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子御刑(127)

作者: 张听劝 阅读记录

痛思了十年,颜知却在这一刻才终于听懂“岑玉行”的那句话。

赵珩道:“颜知,你一直都是。”

“你可以说我暴戾,我杀人,但你自己呢?你也对我下过两回死手了,难道你还要否认,我们是一样的人吗?可见我们都有动用私刑的冲动,充其量,你心中标准比我高一些罢了。”

颜知愣愣看着他,心想:原来他也知道自己是恶人之首,是最该死的人。

“颜知,我不会看错。你就是我的知己,你只是假装不懂我,你怕承认,其实在你心里住着一个和我一样的人。”

放在以前,颜知是绝不会承认自己是赵珩的同类人的,可这一刻,他认了。

他只是不懂,为什么老天给他心里安放了和赵珩一样的暴戾,又要给他过高的道德感,如果他能完全像赵珩,便不至于痛苦这么多年了。

第112章 念及恩师

“行了,我们下山吧。”颜知对赵珩道。

他回到墓碑前,伸出手指小心擦了一下上面的题字的一角,确认了墨迹已干,这才着手收拾了笔墨。

上山时还不觉得,下山时才发觉山路陡峭,颜知虽对路熟,但不如赵珩身形灵巧脚程快,于是渐渐走在了后头。

两人一前一后,颜知在后头指路,遇到难走的路,却没少要赵珩伸手帮扶一把。

若被旁人看见,哪里会想到他俩是断人生死、索人性命的[铁面判官],不过两个相依相靠,互相扶持的人罢了。

在经过一条岔路时,颜知忽然停了下来,望了望那条曲径幽深的小路。

听见他脚步停下,走在前面的赵珩转过身来,重新回到他身边。

“要去吗?”赵珩问他,他也认出那是去青麓书院的路。

颜知犹豫再三,道:“去看一眼吧。”

那毕竟是他求学四年的地方。

当年,与他素不相识的江先生,赏识他,教导他,以堂堂一朝宰辅的博学多闻,开阔了一个清贫少年的眼界,教会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何等的恩情。

靠着这四年积累的学识,他这个寒门之子才得以在春闱中金榜题名。

然而,自从离开青麓书院,这十年来,他便没有去过哪怕一封信。

狼心狗肺,无情无义,想来已伤透了老师的心。

于是眼见要到书院门口,颜知平生近乡情怯,不肯再往前了。

“算了。还是走吧。”

赵珩问:“为什么?”

“你不会懂。”颜知直白道。

赵珩似乎也习惯了他的直白,没继续问下去。

两人正要离开,却听见书院的钟声响起,钟声在山谷中回荡,仿佛在召唤着学子回到那个名叫晚枫堂的课堂,回到那朗朗读书声中。

颜知微微动容,回头望了一眼书院的方向,可站在那许久,最终,他的脚步仍旧往山下去了。

回到山下已接近午时,颜知问赵珩:“饿了吗?县里有一家面馆,是我小时候爱吃的。”

这一问,赵珩才知道原来肚子里的翻腾就是人们说的“饿”。他确实自小没有缺衣短食过,只是今晨出发的匆忙,漏吃了一顿早饭,如今接近正午便觉得难受起来。

“饿了。”他如实道。

颜知:“那你跟我来。”

他们去的那家面馆离颜知的家并不远,只隔了两条街,店面上悬挂的已是四五十年的老招牌,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却依然是当年的模样。

颜知带着赵珩找了一张空桌坐下,对店小二道:“来两碗阳春面。”

“诶!两碗阳春面!”店小二吆喝着回应,回头去看下单的客人,却忍不住多停留了一会儿。

面馆里都是些常来光顾的老主顾,店小二是见两人面生,衣着又如此华贵,于是心生好奇,回到后头和面馆老板嘀咕了几句。

赵珩坐在那,从容地看着面馆里的市井样貌,他虽然是皇帝,却早已不是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地方,毕竟他也常在宫外走动。他自幼便喜欢观察人,形形色色的人。

很快有人端来了两碗热腾腾的阳春面,面条白嫩透亮,汤汁鲜美诱人,一点青葱漾在汤面上,散发着香气。

送面来的不是方才的店小二,而是那三十岁左右的店老板。

他盯着颜知的脸几乎有些失礼,可盯了没一会儿,他便露出了虎牙大笑起来:“颜知!你是颜知吧?”

颜知的视线从阳春面移向那人,也认出了对方,露出笑容来:“李着?你已接了家里的面馆么?”

“害,接不接的,我爹现在还偶尔过来管我呢。”李着道,“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感觉都快十年没见你了。”

“我昨日才到。”颜知答道,然后朝赵珩身上比了一下,“对了,这位是我的朋友,岑玉行。”

然后他又看向赵珩,道,“这是我小时候私塾里的同学。他叫李着。”

赵珩对那人点了点头。

“诶、诶。”李着只一眼便立刻察觉赵珩的相貌气度不凡,回头又看了看颜知如今的衣着,早已不是当年那麻布青衫的邻家少年郎。

他这才回想起来,颜知当年可是中了进士,在雍京做了大官的,早已和自己,还有当年私塾里的大伙不是一类人了。

老话说三岁定八十,真是没错的,在这一带街坊邻居的小孩里,颜知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长得明眸皓齿不说,还聪明上进,口齿伶俐。

私塾先生,邻里乡亲无一不是赞不绝口。

当年他老爹就没少念叨“你哪怕有颜家那小子的一半机灵”“人比人,气死人”之类的话。

上一篇: 唯见君心 下一篇: 帝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