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播秦始皇八卦被抓包(109)

作者: 阅川枕流 阅读记录

那么,我之前所提到的科举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呢?

其实说法并不统一。

有历史学家发表观点,认为它是源于汉朝。

可是,创立于隋朝。

但定于唐朝,且由宋朝进行了完善。

在明朝和清朝中,最为广泛运用。

这科举制,竟然跨越了这么多的朝代,又是天幕主播口中最为适合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不得不说,这激起了无数人的好奇。

特别是从天幕主播所说的话中,能够提取到一个消息。

那便是普通黔首,没有可以被举荐的人脉关系,也可以通过此制度,入朝为官!

无数想要改变自己家族地位,想要光宗耀祖的黔首们,都紧张的想要听取后续。

他们要怎么样,才能抓住自己命运中的那一线机会呢?

科举制度它的组成结构,是非常严谨的。

要想一步一步攀爬上去,对于底层黔首而言,也十分困难。

但是,有了科举制度的出现,那么众人就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世人对于读书学习也会更加的看重,使读书风气盛行,拔高整个王朝人民文学上的素养。

科举制度在考试上,大致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类,考试内容和阶段也大不相同。

不过我建议,始皇陛下不要只看重文武两类,各行各业都可以进行一个选拔。

不过这些选拔,就可以设立另外的考核制度,科举制度的核心还是更适合于文武考生。

比如,有些人在种地上颇有心得,那自然也是可以当个专司农业的小官。

还有些人,虽然文武不精通,但工匠手艺非常在行!

又有些人什么都不会,只会坑蒙拐骗,可是他航海技术很棒啊!

正在背朝烈阳面朝黄土,辛苦劳作筑城墙的徐福:???

他原本是个圆润的体型,现在瘦了许多。

徐福忍不住抬了抬胳膊,大臂上连肌肉都有了。

虽然被下了劳役,所幸陛下要造船,那些琅琊郡的同乡人经常来请教自己,为自己争取了许多。

@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最初来时被鞭打得差点去了半条命的徐福,如今过上现在每能吃饱,还有休息时间的劳逸生活……

他对于帮忙求情的蒙恬感激得涕泗横流。

所以,他听蒙恬的,将自己所学对琅琊来人相授,以此来展现出自己的重要性。

瞧瞧,这不待遇好上太多了!

如果按照天幕之言,他是不是也可以参加那什么考核?

徐福两眼放光。

谁料,下一秒天幕便说道

当然,不会是人人都可以参与选考和选拔的。

那些三代以内有犯罪记录的,自然是需要被筛选出去。

一个王朝人数众多,倒不必在垃圾堆里面选拔人才。

“此女子说话有趣。”

李斯一边听一边大步行走,听到最后一句时,忍不住轻笑摇头出声。

转过一道长廊,他便瞧见了伫立在寝宫门口,面色淡漠的秦始皇。

周围所有侍从都隔得远远的。

有宦官拿着长席替秦始皇铺好,也搬来了案桌。

一切做好后,便战战兢兢的站远,好似秦始皇周朝是冰冻三尺的冷寒地界。

科举考试的内容不尽相同,唐朝有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科目,除了时政题,还会考一些杂文。

宋朝还有帖经、诗赋和墨义。直到王安石任职后,取消了这些,只论策来考核。

明清时期,直接考试改为八股文。

具体的考试内容,秦朝可以根据你们自己的情况来设定。

而科举考试通常被分为乡试、省试与殿试,排名前首的也分别称为解元、省元和状元。

我先给你们看看科举考试的脉络图,里面有各个分支,你们可以进行一个记录。

然后,我会播放一些科举考试的影视剧片段,来给你们观看。

在一些细节上,可以参考一下。

比如:如何防止作弊,如何安排考试地点,怎么防止考卷题目泄露,以及考官在科举考试上的不公平,又要受到何等的惩处……

只有对科举考试重视,并严律明法,才能是公平的。@无限好文,尽在文学城

否则,也不过是世家子弟换了一个方式踏入仕途罢了。

“陛下。”李斯行礼喊道。然后双手托举竹简,“这是臣之子李由,给臣发来之信简。”

秦始皇接到手中,眼中却并未离开天幕上,放出来的关于科举制度的清晰脉络。

既然已经有专门记录天幕的刀笔吏们,秦始皇也就没有安排李斯再来记载。

“哒”的一声,是秦始皇将竹简轻置于案桌面上的声音。

“斯卿觉得,科举制度如何?”

秦始皇沙哑沉稳的声音,传入李斯耳中。

李斯脑中迅速琢磨且猜测了一下秦始皇的想法,回道:“臣认为,可行。”

“那你且仔细看看天幕。”

天幕上已经开始播放主播所说的影视剧片段。

那些参考之人,竟然将小抄藏于许多奇怪的地方,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衣物内侧写满小抄也就算了,还将小抄缝制于鞋底,藏于发髻之中……

也有裹上布条,塞在舌根腮帮子中。

更有……

看着天幕上面,检查的官员褪去考生长裤检查那排泄之所,还真从里面拽出了小抄布帛后……

李斯瞠目结舌。

而自家陛下的重点显然不在此处。

“都是男子?”

他微抬下颚,露出线条流畅的弧度。

“何须限定性别,科举制度既然要的是公平……那便男女一致参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