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道君(53)
赵兴写完,确定能拿满分数,这才继续往下作答。
一直到最后一题才碰到了难度。
这是一个涉及到五行四时宜忌的情景问答题:
“地阴寒,春木不用,夏阳蒸,蝗虫茂生,何解?”
字数越少,题越难。
更何况还是一个联动题。
因为它描述季节紊乱和天灾异象,题目把两者都联系在了一起,那么答题的时候,也必须要联合来答,不能分割开来。
标准答案必须是从五行四时说的方向出发,而且最好是能从经典着作中找到依据,否则用考生自己的话,会缺少依据,没有说服力。
没说服力,哪怕答到点上了,也会扣分。
想明白这点后,赵兴开始思索,并且遍历各类着作,争取找一个完美答案。
一刻钟后,赵兴提笔作答。
“春有余寒则地阴,百木不生,需取地脉丙火调候,若地无丙火,则取丁,丙丁皆无,则顺延天时。”
“夏阳过蒸为春短,虫灾肆虐需直改,复天时为春,地火为丁,复时一候,再复为夏,夏短一候,归顺四季正时。”
标准答案参考了着作《四时五行说》地利篇和天时篇的内容。
这道题说的是如果司农官治下出现,春木不能取用,地力阴寒,夏季酷热,进而诞生蝗虫天灾时,该如何解决。
题目内涉及到了五行,四时,还有天灾。
答的时候得以五行天干地支来答,并且给出一个相对完美的答案。
先用地利派的方法,调节地脉之力,地脉有不同属性,丙火最旺,可用来调节阴寒现象,丁火次之,但也勉强能用。
如果那个地方环境实在苛刻,无法导引丙、丁之火,就只能改变天时,使得春天快速过去,到下一个季节,也就是‘顺延天时’。
夏天阳过重,导致蒸热,产生了各类虫灾,这是因为春季过短的原因,承接上一句,是为前因后果。
这个时候不要多想,直接改变天时,因为虫灾已经出现了,夏季是最适合虫灾猖獗的时候,你待在夏季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需要复‘天时为春’,那能不能改为秋、冬呢?
不行,因为之前春季使用了‘地脉丙火’来解决阴寒的问题,导致春短了一截,现在需要补上一候时间的春季。
地脉为丁火,是比较温和的,不会导致阴寒复现,也不至于太脱离夏季,因为解决完虫类天灾,还是要返回夏季的,这叫‘归顺四时正位’。
赵兴在答题的时候,考虑到了虫灾复发的可能,所以归顺复位的时候,他写了让夏季短一候。
因为夏秋之热区别并不是太大,短一候夏,多一候秋,是没什么问题的,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少一候春,多一候夏才会出大问题。
“考官要是不眼瞎,这题我怎么着也得给满分。”赵兴检查了一下,翻过了这一张,开始继续作答。
时间缓缓流逝,到晚上,很多考生已经开始停笔,因为大部分吏员,都没有明眸夜视的能力。
赵兴也不愿意在这瞎耽误时间,所以他是打算尽早做完提前交卷的。
于是即便是光线暗了下来,也没停笔。
答完前面所有种类的题目之后,他又开始复查,看看有无更佳答案,哪里有可能丢分。
如此核查数遍之后,才会进行下一个类别的题目。
到了天黑的时候,赵兴只剩下最后一类题:
这类题目只有一张,也是最难的学派思想题。
“请将五行、天干、地支与四时相配,并阐述匹配思想。”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第45章 提前交卷
通过五行、天干、地支、四时,建立一个可以阐述天地奥妙,万物轮回生灭的大一统理论,一直是农家学派的终极目标。
这个命题太过宏大也太过高深。不可能真正答出来,哪怕正一品的大司农,也不可能做到。
但也正因如此,反而谁都能从最后一题拿到分数。
吏员只需按照现行的理论进行作答,把死记硬背的东西写上去,二十分怎么也能拿个两三分。
如果能稍微把五行、天干、地支、四时稍微关联一下,那就能拿一半的分。
要想更高,那就得答出点新意。
但又不能过于出格,还得以现有的理论为基础,否则就是‘胡编乱造’,就算是那些经验老道的司农官,也未必能做到。
那既然很难答出新意,为什么又非要出这题呢?
因为五行四时说非常重要,所有司农在修节气令的时候,都会参考五行四时说来进行施法。
四时不显,则定四时,怎么定?必须搭配五行来定。
四时混乱,则改四时,怎么改?还是要利用到五行之力。
所以说这道题基本永不过时。
“吏员可以自由作答,写些自己的看法和猜测,不过答题也要根据考官的偏好来。”
“如果考官是天时派,那必然以‘天时大五行’一书的理论来切题,如果考官是‘地利派’,那就用‘土王季夏说’最为合适。”
“如果是本我派?那就是‘阴阳五行本我经’。不过本我派势弱,这派的思想并不流行,和主流学说不挨边,用它来切题属于强答。”赵兴暗道。
本我派认为,生灵体内自有一套天时运转,说白了就是‘生物钟’,以五脏配五行,以身体其他器官来配天支地干。
这套说法被称为‘小五行四时说’,又称‘内五行四时说’,从名称上看就知道不被主流所接受,比较冷门小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