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赚钱养娃日常(40)+番外
这天虎子吃完午饭难得没有再跑出去,来陈秋月屋里找平平玩。
“平平,这几天哥哥没找你玩想我没?”虎子凑到平平面前,双手在脸上做着鬼脸。
平平被眼前人搞怪的模样逗得哇哇笑,虎子看平平的反应更是使出浑身解数跟平平玩,直到累了才坐在一旁歇着。
“虎子,你最近天天不着家,出去玩什么呢?”陈秋月虽然知道虎子的情况,但还是引导着问。
“过段时间一进学堂就没有那么多时间玩了,这几天我都和大花他们待在一起。”
虎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虎子你想去学堂念书吗?”
“我就是有点害怕,不知道学堂的夫子凶不凶,课业多不多,要是完不成的话会不会打手板。”
虎子把自己心里的担忧慢慢说了出来。
“怎么会呢,虎子这么聪明,只要你在学堂里认真听课,夫子是很和蔼的,再说以后去了学堂,你也会交新的朋友,照样有人一起玩的,不用担心。”
“是啊,学堂里也有和我一般大的,我还可以跟他们玩,我肯定会听夫子的话的。”
虎子听了陈秋月的话一脸兴奋道。
“念书的机会不易,你要珍惜机会,好好读书才是。这段时间可以玩,但是去了学堂要把心收回来,知道吗?”
陈秋月摸了摸虎子的脑袋耐心的教导。
虎子抬眼看着婶娘认真的点头。
陈秋月还是很喜欢虎子的,虎子是个憨厚可爱的孩子,对妹妹苗苗和平平都是很有大哥哥的样子。
性格虽然会有点调皮,但是小孩子都这样,只要心性不坏就行。
而且将来平平也要走读书的路,农家本来底蕴就浅,虽说族里有当官的大老爷,但那都是出五服的远亲了。
可是虎子就不一样了,隔房的亲表兄弟。
要是虎子也有天赋,这条路上两个兄弟还可以互相扶持。
所以陈秋月还是希望虎子能好好念书,将来有出息了对大家都好。
陈秋雨不是鼠目寸光的人,虽然和赵大嫂关系一般,但是两人也没有什么嫌隙,不至于因为攀比的心态巴望着虎子不好。
赵母这边按照族里的惯例提前准备好了四样礼品,点心、猪肉、酒水、蔗糖这几样就花了赵母五百多文,还好就这一次拜师的礼比较重。
准备好东西,赵母出钱又让赵大嫂去镇上扯了几尺棉布给虎子做一身新衣服,以后开始进学就要穿的整整齐齐。
赵大嫂听了赵母的吩咐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当天就往镇上跑了一趟去买布料,以后儿子就是读书人了,要收拾的像模像样才是。
事前的准备都做好了,赵父叫来赵大哥,两人简单说了下一会儿去见夫子的事情。
赵父之前带两个儿子入学已经有过两次经验,不慌不忙的跟赵大哥交代起来。
等虎子被赵大嫂收拾立整,穿上新做好的棉布长衫,头发高高地盘起书生的发髻,赵父三人就出发了。
赵家在村里东北边,学堂在东南方向,夫子赵阳童生老爷家就在学堂旁边,离得很近。
几人走了一刻多钟就到了。赵童生家里人口不少,有三个儿子,儿子下面又生的孙子孙女,所以房子建的也格外宽敞。
第37章 拜师
赵父进前敲门,不一会儿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过来开门迎着他们进屋。
这位是赵童生的大儿媳,最近有不少像赵父这样带着自家子孙来拜师的,所以妇人也是格外熟络。
将人引到大厅坐下,妇人让他们稍等一会儿,赵童生待会儿就过来。
赵父几人略坐一会儿,赵夫子就过来了,赵夫子今年四十有五,身形消瘦,方长脸,一把胡须续的很长。
赵阳年轻时考中童生后,又读了十几年书,年过三十都没有考中秀才,后来被族里聘为族学的启蒙夫子,就这样一直到现在。
“童生老爷,这是我的大孙子青山,小名虎子,想着今年送到学里念书,还请赵夫子多多教导才是。”
因为赵怀玉的原因,赵童生对赵父有印象。
“不必客气,为师会好生教导的。”赵童生伸手抚着胡须道。
赵父听得这话,连忙叫虎子上前给赵夫子行礼,虎子在一旁有点束手束脚。
但是听了赵父的话,还是乖巧的上前给夫子行礼。
在家里的时候赵父教过虎子怎么做,虽然有点紧张,但是虎子还是顺利的行过礼,乖巧的请夫子安。
赵夫子看着眼前乖巧的童子,目露满意的神色。
赵大哥趁着机会将篮子里的拜师礼放到一旁桌子上。
“赵夫子,这是拜师的一点心意,犬子以后就请夫子多管教了。”
赵夫子看了眼篮子,抚着胡须笑道:“再过五天就要开始授课了,今年有五个孩子新入学,你们做长辈的提前准备好,到时候把人送过来就可以了。”
赵父和赵大哥在一旁点头应是,表示会把东西都准备妥当。
看事情已经确定下来,赵父也不再耽搁赵夫子的时间,起身告辞,赵夫子顺势将人送出屋外。
回到家后,虎子还一副回不过来神的样子,赵大嫂看的心急,问了许久虎子才说觉得夫子先生也不是那么可怕,看着还是挺和蔼的。
陈秋月在一旁听得直笑,心想那时还没到时候。
五天眨眼就过去了,这天一大早家里就热闹起来。
一家人吃过早饭,虎子就准备出发了。虎子现在还小,刚开始夫子也不会让直接练字,所以虎子现在还不用带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