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788)
陛下是个极其暴戾的人,这才陛下本来的面目。
商辂犹豫了下,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倒是以为,萧晅认罪伏法如此顺当,也未作什么抗争,不如八议其贤、功?”
商辂这话必须要说,太常寺就是干这个活儿的,明知道可能会忤逆陛下,他也要讲出来。
“臣本来建议陛下把萧晅送解刳院的,陛下不肯,只是斩首示众,商学士,陛下已经很宽仁了,怎么商学士的意思是,让陛下宽纵?”胡濙立刻睁开眼,平静的说道。
“送解刳院?”商辂猛地坐直了身子,往后仰了仰,惊骇无比的看着胡濙。
果然最狠辣的还是胡濙,为了撇清自己的关系,居然要把自己举荐的萧晅送解刳院里以证清白,那送解刳院里,连祖宗十八代的问题都会交待的一清二楚。
“陛下不肯,陛下觉得将萧晅死的影响降到最低,最好不要过年,从速从快,这样对大明最好。”胡濙解释着陛下这么做的原因。
一个正二品的倒台,那可不是一家倒霉,是一整片的官吏跟着倒霉,涉及到的利益团体极大,若是真的把萧晅送到解刳院里,围绕着这个展开长时间的朝堂狗斗,才是对大明最大的戕害。
“斩首好啊,斩首好,臣没有什么疑问了。”商辂见状,也没有什么抵抗,给他个台阶他就下,不在上面站着。
提议萧晅走八议流程是太常寺的职责,他尽忠职守,可只能做到这个份上了,做再多那是绝无可能了。
进诏狱没问题,于少保都进去过。
但是要看因为什么问题进去了,要是政治迫害,那就需要积极进言搭救,若是贪腐、挑唆亲王谋反、里通外贼,这就是罪不可赦该死之人。
不是每个人都是进狱系人才的。
“朕来讲两句吧。”朱祁钰颇为严肃的说道:“皇叔在提审萧晅的时候,朕其实在侧室旁听了,他其实早已悔恨,但是已然悔之晚矣。”
“戒赌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赌,有些事儿,只要一开始,就只能永坠阿鼻地狱了,那就是个出不来的圈套,希望诸位爱卿,能够共勉。”
“谨遵陛下圣诲。”诸多臣工恭敬无比的说道。
“好了,现在开始廷议北伐之事吧,萧晅这事儿,莫要再说了,朕意已决。”朱祁钰万万没想到,朕意已决这句话有一天得用到宽宥罪臣这件事上。
到底,朱祁钰没有把萧晅送到解刳院去。
于谦欲言又止,最后没有说话,他其实更赞同胡濙的说的那般,送解刳院,但是陛下已经决定了,不是什么大事儿,没必要争论不休。
第八百四十四章 开门,自由贸易
朱祁钰看着朝臣们讨论着北伐的种种事由,一时间有些恍惚和走神。
他本以为萧晅的事儿会有更多的人为他求情,但是除了商辂出于职责所在,说了一句八议之外,就再没有人求情了。
这里是文华殿,在坐的廷臣都应该有些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感同身受生怕自己出了事,没人为自己说话,为萧晅求情才对,但是没有。
甚至这里面有不少人更希望皇帝陛下的惩处更加严厉一些,毕竟萧晅所犯之罪,已经可以送到解刳院了。
这里面包括了胡濙、于谦、石亨等一众重臣,他们虽然没有表态,但是欲言又止的模样,朱祁钰是看到了。
朝堂的风气真的变了,这等亡国佞臣,可能就是人人得而诛之。
北伐之事一如既往的争论不休,但是主调仍然是主战,只是该怎么打,打到扫穴犁庭之后,是不是设立都司直接归朝堂管辖,是争论的重点。
多数的朝臣都认为不应该设立直接管辖的都司,主要是这地方真的太穷了。
兵部尚书江渊面色激动的说道:“陛下曾经在景泰元年的盐铁会议的时候说过,夜不收们深入虏营,发现了龙庭大帐外都是没人管的孩子,他们那里的孩子,二十个才能成丁一人,所以他们才会不断的攻伐掳掠人丁。”
“臣记得,大明养济院的孩子十个能有四五个成丁,还被陛下赞许了养济院养济之功。”
朱祁钰回过神来,立刻说道:“时至今日,养济院的孩童仍旧十个里面能有五六之数成丁,即便如此,朕以为已经很高了,大约和寻常百姓家养丁相同。”
“朕至今仍认为养济院有养济之功。”
朱祁钰肯定了江渊的说法,并且再次表示了自己对大明养济院运行的赞许,无论养济院吃了多少的人血馒头,把人养大了,那就是善莫大焉之事。
大明养济院成丁比例,真的已经很高很高了。
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之下,有如此高的成丁比例,已经是大明之福了。
江渊十分确切的说道:“所以,和林的环境之恶劣,胡元之时,若非内定供养,和林安能成为塞外名城?”
“元世祖养和林,那是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汗,虽然最后争胜,但是胡元对蒙古诸部的统治需要供养和林去维持,我们大明为何要供养和林?”
“我们需要的只是和林疲软,无法侵扰我大明疆域,无法阻拦大明增大在西域地面的影响。”
姚夔对江渊的想法非常的不认同,萧晅倒了,姚夔作为礼部佐贰官,自然就扛起了礼部的旗。
“江尚书为何不把自己心里话说出来?不就是金国当年做的减丁之事吗?”
“我们大明也要这般做,如此这般,王道何在,霸道何在?”姚夔敲着桌子提醒着江渊,作为兵部尚书,江渊的这个想法非常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