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刑(118)
“听闻先生曾经在大理寺任职。”薛王主动开了口,语气带着几分羡慕,“后来是在颜大人的推举下才来了长乐宫……先生与颜大人一定关系匪浅吧?”
陆辰摇了摇头,如实道:“回殿下,下官在大理寺任职不过半年,期间颜大人对下官指教许多,因而下官视颜大人为师。但这只是下官单方面的想法,颜大人一贯公私分明,与下官并无私交。”
“……”听到这,薛王显得有些闷闷不乐,“那陆先生,你说颜大人为什么要致仕回乡呢?”
“这……”陆辰想起那一夜与季太医的长谈,心头一痛,却只能含糊其辞,“下官猜……世上纷扰太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颜大人……他遇到了许多事,身心俱疲,所以才希望回乡。”
“身心俱疲。”薛王喃喃地重复了这四个字,宛如自言自语般轻叹道,“颜大人确总是一副疲惫的模样,而本宫从前只当是大理寺公务繁重……”
“……”陆辰惊讶看向那孩子。[从前只当]?……那如今,薛王殿下究竟知道哪些事呢?
薛王静默无语,眼周微微泛红。
他曾经亲耳听到颜大人认下毒害父皇的重罪。
也曾无意间听见父皇要毁了颜大人的神智。
第104章 独当一面
薛王静默无言。
一个是自己自幼最亲近的父皇,宽大的手掌曾牵着他蹒跚学步,那伟岸的胸膛和温暖的怀抱自小到大任他欢笑嬉闹,说是他心中最伟大的人也不为过。
而另一个……
哪怕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人依旧让自己莫名感到亲切,每一次与他近距离相处,那熟悉的心跳声都让自己觉得分外心安。
比起对父皇的孺慕之思,薛王更难以解释自己对颜大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感情,或许也只有缘分二字可以解释得通。
世上各色各样的人何止千百万,茫茫人海,唯独这个人谁也取代不了,怎不算是一种缘分呢?
他曾以为父皇和颜大人关系很好。因为他时常在父皇的甘泉宫外看见颜大人从里面出来,每一回父皇带他骑马,出游,也都会携颜大人一道。
而他每次只会因为又见到颜大人而感到欢欣,又哪里看得透那双眼睛中的隐忍与无奈?
那人从不主动与他亲近,尽管如此,他以为只要自己乖巧,努力,那人便会对自己改观。而近来的种种迹象,让他也本以为事情都在往好的一面发展。
可他忘记了,他与颜大人从来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对颜大人而言,他至多也仅仅是[友人的孩子]。
这就代表着,如果颜大人与父皇反目,自己便什么都不是了。
自重阳日之后,一切都变了。
那一夜,从父皇口中听闻颜大人要致仕回乡,从此便不会回来,他再也无法忍受,趁夜偷偷地跑出了宫去。
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单纯想要再见见那个人。
他只有七岁,第一次清晰的明白什么叫生离死别,一时间如何接受?于是他就这样毫无计划的逃出宫去,意外的,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到了那个没有些微灯火的府邸前。
他踮着脚叩了很久那门环,衔环的神兽椒图龇牙咧嘴、面目狰狞,像不欢迎人来访的样子,他贸然前来,自然也怕颜大人会对他露出这样的表情。
可他更怕将来再也见不到那个人。
不知过去多久,自那黑漆漆的府邸里走出来一个带着光的人。
颜大人从未这样温柔的待他,悉心为他披了衣裳,耐心和他说了许多话,还教他玩手影的游戏,可那温柔的背后却藏着会刺伤人的坚决。
他可以那样温煦的与自己嬉闹,却唯独对自己的挽留回以冰冷的沉默。
那一刻,赵珏似乎明白了父皇口中的“留不住他”是什么意思。
他的离去不为任何人停留,父皇身为一国之君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那一夜,赵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兔子,父皇与颜大人也都变成了兔子,前爪贴着前爪,耳朵碰着耳朵,相亲相爱地环绕在他的身边。
醒来之后,他拉着被子,蒙着半张脸,静静地想:如果有一天,他长成比父皇更有能力的人,这样的美满会实现吗?
他从枕头下边摸出那支竹节样式的木簪,手指描摹着那一节节的突起,数着数计算。
七岁,离长大还需要多久呢?
将情绪从回忆中抽离出来,薛王看着书案上的诏书,双眼透出几分茫然,轻声问道:“陆先生,本宫何时才能像父皇那样独当一面呢?”
“……殿下的意思是?”
“这份诏书,本宫何时才能安稳接下?”
“……”陆辰肃然,东宫太子最该学会的便是藏好野心,眼前这个七岁的孩子显然还不懂,好在张礼不在场,否则或许又难免一场风波。
薛王哪里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出格的话,只是继续道:“背地里,宫人们都在议论,说本宫与父皇并不相像。”
“这……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殿下不必介怀这种小事。”
陆辰看着那孩子浓眉大眼的模样,与大衡秋祭日看见的陛下容貌确实完全没有相似之处,他向来不以貌取人,所以在长乐宫许久才发觉这一点。
“陆先生也这么想么?本宫与父皇不像?”
“殿下不需要与人相像。”
陆辰暗自心想:殿下心性善良,还是不要和那个判官皇帝相像来得好。
薛王沉默片刻,有些不高兴的样子,道:“可是本宫觉得,自己与父皇是很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