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七零:我有一栋百货大楼(965)

作者: 金克丝的救赎枝 阅读记录

“这样也好,能省好多事儿了

等了没一会儿,要卖柴的都来了。

徐家其他人哪里见过这个阵仗,想出去看,但身上的衣服根本不足以抵抗黑省的严寒,哪怕是出门一秒钟都能将人冻的面目狰狞,所以他们只能坐在屋里烤火,听外面的动静。

徐婉宁本来也想出去,但她刚走到门口,就被徐母拉住了。

“外面那么冷,又是在弄柴火,你出去万一有人不小心磕到碰到你咋办?你就乖乖坐在屋里吧

“就是,安子也那么大个人了,难道连这种事情都解决不了?”

徐婉宁没办法,只能听话的待在堂屋里。

院子里,林安每收一户人家的柴,就会当场将钱拿给对方。

基本上都是五捆五捆起卖,算起账也方便。

最后,林家堆柴的那个屋子都快码不下了。

等柴火买好了,林荃又找到了程婶子。

“程婶子,我嫂子娘家人来了,来了十好几个人呢。都是从京市来的,适应不了咱们黑省的寒冷,所以我嫂子想给他们每个人做件棉袄。布料和棉花我嫂子拿,做一件棉袄就给相应的手工费

“程婶子,您跟我妈关系最好,您做棉袄的手艺也是好的,所以这事儿我就先找上您了,您再帮我找几个婶子一起做,我们要的着急

程婶子忙道:“这个没问题。我算一算,如果单棉袄的话,我一天能做个四五件,但是算上棉裤的话,我每天最多能做三套。你大嫂娘家人一共有多少人啊?”

林荃心里默默地盘算。

大伯母,二伯母,姑姑,大嫂,三嫂,四嫂,五嫂,弟妹,还有表姐,一共是九套女款的。

大伯父,二伯父,姑父,大哥,三哥,四哥,五哥,弟弟,还有表哥和表弟,一共是十套男款的。

还有时安时宜两个小家伙。

时安时宜已经换上了暖和的厚棉服,是松寒和初林之前穿过的。

但好歹来了,总要做身新的吧?

嫂子说了,棉花和布料管够。

“俩孩子的好说,小半天儿的工夫就能做好。但是大人的一共要十九套,估计就得多找几个人来做,毕竟早点做好就能早点穿在身上嘛

“对对,是这么个理儿。程婶子,您看,找几个人合适?”

“算上我的话,就再找五个人吧,平均每个人做三套,我多做一套,连同俩孩子的,你看咋样?”

“没问题

程婶子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荃荃,做一身衣裳,你嫂子能给多少钱啊?”

关于价格,林荃之前就跟林母商量好了。

“男款的要大一些,女款的小,所以男款的就多给五毛钱,给两块五一套,女款的就给两块钱。俩孩子的一身一块,您觉得咋样?”

这个价格,是能够让合作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在京市,做一身衣裳,不算布料,单单是手艺,最便宜的也要四五块钱,还是那种最简单的款式。

这么厚的棉服,做起来可要花费不少工夫呢,尤其是在没有缝纫机的情况下,全部都要靠手缝。

所以给两块钱的价格,一点也不贵。

但是对于徐婉宁和林荃来说不贵的价格,却足以让村里人欢呼雀跃了。

做三套衣服,少的能挣六块钱,多的能挣七块五呢!

她还能再多做两套小孩儿的,还能再多挣两块钱。

十好几块钱,真的能过个好年了。

“荃荃你放心,我保证给你找人品好又手脚利索的来做衣裳

“程婶子,我们价格给的不低,可得好好做呀,要是做的不好,不但不给钱,还要找人要布料和棉花的损耗呢

“放心放心,婶子跟你保证,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行,那我就先去找人了

林荃则回了屋,将找程婶子做衣服的事情,跟徐婉宁说了。

徐母不理解的问道:“之前盖房子的时候,干体力活儿,一个人一天才给五毛钱,干了七八天活儿都才能挣几块钱,怎么做身衣裳就要两块钱了?”

徐母绝对不是心疼这个钱。

她只是不理解,这个给钱的缘由是什么,怎么能相差这么多呢?

林荃解释道:“伯母,盖房子是属于体力活儿,基本上有把子力气的都能做,但做棉袄可不是谁都能做的

第890章 木盆

如果只是做个简单的衣裳,村里的小媳妇儿也都会做。

美不美观的另说,至少能穿的出门。

但做棉袄那可是讲究技巧和手艺的,要是手艺不好的,棉花会顺着缝补的空隙往外跑,一件棉袄穿不了几天就没有棉花了,一点保暖的效果都没有。

而且做棉袄手艺好的,知道怎么样分布棉花的量,做出来的棉袄才能又结实又保暖,说不定还能在布料上秀两朵花,看起来美观一些。

听完林荃的解释,徐母恍然大悟。

“哎哟亲家母,你快放着,我们来弄就是了

徐华景看到林母步履蹒跚地端了一大盆水进来,赶忙上前迎接。

林母笑呵呵道:“炉子太小,一次烧不了多少热水,所以我去锅里烧,能快一点。有了热水,你们就能泡泡脚,能舒坦一些

大伯母、二伯母和姑姑都要帮忙,却被林母拒绝了。

“农村的灶台,你们不会弄,这个也不费事儿,我一会儿就弄好了

见状,徐母赶忙起身:“亲家母,我来给你搭手,咱俩配合着,速度也能快一点

“那成

徐母指着徐家几兄弟:“来两个人,把这盆水端去厨房倒进锅里

徐茂然最先站起身,他见林母独自一人就能将装满水的木盆端起来,但是自己端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盆也才离地两厘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