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就是亡国之君(827)

作者: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

董和、贾铨等人在找朱瞻墡的漏洞,逼迫朱瞻墡就范,朱瞻墡何尝不想抓住他们的把柄,用他们人头祭天,推行政令呢?

董和终于开口说道:“殿下真是才畯满前,秀外慧中啊。”

董和以为他面对的是一头蠢笨的猪,却没成想,面对的是这么一条过江猛龙。

朱瞻墡无奈的说道:“孤以前很胖,秀外就不谈了。”

至于慧中…大明人人都知道,襄王,大明白!

“还有一件事。”董和无奈的说道:“京官给银币做俸禄,咱们贵州官员是不是也是给银币啊?”

京官给银币,地方官行旧制,也算是一个大明当下的局限性。

朱瞻墡笑着说道:“今年四月开始,已经停俸了,陛下不是要欠俸禄,而是年底之前,会将今年所有俸禄悉数实俸发放,我们贵州,人杰地灵,自然也是实俸。”

“日后循例发实俸,至少景泰朝如此。”

陛下现在不玩折钞,不玩折物,实打实的给银币给俸。

“几位勿虑,答应俸禄提高两成也是给的。”朱瞻墡继续说道。

为了鼓励前来贵州做官,大明将贵州地方的俸禄提高了两成,期限是五年。

这里虽然是十万大山,但不是穷山恶水,相反人杰地灵,两成已经很高了。

“安心。”朱瞻墡示意他们安心,大明是朝廷,不是来贵州抢钱、抢粮、抢女人,抢完就跑的贼。

董和等人松了口气,银币虽然很多,但是大明需要银币的地方更多,他们远在边陲,还以为不享受这种优赏政策。

“陛下宽仁。”董和带头俯首说道。

朱瞻墡点头说道:“请问诸位,还有什么事吗?”

这是一场你来我往,却看不到任何刀光剑影的暗战,这种恳谈会自洪武年间开始,最开始叫诏对,后来慢慢出现在了大明朝的方方面面。

比如朝议之下的廷议,廷议之下的部议,部议之下有司议,巡抚和地方官员沟通座谈,各地方接见商总的恳谈等等。

董和等人和朱瞻墡进行了一番友好且长时间的交流,双方充分的交换了意见,了解了彼此的诉求,就良好运营官厂和疏浚司等事务达成了一致。

但是朱瞻墡对董和提出的一些官厂事务,表示了坚决反对,并且拿出了陛下强压否决。

整个过程,唇枪舌战,朱瞻墡进退有据,坚守底线,灵活应对,经过了长达一个时辰的恳谈之后,双方在良好的氛围下,结束了这次恳谈。

朱瞻墡靠在椅背上,呆滞的看着天花板说道:“罗长史啊,跟他们尔虞我诈,比建造船厂还要累哟。”

“孤想襄王府的那些歌姬了,也不知道,她们在南衙作乱的时候,有没有受伤。”

罗炳忠想了想说道:“殿下,那只能想想了,她们是不会陪殿下来这里受苦的。”

鸨娘爱钞,姑娘爱俏,贵州这地方,襄阳府那些个水灵姑娘,谁肯受这个苦?

朱瞻墡笑着说道:“孤加钱。”

罗炳忠重重的点头说道:“行啊!太行了!”

一时间整个偏厅充满了欢乐的空气。

郭琰也是无奈,这对儿主仆实在是有意思,一开口就笑个不停。

朱瞻墡坐直了身子说道:“在恳谈之前,你首先要知道这次恳谈的主旨,否则你没有准备,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

“然后知道到底是谁来了,谁没来,谁该来没来,谁不该来却来了。比如那个董和,看似认命准备致仕了,但是他来了。”

罗炳忠才恍然大悟的说道:“他不该来。”

朱瞻墡看着那些人离开的背影,出神的说道:“但是他还是来了。”

“这是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你面对这些官吏的穷追猛打,就会应接不暇。”

“他们比京师那一群师爷好对付多了。”

“京师的师爷和贵州地方的师爷,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想让京师的师爷服,就得像陛下那般,文武并重。”

“那是真师爷啊,利柄并不好用。”

“贵州地方的师爷,就只需要利柄,就可以拿捏了。”

罗炳忠恍然大悟的说道:“殿下…高见。”

朱瞻墡喝了一口茶说道:“在恳谈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好底线,这是绝对不能变的。”

“当他们触碰到底线的时候,立刻就要面目可憎,绝对不要有一丝一毫的忍让,直接严肃反击,否则他们就会得寸进尺,这一点最为重要。”

罗炳忠回想了下十分认同。

襄王拒绝那份名单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犹豫,看到有土司世官,立刻断然拒绝。

他赶忙说道:“殿下高明。”

朱瞻墡继续说道:“当然也要注意每个人的反应,比如那个范理,就一直在犹豫。”

“你要找到他们那个头儿,要注意观察,否则就是鸡同鸭讲,白费劲儿。”

“比如他们的头儿是董和,看似一直到关键问题谈完,他才暴露出来。”

“其实不然,在第一个问题还没谈的时候,孤就已经可以确定是董和牵头了。”

罗炳忠认真回味了一番,俯首说道:“殿下真是洞若观火。”

朱瞻墡的面色变得奇怪了起来,打了个哆嗦说道:“京师的那帮师爷,总是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谁是头儿,似乎每个人都是头儿,似乎哪一个都不是。”

“很难理清楚,朝堂啊,都是人精。”

进士考了翰林可以直接任京官,那要到地方做了推官,什么时候才能做京官呢?

上一篇: 春风吹[娱乐圈] 下一篇: 天价罪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