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417)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朱祁钰现在得把这些血口一点点的补上。

他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当大明的财富,如果发展到它的土壤、气候,以及位置,所能容许的最大极限,就会陷于停滞之中!”

“即便是没有退步,那么它的劳动报酬和利润,可能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人丁的饱和,意味着达到了当下领土能供养的最大限度,那么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异常的激烈,各行各业也会竞争非常激烈!彼此的厮杀头破血流,肝胆涂地!”

“劳动报酬会大幅度的降低,利润会大幅度的降低,大明上上下下,忙忙碌碌,却是一无所获。”

“我们作为大明庙堂,应该避免这样的事儿发生。”

事实上,这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学建模和常识中不可能出现的。

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就曾经断言:「然而,也许没有一个国家曾经达到如上所说的最大限度的富裕,这种富裕程度,几乎不可能存在。」

但是大明正在走入这种陷阱之中,而且会长期保持这种停滞状态,百姓苦楚。

这是发展停滞,此时的大明人丁在当下的生产力之下,并没有饱和,但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大明无法避免,走入这种发展停滞的周期律之中。

寒暑往来相继,兴衰周而复始。

怎么办?更多的领土…

当国富走到了一个顶点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的时候,就变成了众生皆苦。

再有人站起来踩油门,那基本不可能停的下来了。

胡濙吐了口浊气,对着群臣们说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诚如是也。”

“陛下一语中的,震耳发聩!”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象,对这种现象口诛笔伐,而是应当思索,问题在哪?原因是什么?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的办法。”

“这才是我们臣子,需要做的事儿,也是身为臣子,最大的恭敬。”

朱祁钰和群臣不约而同的眨了眨眼,胡尚书,真的不愧是礼部尚书!

这都能绕到君君臣臣的礼制之中去?

于谦思忖了许久说道:“陛下,这钱已经有人在赚了,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去反对。”

朱祁钰嗤笑了一声说道:“那就试一试呗。”

于谦和陈循互相看了一眼,只希望那些人不要愚蠢…

非要跟大皇帝碰一碰,否则他们劝了这么久的仁恕之道,又白劝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财务状况良好

山西等地的势要豪右之家,会和大明皇帝碰一碰吗?

必然会。

无论是皇帝还是参加盐铁会议的群臣,他们都知道,必然会。

于谦和陈循相顾无言,即便是大皇帝陛下已经三番五次的展示了自己的暴戾和强大的力量。

但是一些人,总是沉浸在一种奇特的幻想之中,认为自己可以逃过一劫,甚至可以依仗着自己名望、身份,来和大皇帝掰掰手腕。

朱祁钰本人,更是对这些势要豪右之家,不抱有任何期待的。

当初是谁改变了也先的态度,让也先把稽戾王朱叫门送回来的?那个中国某人,到底是谁?

又有多少势要豪右之家,他们参与到了各种私设市舶之事之中?

现在密州私设市舶一拳锤烂了,但是其他地方的私设市舶之事呢?

他们又把大明的工匠带到了海外去弄金银财物,他们有没有把大明的百姓如同奴仆一样的送出去?

朱祁钰对这帮人始终抱着冒头一个打一个心态,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手下留情。

“陛下,臣愚钝。”度支使王祜坐直了身子说道:“是劳保局在计算劳动报酬之事上,遇到了一些问题,还请陛下解惑。”

朱祁钰点头说道:“哦?说说看。”

胡濙倾着身子,目光炯炯的看着王祜,大明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而陛下联合内承运库和度支部成立的计省,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对做了一辈子礼部尚书的胡濙而言,陛下登基这近两年时间以来,完全是别开生面的两年。

他老了,所以他才迫切的希望,大明有万世不移之法,可让大明持续的走下去。

即便是他知道,这世界根本不可能万世不移之法。

就像是他明知道人不可能长生久视,但是依旧有人对此孜孜不倦。

王祜打开了一个厚重的记录本说道:“首先,就是陛下对大明军卒多有厚待,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现象,现在京畿很多的义勇团练,都会托人到京营打听,什么时候大规模征兵。”

“这是不是因为京营待遇优厚?”

朱祁钰对于京营的管理,完全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前不久为了保证京营军队的战斗力,在日常漕运军马的时候,他清汰了一些老弱军卒,征召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义勇团练。

这种制度的改变,是朱祁钰对大明户籍制度,万世不移的一种尝试性改变。

义勇团练乃是民籍,京营乃是军籍,退伍之后再到地方,乃是民籍。

京畿和山外九州的各个农庄,组织了这次选拔,大约清汰了一万多老弱军卒,这些退伍的军卒回补充到各地的农庄里,继续担任农庄的义勇团练的教习。

效果较好,最近很多人都在打听京营什么时候第二次清汰。

在京营做军卒,到了年限,可以转为民籍,和在边军的军所里当军卒,完全不同。

这些京营的老兵,同样是大明稳定地方的中坚力量。

朱祁钰在京畿北直隶、山外九州,消灭了缙绅这一阶级,但是安土牧民之责,就需要有人去承担。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