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1815)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而这钱溥呢,他就是官瘾儿太大了,这官儿多大才是大呢?”

“臣谨遵圣诲。”李宾言赶忙俯首说道,有的时候陛下说的话他不懂,但是记住总没错,因为陛下总是对的。

李宾言是真的没听懂这番话,但是陈宗卿听懂了,陛下其实是在敲打他。

大抵是回京之后递拜帖,被陛下给知道了,提醒他不要犯错,官瘾儿也不要那么大。

说到底,陛下还是在回护李宾言。

李宾言拜别陛下离开泰安宫后,他带着几分抱怨的说道:“那几个豪奢之家闹衙门的事儿,你为何说于陛下?不是什么大事,已经处置妥当了,劳陛下分神。”

陈宗卿则笑着说道:“陛下问你有什么难事,就是问你有什么委屈,就是问你有什么功劳,你怎么能说没有呢?这多好的机会啊。”

“啊?”李宾言回味了一番,才摇头说道:“不重要。”

“不重要?”陈宗卿愣了片刻才郑重的躬身行揖说道:“的确不重要,李公此言,吾谨受教。”

“何故如此?”李宾言赶忙扶起了陈宗卿,大家只是上下级,何以弟子礼见礼?

李宾言的不重要是跟陛下邀功不重要,陛下会看到更会记得。

陈宗卿的不重要则是精于算计不重要,踏踏实实做事才是为官之道,走门路、递拜帖,不适合他陈青天。

陈宗卿将自己内心所悟说了出来。

李宾言则摇头说道:“我不过是不擅长如此罢了,你我共勉之。”

“其实我也不擅长。”陈宗卿是感激的。

三百六十行,这官场也是个行当,这里面很多的道理,都得自己去撞的满头是包,才能领悟,但是李宾言这番话语,从歧路上把陈宗卿给拉了回来。

陈宗卿也不擅长算计,他四处递拜帖,却没看到,真神就在眼前。

既然如此眼拙,足以说明,此道不适合他了。

人间正道是沧桑。

第八百五十六章 缘,妙不可言

不能怪陈宗卿眼拙,实在是这个老老实实的李宾言,在平日里,无论如何都看不出有一点圣眷正隆的感觉。

你说你圣眷正隆,你得有证据。

平日里李宾言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很普通、谨小慎微、勤勤恳恳的官员,三点一线,每日都在忙于公务,对手下的官员也都是礼貌有加,没有一点嚣张跋扈。

你一点都不嚣张跋扈肆无忌惮,谁以为你背有依靠?

这李宾言和陛下私下里的相处,陈宗卿当然没见过,这次陈宗卿总算是见识到什么叫圣眷正隆了。

陈宗卿彻底绝了四处拜访的想法,不是要抱着李宾言这根大腿,因为李宾言这条大腿是抱不住的。

而是陈宗卿想明白了这路,不适合自己,老老实实当差,为陛下看顾好松江府的一草一木,像李宾言那样,踏踏实实做人,这条路可能升的没有那么快,但是胜在稳健。

陈宗卿显然是有做官天赋的,能在这转瞬之间,想明白自己的正道在哪里,李宾言显然是没有什么当官天赋的,作为官员,嫉恶如仇是大忌。

但是李宾言的官阶远在陈宗卿之上。

另外一个回京的是三皇子朱见浚的外公唐兴,唐兴回京后,带着自己在海上的鱼获,看望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到泰安宫朝见天子。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唐兴略微拘谨的行礼,和往日里的大大咧咧完全不同。

按理说他无官一身轻,不视事儿,应该轻松许多,为何忽然拘谨?

“免礼,朕听说今参局给唐国丈添了个儿子?”朱祁钰示意唐兴坐下说话便是,都是自家亲戚,不用客气。

唐兴当然要客气,稽戾王还是陛下亲哥,那郑王还是陛下的二叔,这不说没也没了吗?

在陛下这里,自家亲戚,大抵是对大明有益的亲戚才算是亲戚。

唐兴听闻,耳边嗡的一阵响,到底陛下还是知道了,他脑门上噌的一下满是汗,他赶忙说道:“是,还以为她已不能生育,这没成想,居然还有所出,要养在京师。”

“这孩子留在京师也好,若是短缺了什么,就到泰安宫支取,孩子是咱大明的孩子,就算是咱大明的人了。”

“唐指挥的娃,得姓唐。”朱祁钰先给这孩子定了个性,大明人。

无论孩子母亲是谁,这是唐兴的娃,就必须得姓唐。

唐兴是三皇子外公,是大明的皇亲国戚,按理来说,这个倭国女子所出的孩子,应当溺亡才对,到时候史书上,简单一笔夭折或者干脆不录便是。

唐兴本就是如此打算的,左右他在外面漂泊,无人注意,到时候也没人闲的没事,记他这么一笔。

朱祁钰并非在节外生枝,马上唐兴就要带着大明的船只进行第一次环球航行,他的名字注定青史留名,他的一言一行,他的一举一动,他的亲眷都会写在史书之中。

那今参局给唐兴生的这个孩子,就必须要有个定性。

朱祁钰并没有让唐兴为难,直接钦定为大明人。

郑成功的母亲是倭女田川氏,因为这个事儿,被大明隆武帝赐姓的国姓爷郑成功在后世论起,总要说到这桩公案。

今参局在倭国是御令,是银阁寺的话事人,是室町幕府的顶梁柱,在今参局主动离开了银阁寺之后,足利义政什么东西,立刻就露了出来。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倭银入明的大计。

朱祁钰不想让唐兴为难,孩子出生本身是个喜事,结果在唐兴这里,变成了满脑门官司的悲剧。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