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朝好奸臣重生三次!(251)+番外
真正能在关键时刻为皇家效命、为太子所用的,只有那些曾经跟随他南征北战、历经血雨腥风洗礼的精锐之士,但这些,也都是难得的忠臣猛士。
若是在这样的宫变中……
————
郑鹤轻抚他紧锁的眉头:“殿下既然决意如此做了,就不必多虑了。”
严孤山知道他指的是什么,他睫毛轻颤,半晌叹了口气:
“是啊,大将临阵,最忌优柔寡断……”
————
阳光依旧如往常一样洒在皇宫的城墙上,但那看似温暖的阳光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
严孤山如往日一样,神色凝重地在城墙上看着下面那些寒光闪烁的盔甲。
他看见周传策骑着马,手握长枪站立于阵前。他突然想到,数年前的内乱逼宫时,周传策应该是站在自己现在这个位置的。
时移世易,身份轮转。
当他转身的那一刻,突然,一支利箭从他的背后呼啸而来。那箭的速度快得惊人,仿若一道黑色的闪电,瞬间划破了空气。
尖锐的破空之声在城墙上回响,令人毛骨悚然。箭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冰冷刺骨的寒光,那寒光直直地朝着太子的心口射去,仿佛带着周氏一族的滔天恨意。
副将木图一直紧紧跟随在太子身边,他的警惕性极高,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然而,当那箭的破空之声传入他的耳中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那箭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到让他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
而城墙上的其他人,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太子即将命丧箭下的时候,奇迹发生了。
那支箭在距离太子一丈之处,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由神力铸就的铜墙铁壁,猛地停住了。
在场只有严孤山知道,这是郑鹤又一次救了他。
箭身剧烈地颤抖着,发出嗡嗡的声响。
随后,那箭失去了所有的力量,怦然掉落,在城墙上发出清脆而又突兀的撞击声。
不知是在场的谁低声惊呼了一句——
天佑太子。
严孤山缓缓地回过头,他的眼神瞬间锐利。
他高高举起手中那寒光闪闪的长剑,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夺目的光芒。
他怒喝一声,声音如同滚滚雷鸣般在城墙上回荡:“周氏叛乱!!意欲刺杀太子!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众将士听令,格杀勿论!”
这一声怒吼,像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打破了城墙上短暂的寂静。
御林军们在短暂的惊愕之后,迅速反应过来,他们握紧手中的武器,眼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齐声高呼:“杀叛贼!杀——”
他一马当先,冲下围墙,马蹄扬起阵阵尘土。
御林军们呐喊着,紧紧跟随在太子身后,那震天的喊杀声如同滚滚春雷,响彻整个皇宫。他们如汹涌澎湃的钢铁洪流,向着周家军冲去。
皇帝有一半想错了。
他这种人,永远理解不了什么是“真心实意”。
就像他从前认定太子对郑长忆只是利用没有真情一样,他没想过周氏姐弟之间的感情会让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逼宫。
他没想过,但太子以己度人,早料到了这样的结局。
或者说,这样的结局是他一手促成的。
宫墙之内,风云诡谲,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变骤然爆发。
第171章 宫变
周家军仿若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黑色狂澜,带着吞天噬地的气势,朝着象征着皇家至高无上权威的宫殿席卷而来,妄图将整个王朝的根基彻底摧毁。
严孤山身披战甲,战甲已被鲜血浸透,分不清是敌人的温热鲜血还是自己的伤口。
他紧握长剑,剑身寒光凛冽。
在他身后,御林军严阵以待,他们虽对皇家忠心耿耿,但望着如潮水般涌来的周家军,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眼前这场战斗将是一场残酷至极、生死悬于一线的恶战。
周家军宛如虎狼之师,他们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且配合默契。
在周传策那阴鸷的指挥下,他们如一群被释放的恶鬼,朝着皇宫发起了疯狂的冲锋。
刹那间,喊杀声如雷鸣般震天动地,箭矢如蝗虫般遮天蔽日,带着无尽的恶意与死亡的气息,无情地射向敌人。
一旦箭头命中目标,便会深深嵌入人体,瞬间带起一蓬蓬鲜血,中箭的士兵们发出凄厉的惨叫,纷纷倒下,生命在这残酷的战场上如同脆弱的芦苇,不堪一击。
御林军虽全力抵抗,但周家军的攻势如排山倒海般凶猛。他们以紧密的方阵向前推进,前排士兵高举巨大的盾牌,这些盾牌相互连接,形成了一道看似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抵御着御林军的攻击。
盾牌上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矢,但依然牢牢守护着后方的士兵。在盾牌的狭小间隙中,长枪如林立般刺出,每一次刺击都精准而狠辣,御林军的士兵们不断倒下,鲜血在皇宫的石板地上迅速汇聚成潺潺溪流,流淌在一具具尸体之间,将这原本庄严神圣的皇宫染成了血腥恐怖的人间炼狱。
太子在阵前奋勇杀敌,他的剑法凌厉,每一招每一式都蕴含着千钧之力。他手中的长剑划过空气,发出尖锐的呼啸声,无情地收割着敌人的生命。
然而,敌人如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周围很快便堆满了敌人的尸体,但更多的敌人依旧如疯狂的蝼蚁般前赴后继地扑上来。
他的额头布满了汗珠,与鲜血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而下,模糊了他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