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御刑(145)
可没人知道,自打退位之后,他便一改早朝时的严肃,每天开开心心在甘泉宫吃好睡好。
他这辈子没有睡过一个长觉,这阵子倒是能一睡好几个时辰,每天神清气爽。
他像个孩子等待过年似的,等待着十年之期一过,颜知飘然而至,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们可以留在雍京,也可以去咸阳,白天看看景,晚上杀杀人。
若是颜知愿意,他还可以和颜知同榻而眠,像从前那样,把颜知搞的一塌糊涂。
掐着指头算到十年之期,那天一早,天还没亮,他便换上盛装,等待着颜知到来。
从日出等到日落,从日落等到月升,颜知却没有来。
第二天,颜知也没有来。
第三天,颜知仍没有来。
第四天,早已备好的寻剑告示便贴满了大衡朝各地的大街小巷。
一个月过去,颜知仍旧没有来,那柄短剑也没有寻着。赵珩的心从空中慢慢坠入冰窖。
不是没有想过颜知食言的可能性,可他以为……待天底下所有人都那般无微不至的颜知,总不至于如此冷酷对他。
他总是相信,颜知与他心意相通,对他也是有情的。
不然,颜知何必要提什么十年之约?
云天崖上让他摔的粉身碎骨不就好了?
难道那样还不够他出口恶气吗?
可是,颜知却偏偏没有守约。
赵珩的白发一日多过一日,每天坐在丹陛前盼望,一天天下来,白玉似的两腮都晒得发红。
两年前,张礼去世了,不再有人敢在他身后提醒他石阶上凉。新登基的国君也劝不动他,处理完政务,偶尔来陪他坐坐,父子俩一坐便是好几个时辰。
赵珏猜到在父皇等待什么。幼时多少个夜晚,他自己也曾那样盼望那人能带着一点烛光出现在他的面前。
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那人仍旧没有来。
见赵珩终日在甘泉宫恍惚度日,杨思南心急如焚,又想出计策来,带来了画师绘制的人像,询问是否要直接寻人。
画师功底了得,打开那人像,看见那双眼睛时,赵珩仿佛站在了颜知跟前。
那画像太真切,他仿佛再一次听见那个人倔强的声音,对他说:
[你要和我鸾凤和鸣,我便要顺你的意不可吗?]
那瞬间,他眼底游鱼一动,闭了闭眼,眼中便铺上了一层水雾。
画像被白玉般的手指轻轻卷起,老迈的侍卫统领跪在地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目光望着那位曾经的帝王,只等他一声令下,便举倾国之力,缉拿画像中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掘地三尺,还怕找不到一个人么?
可等了许久,却听见赵珩温柔低语道:
“算啦。”
算啦。
就放他在天地之间遨游吧。
做一只自由的鸟儿。
如果他守信,真的带着自己的短剑,便也是自己的一部分在他的身边。
也算得一生一世吧?
第128章 和你一起
杨思南后半生为赵珩马首是瞻,如今赵珩退位,他也垂垂老矣,本打算完成最后一桩差事再乞骸骨回乡,也算完成张公公的临终心愿。
可既然赵珩说[算了],他有继续追查的心,也没有再追查下去的权力了。
然而,就在杨思南准备卸任的前夜,一队部下带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来到他的跟前。
那人的手中握着一把短剑。
二十五颗宝石,一颗不少,中央一颗硕大的绿柱石,和告示画像中一模一样。
杨思南的瞳孔瞬间紧缩,不等盘问,便带人冲进宫中。
赵珩仍坐在甘泉宫的丹陛前,远远见他白发苍苍的侍卫统领拽着一个陌生人一路急匆匆跑来,满脸的茫然。
“陛下!短剑!短剑找到了!”
赵珩仓皇起身,难以置信地看着对方。杨思南立刻将手边拽着的人往前推了一步。
那人一路跟着疾奔而来,上气不接下气,却也着急献宝讨赏,急忙取出短剑,跪在地上,双手呈上,气喘吁吁道:“陛、陛下,宝剑……在此……!”
赵珩上前一步,眼神阴沉的盯着他手中的短剑。
短剑在此,颜知却不在此。
杨思南急忙催促:“你从哪里得的这柄短剑!快说!”
男人这会儿便已缓过气来,当即声音洪亮道:“这短剑是天赐的宝物!是衡朝的大吉兆啊!陛下!”
“少废话!”杨思南急得想踢他一脚,怒目而视,“如实说来!”
男人被这一吓,总算是声音低了几分:“草民没有说谎,这确是天赐的宝物。”
赵珩沉声问道:“这把剑,哪里来的?”
“回陛下!草民来自礼泉县下,一个名叫白塔村的地方。”
听见这个地名,杨思南震惊得眼珠子都要跳出眼眶了。怎么是那个晦气地方!
那是送颜大人回乡时他们途经的一个小村落,因为雪大难以行路,他们才在那待了一夜。
只在那一夜,却听到了这辈子最令他恶心的事。
“在我们村,有一个百年来从不间断的祭祀。通常,十年一次。”男人对杨思南的反感并不知情,仍旧殷勤介绍,“今年举办祭祀之时,这把宝剑竟带着金光,从天而降。草民和其他举办祭祀的村民都不认识这等宝物,本以为不过一件凡物,谁料……”
“……什么祭祀?”赵珩打断了他,声音有些发颤。
那男人犹豫了一下,但终究抵不过讨赏的心,道:“那是……呃……我们白塔村的传统……我们村有一座塔,曾有仙人指点,要放一口棺木在塔顶,每过十年,便将塔顶棺木抬下来。焚烧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