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刑(128)
果不其然,后来颜知年纪轻轻便高中了进士,从此就仿佛消失在了泾阳县,在他们这群人仰头看都看不到的高空展翅高飞。
连他老爹也认命似的,再不拿自己与对方相较了,大概是想通了,生来就不是一类人,何必自取其辱?
想到这,李着拘谨了起来,敛了笑:“那我不打搅了,您,你们慢用。”说罢,便退开很远。
赵珩发觉颜知脸上的惬意笑容也散了,正要唤人回来,手刚抬起来便被颜知摁下。
“别胡闹。”颜知低声道。
“……”
颜知拿起筷子,夹起一筷面条尝了尝,不及吞咽下去便点了点头。待完全吞下,立刻催促道:“你也尝尝。”
赵珩拿起筷子,夹了面条放入嘴中。
“好吃。”赵珩轻声说道。
“是吧。”颜知对着他笑。
颜知笑起来双眉舒展,眼睛里有点点星光,黑漆漆的地方能映出自己的倒影来。
不知怎的,看到这一幕,赵珩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
他有些不甘。这样的颜知他怎么没早得到。而如今好不容易见着,他们俩却只剩那么一点时日了。
他多想一辈子和这样的颜知在那小破屋子里住着,白天出来吃好吃的面条,晚上在家做快活的事。
两人静静地吃着面条,食物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颜知回忆起他小时候常常来这里吃面的场景,也许是因为回忆,他的嘴角微微上扬。
“这家面馆的汤头是鸡骨熬的,鲜美得很,我从小便喜欢。”颜知忽然说道,“我爹走后,家里困难,这里我便很少来了。不过每年生辰,我娘还是会带我来吃一碗长寿面。”
赵珩不知道他为什么说这些,总归颜知是在和他说话,便觉得很开心。
“她知道我爱吃这里的面,所以日子再紧巴,也从没有少了我这碗长寿面。”颜知眼睛亮亮的,他告诉赵珩,“我爹娘一直很疼我。”
赵珩突然意识到,颜知是在和他分享自己珍惜的回忆,他茫然的看着颜知,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出什么反应才好。
颜知此刻显得格外平和,似乎不再有过往的烦恼和负担:“那时我一直想,将来我有了妻儿,也一定要带她们来这家面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事了,如今我带你过来,勉强凑合一下吧。”
听到这,赵珩的眼底也开始微微发亮:“因为我们是家人吗?”
“不,因为我们在玩扮家家酒。”
赵珩忽然没了胃口。
他从未真正体验过来自至亲的温暖,对于“家”这个字,他抱着一种模糊的期待。
颜知是切实拥有过的,却只肯对着他炫耀,不肯与他共享。
第113章 转让田产
从面馆出来,颜知对赵珩说:“接下来,我得去堂兄家一趟。”
其他地方可以因近乡情怯而回避,唯独堂兄家不行,再怎么说都是颜家的人,单家宅和田产也有必须要交代的地方。
“好。”赵珩一切依他,“走吧。”
“……”颜知却没有迈开脚步,他想了想,道,“那里,你别去了。”
“为什么?”
“你不配啊。”颜知直白道,“你难道忘了,我伯父是怎么死的?”
“没忘。”赵珩道,“是从手指开始一块块剁……”
颜知表情严肃地打断了他:“别说了。”然后拂袖背过身去。
“我想和你一起去。时日不多,我一刻也不想虚度,颜知。”说到最后,赵珩的口吻中竟有几分哀求。
颜知却仍旧摇了摇头:“不行,你不能去。带你去堂兄家,让堂兄给你这个杀父仇人行待客之道?我做不到。”
赵珩心想:颜知实在是铁石心肠。他的拒绝每一次都这么坚决,这么刺耳。
拒绝的理由也着实令他无法理解。
为了什么堂兄,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
他就不怕自己取出袖中的绳索,把他捆回他们的屋子里去,再不放他出来么?
赵珩袖中的右手已握住了那卷捆人的软绳。
可一想到颜知从此又会像从前那样,脸上只有惊恐和淡漠相互轮替,再也不会对他露出方才那样的笑容,他袖中的五指又无奈地松开了。
颜知哪里能料到对方脑袋里的想法能那样瞬息万变、丰富多彩,他嘱咐赵珩回家等候,便独自前去拜访堂兄的家了。
应门的是颜光仲的妻子陶氏,她和颜知只在年轻时见过,却也拢共没见过几面,看着门外素衣玉带的俊朗青年,面露迟疑神色:“您找谁?”
因雍京那次不欢而散,颜知不知堂兄是否仍在生气,略显局促道:“嫂嫂,我是颜知。我来找堂兄。”
听见这个名字,陶氏便立刻反应了过来,毕竟他们夫妻俩一直都在打理着颜知的田租事宜:“小叔!你从雍京回来了?瞧我,竟没认出来!快进来坐!”
待颜知进屋,陶氏便笑吟吟请他坐下:“来,喝杯茶。你堂兄去衙门纳粮了,很快就回来。”说罢,又去到里屋喊人,“小文,阿武,快来。”
里屋出来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和一个三四岁左右的男孩。
在雍京总觉得时间过去的很慢,而实际上,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稍不留心便会错过很多东西。
“颜知哥哥。”少女喊着许久未见的堂兄。
“小文都长这么大了。”
颜知离开雍城那年,最小的堂妹颜小文不过十来岁的小丫头,如今一个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颜知又看向他那个素未谋面的侄儿。只记得前几年母亲曾和他提过一回,颜光仲堂兄为了照顾弟妹,没能顾上要孩子,一直到三十,才生了这么一个小侄儿,起名叫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