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帝国双璧之子(汉)(18)

作者:鸦瞳 阅读记录

午前,刘彻特意召了卫青和霍去病未央宫。“盐铁”如今比起过去多有不同,这二人是最清楚不过的,舅甥二人对视,只等着陛下开口。

谁知刘彻说的话,却并非他们想的那样。

“盐铁官营,小兔崽子功不可没。他那个庄子有些意思,朕朕瞧着据儿也甚是喜欢,便留给他们闹腾吧。仲卿,你且得告诫那臭小子,叫他再闹什么收敛着些。”

刘彻指的是封地上那帮诸侯王。

叫他们知道这庄子上的事儿,总归是不利于推动朝廷接手盐铁。

因此,刘彻的意思是,叫卫无忧做什么都悄悄的。

长风转述完,又补上大将军的叮嘱:“小公子,咱们将军说了,那炼铁制盐烧瓷之事,您可不能靠太近了,免得误伤。”

知道卫青这是担心他,卫无忧心中暖烘烘的。小家伙点点头,乖巧道:“回去告知阿父,请他放心吧。”

卫无忧说完,就见边上的长宁扭着身子,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说。

他挑了眉,心中大约猜到几分。

近来已是夏末,马上便要到卫青的生辰了。旁人不知晓,他这个当儿子的还能不准备一份礼物嘛。

长宁这支支吾吾的样子,估摸着也是想提醒他。

卫无忧勾勾手指,长宁便弯下身来,被他拍了拍肩膀:“放心吧,阿父的生辰礼我自有安排呢~”

长宁顿时眼前一亮,“嘿嘿”傻乐几声,这才告辞回大营去。

卫小四等人走了,用过小食,琢磨起水泥和生辰礼的事儿来。

先说水泥,这东西他在庄子上早就有了些想法。

庄子里的窑口,每日都会产出定量废弃物。譬如黏土砖石、烧陶器余下的各种碎片、炼铁剩下的矿渣、新窑里炉子下的煤渣……

这些余料在大汉并不显眼,甚至不值当几个钱。

但却

36. 小猪闹肚 近亲结亲大笨蛋!(二更)……

卫仲卿过生辰的消息不胫而走。

也不知是哪个大嘴巴的,将此事迅速捅到了未央宫。彼时,皇帝陛下正好心情的在与少府商议造纸之事。

刘彻看着案几上一左一右摆放着的纸张,被工匠们小小改进后已经更为洁白耐用,神情不禁柔和下来。

帝王有一瞬犹疑,开口道:“先前提的量都囤积到了,便命朝中上下都给换用了吧。公文奏本换了它,办事都会快一些。这事儿少不了卫家几个小子的助力,上回朕要封侯你们拦着,这一回总该赏他们……”

见无人反对,刘彻勾起唇角:“就赏一分利予他们兄弟罢。”

事情就这么刚定下来。

皇帝陛下正欢喜呢,就瞧见四喜从外头捧着帛书进来。那丝帛上头,赫然是绣衣直指专程给陛下传递消息才会有的纹样。

刘彻挑眉挥了挥手,命少府退下去,这才看起了帛书上头的内容——

“今日天晴,乃大将军生辰,小公子特制奶油蛋糕一份,燃三十小火烛为大将军庆贺,全军动容。”

刘彻都没看完,就将帛书揉成一团稀巴烂,使劲了全身的劲儿扣在案几上。

皇帝陛下做完此事,拂袖起身,背着手在殿中踱来踱去,似乎还是气不过,索性又一手捞起帛书,愤愤丢在地上,踩了两脚才作罢。

四喜:“……”

每回绣衣直指传来卫小公子的消息,陛下幼稚的……简直没眼瞧。

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宦官,四喜看尽了这位皇帝从年少到成人的另一面。不得不说,自从有了卫无忧,陛下那种骇人的帝王情绪少了许多,反而变得真实又可爱起来。

四喜默默晃了晃脑袋,总觉得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陛下啊,您这是被吃准了。

暴躁的刘彻还未察觉到这一点。他其实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唯独在未央宫会如此了,上回在椒房殿,当着卫子夫和刘据的面,皇帝陛下同样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他冲着殿外伸出食指:“去,给朕把少府叫回来。”

四喜心中哀叹一声,面上恭顺道:“陛下,您是要……”

“叫他不必给卫家的小子们留出一分利了!朕还想着他……们,他们心中可没有朕!”

37. 温度计、熟石膏 本校尉没这么穷吧!(……

卫无忧这话并没有引起长辈们的重视。

不如说,他气鼓鼓的样子越发像个顽皮孩童,反而叫阳信高兴起来。

这个时代的家庭中,此时正盛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尤其到了西汉一朝,对于近亲通婚之事,上到帝王下至黎民,全都接受度良好。他们不懂什么近亲通婚会引发更多的致病基因,更多是为了家族的权力而产生的抱团集结。

卫无忧曾花了半年时间去改变长安城的坐具习惯,叫他们从席子慢慢适应到坐榻,再往后才有更高的家具出场的条件。

从矮型家具到高型家具的过渡,就已经需要如此铺垫,更不要谈这种嫁娶风俗了。

他轻易不会与自己为难。

改变不了的,尽力适应;适应不了的,那就装傻呗。

小萝卜丁鼓起脸颊,转了个方向盘腿坐好,专注吃起碗中的水果来。

阳信长公主见状摇摇头:“你啊,别听这孩子嘴上闹腾的,做什么全凭你自己的心意。”

这话自然是说给卫长公主听的。

卫长公主本名刘玥,不仅是刘彻与卫子夫的长女,也是刘彻称帝多年未有子,朝野人心惶惶时降生的第一个孩子。

皇帝无子,则国无本。

可以说,刘玥的出生叫那些缠绕在皇帝陛下周身的谣言不攻自破,连带着猪猪陛下整个人都变得明朗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