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探志(269)
喜的自然是之前两者有着交情,能在微末之际认识这样一位前途无量的士子,无疑是好事,说不定将来也能籍此改变命运。
旁边的卫元也开口道:“不愧是狄仕林啊!难怪能得杜提刑举荐,寄应开封府!”
杨文才听着,总觉得这钦佩的语气有些口不对心,酸溜溜的,不过想想也明白,毕竟同出一地的人,对方这般光芒万丈,自己却还前途未卜,心里总有些不太平衡。
相比起别人高中头名,还是自己上榜更重要得多,杨文才定了定神,从最后一张榜单,开始从后往前找。
正如他当时所想,不求排名多高,只要能上了这张榜,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是那旁人眼里的杨家嗣子了,相反杨家这武将之家,反过来要巴结拉拢自己,不让自己独立出去。
第六榜,没有。
第五榜,没有。
第四榜,还是没有……
杨文才身体晃了晃,眼神已经黯淡下去。
如果说第六榜没有,还能期待期待,自己此次发挥得特别好,说不定排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低,跻身到中游,当第四榜都没有自己的名字,那机会就微乎其微了。
果不其然,当他倒序看完全部的榜单,自己的名字根本不在上面。
而卫元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上面。
杨文才侧头看了看同伴。
这位晋阳书院的讲师,一向给人以温文尔雅的感觉,此时面孔扭曲着,双拳紧握,死死地看着榜单,眼神仍然不断巡视,恨不得刚刚看错了,自己的名字突然从某个位置跃出来……
可冰冷的事实是,除了那位高居榜首的狄仕林外,出身河东路并州的,没有一个人上榜。
当地十五名举人,全员黜落。
卫元立于榜单下一动不动,杨文才则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挤出去的,反正那些高呼声、抽泣声、争抢声,都与自己无关了。
如这般看榜后,变成泥雕木塑的,失魂落魄离去的,不在少数。
和杨文才一样,有不少士子直接从第六张榜单开始,往上寻找,实际上这样抱有侥幸之心的人,往往都是找不到自己名字的。
而有底气的,都是从前往后看,比如结伴而来的王尧臣、韩琦和文彦博。
先是看向头名,王尧臣微微一笑,倒也释然了:“果真是他!”
韩琦由衷地道:“自解试后,狄仕林在京师办下了这么多大事,还能夺得魁首,当真名副其实!”
文彦博这种喜欢怼人的都服气了:“我等不及也!”
事实上,他们考的都不错。
王尧臣排第三,文彦博排第八,韩琦排第十,皆是前十之列。
正如国子监那些教过他们的博士讲学所评价的那样,这三位除非出现重大意外,否则必定榜上有名,再结合之前的解试名次,也能够看出,他们仅仅是每场考试发挥的状态有起有伏,名次才会有升有降。
当然,能考中都是一件大喜事,从此前程一片光明,三人互道恭喜后,准备离去,不再占着位置。
但朝外挪了几步,文彦博眼尖,又低声道:“看!欧阳永叔来了!”
王尧臣和韩琦顺着他的示意,发现欧阳修正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士子前来看榜,两人对视了一眼,倒是想到自己光顾着看前十名了,压根没有往后面瞧,也不知欧阳修到底考上还是没考上。
“以他的才华,殿试当有一席之地……”
“就怕这位考场中犯了执拗,硬是要与西昆体对着来,甚至还批判几句?”
年轻人气性大,有时候说话便刻薄,倒也不至于真的就诅咒对方考不上,以三人对欧阳修才华的赞许,还是希望这样的大才子能够同科及第,也算是一场佳话,便特意等了一等,看看这位的结果。
欧阳修挤到前列,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高居榜首的名字,顿时沉默下去。
似乎意外,似乎也没什么好意外。
他这几天回去越想越是懊恼,自己没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省试的考官又有偏向,想要头名终究是奢望。
如今看来,果不其然。
那自己该排多少呢?前十?前二十?总不会在第一榜的末流吧……那就太不公正了!
可当欧阳修屏着呼吸,将第一榜六十人看完后,震惊地发现,居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与他同来的左右士子也发现了,低声道:“永叔……”
欧阳修脸色难看起来,抬起手,制止对方接下来的话,朝着第二榜看去。
当第二榜看完,前一百二十位,依旧没有自己的名字,欧阳修心里就已经有了数。
以他的才学,考官不可能看不出来,倘若录取了,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排在百名开外,一百多名还见不到,就只有一个可能……
欧阳修连后面四榜都不再看,直接道:“我落选了。”
与他同来的士子却不甘心,仔仔细细地将榜单看完了,不仅连自己的名字没看到,欧阳修的也没有位列其上,顿时忿忿:“不公!不公!永叔兄如此大才,为何不录?”“我们要看答卷!看答卷!”
这种事情不是第一次发生,落榜士子觉得不公的多了,书吏不耐烦地驱赶:“急什么,要看答卷的,一边等着去!”
欧阳修苦笑了一下。
他很想让这群书吏将自己的答卷展示出来,让大家看一看,评一评理,如此才华该不该中!
但也知道,黜落的文章恐怕早就变为一团废纸,被随意丢弃了。
“走吧!”
既然已经落榜,不该连最后的风度都丢失,欧阳修深深地看了一眼黄榜,转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