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亡国之君(2075)
聚贤阁内,朱祁钰看着余子俊曾祖父的大堆资料,对着卢忠说道:“你觉得他知道吗?”
“不知道,他的两个叔伯,也不知道。”卢忠非常笃定的说道。
缇骑们到京山调取了余子俊曾祖父的文档,而后又找到了洪武年间的查访胡元宗亲的文牍,找了半天终于搞清楚了余子俊曾祖父的真实来历。
三名缇骑亲自到眉州走了一趟,还去了趟他家早已经破败无人居住的老宅,从地基里找出了余子俊曾祖父的金印和诰命,食邑湖广行省南平王。
朱祁钰问余子俊的家事,是因为余子俊不姓余,姓孛儿只斤,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的那个孛儿只斤。
孛儿只斤·子俊,是铁木真的十世孙,真的论起来,余子俊能跟脱脱不花争一争可汗大位,元末乱世,余子俊的祖父改姓铁在京山待了十二年,因为畏惧朝廷捕杀元氏宗亲,再次改铁姓为余逃难至四川眉州定居。
到了眉州青神县入了当地卫所成了军户,隐姓埋名的安稳了下来。
缇骑们做背调尽职尽责,余子俊才德出众、囊锥露颖,自然要审查他的背景,这景泰二年的进士们,能入皇帝法眼的又有几人?这才翻出了这近九十年的陈年旧案。
“都烧了吧。”朱祁钰把余子俊曾祖父的这些资料,全都推了出去,这件事便到此为止了,日后,余子俊就是余子俊,土生土长大明人,真的说他姓孛儿只斤,更像是在骂他。
卢忠收起了那些文牍,扔进了火盆里,前朝宗室之后,这个身份,就看皇帝陛下想不想追究,若是不想,这些便无用。
身份这东西是社会关系,不单单是血统,余子俊已经和胡元宗亲,没有了半分的社会关系,那就没必要追究。
俱往矣,还看今朝。
“大明辽东三省,只要能长治久安下去,不出百年,再无女真。”朱祁钰点了个火折子扔进了火盆,火盆里的火光明明不定,照亮了朱祁钰的满是笑意的脸。
黄金家族已作古,那女真人,三五十年后,就再无人记得了。
郡县辽东三省,日后还会有老奴酋努尔哈赤,小奴酋狗獾,趁着大明和李自成火并,小奴酋摘桃子的事儿吗?
小奴酋皇太极本名洪台吉,台吉是王子的意思,洪这个发音在他们那儿,就是狗獾,洪太吉,就是狗獾王子。
皇太极这三个字是鞑清入了关,无骨文人为了媚上,讨顺治欢心,专门起的名字。
“御书房里点东西,夫君,这要是着了火怎么办?”冉思娘款款而来,闻到了这烟熏味儿,有些担心的说道。
朱祁钰没解释太多,有些个过往,就让他成为过往便是,有些个秘密,还是不要出聚贤阁的好,他笑着问道:“太医院又让冉娘子来递奏疏了?”
“可不是。”冉思娘一脸无奈的摇头,太医院想奏闻件事儿,过文渊阁要十多天,耽误事不提,文渊阁还容易忘,奏疏堆积如山,到皇帝手里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这次是什么事儿?”朱祁钰翻开了奏疏,看了两眼,惊讶的看着冉思娘问道:“这是谁写的?”
“胡濙次子胡长祥。”冉思娘笑着说道:“娘子我这次进聚贤阁是不是理所当然?不算是恩恃宠肆吧。”
“朕素知娘子不是这般人,这奏疏就是通过文渊阁,文渊阁的大学士们也不敢怠慢,这可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朱祁钰拿着奏疏站了起来说道:“宣胡少师和胡长祥过来。”
“好,好好。”朱祁钰拿着手中的奏疏,来回走动着。
冉思娘凑近了些,低声说道:“夫君处置国事,臣妾回后院了,夫君早些回来。”
胡长祥的奏疏里,是他仿照马和驴生骡,培育出了一种耐寒水稻,而辽东三省确实很冷。
第九百六十八章 大明兴衰疏
胡濙来到了御书房的时候,看着自己的次子一脸的莫名其妙,紧接着就是一脸的怒意,他还以为胡长祥犯了错误,皇帝给他这个老师父一点面子,不好处置才把自己喊来。
胡濙其实很少管胡长祥了,他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追求,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早已不惑,不用胡濙多加管教。
“参见陛下,陛下圣躬安。”胡濙行礼。
“胡少师真的是生了个好儿子啊。”朱祁钰满是笑意的说道,示意胡濙免礼,就坐便是。
这话在胡濙耳边,就变成了,你看看你儿子找的麻烦,连朕都没法处置。胡濙带着审视的目光看向了胡长祥。
胡长祥有些疑惑,他平日里就养养老鼠,在解刳院当值,从来没干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儿,这怎么就闹到了陛下这儿了?被老爹这一瞪,更是打了个哆嗦。
“好事好事。”朱祁钰示意胡濙不要用那个眼神瞪胡长祥,赶忙把事情说清楚。
胡濙这才了然,自家祖坟真的冒青烟了,看胡长祥的眼神里这次不再是审视,而是疑惑,自己儿子能有这么大的能耐吗?
这孩子天天研究动植物,还真的搞出了一些大名堂来,一种可以在黑土地上广泛种植的耐寒水稻。
利国利民也。
“先秦时有许子之道,着《神农》、《野老》、《宰氏》等,农家着作,奈何秦末乱世,天下争雄,其文牍均散佚,今日胡少师次子胡长祥,重拾此道,朕心甚慰。”朱祁钰略微有些感慨。
农学在东汉末年,彻底失去了传承。
虽然天子每年春耕祭祀句芒,都会亲自扶犁,而地方官员的考成之内,都有劝课农桑,但是农学最重要的思想,仍然因为儒学当道,不合时宜,最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