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骨(125)
沈辞从未不着铠甲便上沙场。于将军而言,战甲长枪是他的武装,即便再紧急的军情,他都要披甲上阵,这是他的执念,也是他的荣光。
而且左手剑是他这辈子手腕受伤之后不得已为之。而赵屿这一世并未与之同上战场。
还有,这一幅……画中人站在城门之下,手握长枪,银白战甲半身染血,他面前是敌军的千军万马,身后是北川城。他回过头来,望着城楼之上,目光里满是凝重的深情和不舍。
沈辞没有经历过,但他知道,这画的是什么。
那一世的最后一战,为北川城悍然赴死的将军,在战死前的最后一刻,原来也曾回过头啊。
沈辞看着画里的人,心想着,原来将军也这么爱殿下啊,如果换作他是殿下,就为了最后这一眼,他也愿意把自己炸的粉身碎骨,追随将军而去。
天上忽然开始飘雪,沈辞打了个冷颤,将那些画小心的收回匣子里,怔怔的出神。
宫里宴席早该散了,子时也早过了,可赵屿还没有回来,却派人送来这些画。
这是什么意思。
“殿下说,将军看了便知道他的心意。”
他的心意。
沈辞轻轻摩挲着那个匣子,神色黯然。他知道啊,殿下对那位将军一片深情,可以为之粉身碎骨,可以为之欺君反叛……
殿下记得那一世的点点滴滴,细心的描摹着每一个画面。
可把这些给他是什么意思呢?
难道是殿下想起来了?知道他的将军已经死在了北川,再没有回来?知道眼前这个沈辞只是个冒牌货?
大将军想到这里心就是一空,他无比惶恐无措,抱着匣子呆坐在院子里,任凭风雪落了满身。
在那个除夕夜里,沈辞枯坐在院落中,一颗心随着酒菜一并渐渐冰凉。
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昏昏的睡了过去,醒来时天光已明。
除夕夜已经彻底过去。
新的黎明正在破晓。
他身上堆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刺骨的寒意将他埋葬。
而他苦等的殿下,并未赴约。
太子殿下在宫内耽搁了一夜,天亮之后才能抽身,匆匆赶回温泉庄。
他看到了桌上的酒菜,一看就出自沈辞手笔,朴素家常。他还看到了活好的馅和面,看来是沈辞想等他来包饺子。
可他没有看见沈辞。
院落中央有张椅子,上面摆着一个匣子,是他昨晚让人送给沈辞的那个。匣子旁边沾着一点点血。
太子殿下来迟了一步。
他的将军,已经不知所踪。
大年初一的鞭炮声响彻京都城内外。
新的一年到了,这也意味着过去的,都过去了。
城下骨-73
【终卷】
烨大将军沈辞在除夕夜里从抠门太子殿下在京都的豪华别院离奇失踪,此后数月下落不明。
皇帝大怒,下令全国范围内搜查。
太子殿下更是疯了一样,动用了全部能动用的力量,无论江湖武林黑道白道。
然而大将军像是消失了一般,杳无音讯,不知所踪。
北川以北。
那高耸入云的雪山上,一个人影正顶风冒雪艰难行进。这一段路不算陡,可他还是几乎要手脚并用才能前行。
天色暗了,他今日运气很好,找到了一处山洞可以休息。他摸出包裹里一路上攒下来的草木,用火石点燃,将冻得青紫的手伸过去取暖。
火光映衬在他毫无血色的脸颊,显得他双目明亮,宛若燃烧生机。
那是失踪多日的大将军沈辞。
大年初一的清晨,他从温泉庄园离开,避开了所有人,按照早已计划安排好的路线,隐藏行踪,独自北上。
看起来他像是因为太子殿下除夕夜的失约而心灰意冷,但其实这是他早早就打算好了的。酒里加了质量不错的蒙汗药,太子殿下若是喝了,不睡个两三天是醒不来的。
那天听皇帝说了事情的真相之后,沈辞因为赵屿爱的并非是他的事情的确恍惚了一段时间。但大将军很快就从儿女情长中抽身。冷静下来的沈辞细细思索之后,就发觉了不对。
皇帝口中所谓的真相,其实有许多漏洞。沈辞仔细推敲后,便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最初让沈辞觉得不对劲的是太子殿下反叛的理由。皇帝说是因为太子不愿意让沈辞驻守边关,而皇帝不同意。
“我不同意将你调离北川。北川阵要开启,死的人不能太少。能带兵死守死战的,大烨满朝除了你找不到别人。若是轻而易举的就被对方攻下了城,大烨就再没有机会了。”
当时听到时,沈辞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是后面的话信息量太大,沈辞无暇细想。
而此后回忆起来,却是毫无道理。
北川阵法要大量的鲜血白骨才能开启,皇帝因此要沈辞带人奋力抵抗,才能死足够的人。
可为什么要抵抗才能死人呢?
敌军攻城,北川将领不敌,被轻松的攻破城门。敌军屠城,死的人不就够了吗。就算敌军不屠城,皇帝就不能授命死士自行炸了城池杀了百姓驻军,触发血阵吗。
反正都是要死人,奋力抵抗而死和被直接杀死,有什么不同?
皇帝口中的描述来看,当时他们根本没有设想过北川军可能胜利,而是直接奔着死人开阵去的。
太子殿下绝不是这样的人。他勇敢执着,坦荡热烈,不拼尽全力的试一次,绝不会直接走这一步。
沈辞也想过自己可能误解了皇帝的意思,皇帝其实是想说他打算让沈辞带人死战,说不定沈辞就能赢了呢,这样就不用触发血阵。但若是这样,连皇帝都肯相信沈辞,太子殿下有什么理由宁可谋反也不愿意让沈辞一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