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1987)
这也涉及到了在万恶的封建制下的基本政治原理,只要能管得住上下两张口的青天大老爷们,那吏也好,势要豪右也罢,也都管的住了。
所以这数千年的封建王朝,在评断功过的时候,吏治,向来是重中之重。
没有吏治,再好的政令,都会被执行的一塌糊涂。
“朕曾观通惠河闸口放水,发现一件趣事,这河床之内总有突兀之处,这闸口放水,水至,先淹没了低洼之处,而后水势渐缓,才慢慢淹没这些突兀之处,上善若水,水如此,国事亦如此,大明这几年走的很快,这水漫过了低洼处,这突兀的地方,变成了需要攻克的地方。”朱祁钰说起了自己在朝阳门的五凤楼看到的感悟。
这突兀之处,便是攻坚之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一定会有问题,而朝廷的职责,就是解决问题,更加明确的说,便是解决和调和各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若是无法解决和调和,便是失道天下。
“陛下所言有理。”户部右侍郎萧镃俯首说道,无论是语气还是神情,都仿佛在说,陛下原来知道,只要发展就会有问题。
怎么样就不会有问题了?万世不移,一成不变,没有发展,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了。
其实在一些朝臣,陛下就是在自找麻烦,按照他们儒学士崇古的那一套,这些麻烦的、棘手的事情,便不会发生,或者说不会那么快的发生。没有变化,就没有变数,便没有麻烦,皇帝也不用劳心劳力的去解决这些因为改变而衍生的问题,安心享受权力,享乐即可。
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累够呛。
朱祁钰继续说道:“那么这次冬序将至,要做的事其实只有一件,以实为本。”
沈翼打开了自己带的备忘录,打开后,开始奋笔疾书,等待着皇帝继续指示,而另外一旁国子监祭酒、大数学家吴敬也打开了备忘录,准备做笔记。
陛下的经济学小课堂又开课了。
朱祁钰见状却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对着兴安耳语了几声,示意兴安端上来了几支笔,这几支笔,制作格外精良。
大明皇帝亲手制作的钢笔。
这支钢笔笔尖乃是由纯金打造,辊扎机将金扎成三毫厚的金片,而后上螺旋压机,印上了花纹,朱祁钰压印的花纹和大明银币上的花纹一模一样,两条麦穗,而后用金刚石轮刀切割出一道和头发丝大小的给墨口。
给墨器则是柚木用滚刀切割出一道道的凹槽,旋转套在纯银笔囊之中。
而这支钢笔的笔帽和笔身,皆是纯银打造,上面的花纹并不繁琐,印的图案也是颇为简洁,落落大方。
“给沈尚书和吴祭酒试试。”朱祁钰示意兴安将两支笔给沈翼、吴敬。
这个时候,兴安十分罕见的看着陛下,表情多少有些不情不愿。
兴安可是看着陛下制作这几只笔,国事繁重,陛下制作这几只笔就耗费了年余的空闲时间,就这么几只,陛下拿出来显摆手艺也就罢了,这廷议说事就是说事,拿出去赏赐,兴安大抵是有些心疼的。
这里面最难的部分就是笔尖的白铜珠,这白铜珠大了放不进去,小了容易掉出来,陛下为了找到合适的笔珠用材,那可是试验了数百次,从金银铜铁钢墨等诸多用材中,选用了白铜。
兴安佯装没听清楚的问道:“给两位明公看看?”
“小气,给几位明公都试试。”朱祁钰当然知道兴安为何如此,兴安也是个手艺人,制作龙旗大纛那是分毫不差,这几支笔做好之后,兴安就从来没让它们落上过一片灰尘,小心打理,就差摆个香炉供起来了。
兴安颇为肉疼的将这几支笔分了下去,于少保、六部明公、都察院总宪、吴敬都领了一只,忠国公石亨、英国公张懋、成国公朱仪也领了一只。
若是日后还想获得这种精致的御制钢笔,只能从奇功牌大礼包里获得了,而且只是内署兵仗局打造。
当然想得到陛下亲手制作的钢笔,也不是不能,那就是难如登天了。
吴敬有些受宠若惊,他握着笔手都有些抖,他总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只是在做本职工作罢了。
朱祁钰之所以给吴敬一支,完全是因为吴敬的算学,为大明培养了一大批的算学人才,让计省的工作日益得心应手,大明财税体系的完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吴敬功莫大焉。
廷臣二十七人,拢共获得御制钢笔的不到半数,剩余的廷臣,看着吴敬,后槽牙都快咬碎了,明公国公有也就算了,凭什么,吴敬也有一支!
制作如此精良,用以传家绝对够格了。
在廷的都是大明的进士,即便不是进士的王卺,也是举人出身,台阁体都不在话下,更别说一只钢笔,朱祁钰稍微演示了一番,臣工们便得心应手了起来。
朱祁钰看着于谦写的字,再看看自己写的,默默的合上了备忘录,他写的当然不难看,可是写字这件事上,这群读书人才是专业的。
石亨、张懋、朱仪等武将,并不擅长舞文弄墨,而是看过之后,将钢笔用红绸布小心卷好,放在了檀木盒子中,用心收了起来。
“以实为本,实是什么?”朱祁钰继续着之前的话题,郑重的说道:“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
“涉及民生之业,便是实业,眼下之大明,则为即农、工、矿三业耳。”
朱祁钰讲的实业只是狭义上的实业,在广义上,教育、文化、教培、信息服务、艺术等,提供精神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产业也是实业,实业,就是大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