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神探志(333)

作者: 兴霸天 阅读记录

所以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狄进并未轻视吕夷简,只是现阶段,不会受这位的影响,收敛心思,专注于接下来的考试中。

即便是宰执,也休想乱我心神!

吕夷简也不会失了仪态,敛去目光,却知道自己表现出的不喜,应该被对方收到了。

作为参知政事,真正能够决策天下大事的宰执,连执政太后都要关注他的态度和立场,当然毋须向一个小小的士子表达善意,相反那沉重的压力,才是见面礼。

且看你发挥吧!

不为旁人所知的小小插曲后,在考官们的监督下,众士子在大殿中间排好,乐声止歇。

脚步声传来,着绛纱袍,戴通天冠,加白罗方心曲领的官家赵祯,终于出场。

众官员行叉手礼,众士子纷纷作揖行礼:“陛下!”

赵祯抬了抬手:“免礼!”

众官员直起腰来,平视前方,众士子有的则明显紧张,眼神都不知该往哪里放。

毕竟他们即便是进士,要慢慢爬到朝官的位置,平均都要二十年,所以这次或许是他们这二十年来,最近距离接触当今天子的时刻,怎能不激动?

士子们不知道,官家也挺激动,目光炯炯地看向为首的一人。

这是两人第二次见面。

上一次还是在大长公主府邸,正是那次短暂的配合,让驸马交代出了王叔的恶行,而今第二次见面前,李顺容回京后,更是说了许多经历,比如从贼人手中救了她的禁军狄青,又如并州雷氏擒拿犯人的壮举……

赵祯听得揪心不已,对于同样姓狄,同出并州的义士,觉得绝非巧合,原来早有一人默默做了许多事情,却从未宣之于口。

或许是眼神太过灼灼,官员们见了都有些忍不住,最后连刘筠都轻咳一声,以示提醒。

官家,你就算想要点某位士子为状元,这还没开考呢,也不能表现得这么明显啊……

第一百九十六章 考场大魔王的发挥,就是一个字——稳!

一系列礼节之后,赵祯坐在御榻上,众士子则在内侍的引导下纷纷落座,正式开始考试。

殿试的题目,最初为一赋、一诗,太宗年间改为一赋、一诗、一策论。

今科的题目,赋为《圣有谟训赋》,诗为《南风之薰诗》,策论为《执政如金石论》。

看起来花里胡哨的,其实大家一听就懂,都是标准的应试题。

赋的题目,出自宋真宗的一首诗词,“圣有谟训,诒谋燕翼。奉天酌祖,万世维则”,意思圣君有睿智的谋略,赋予万世的庇佑,这架势还不明白么,专门吹皇帝。

诗的题目,出自《南风歌》,相传为尧舜所着,“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既赞美,又祈盼,核心思想是上古先贤为民着想,以民之忧为己之忧,这架势不用说,讲爱民的。

最后的策论,执政如金石,还算有些意思,可以根据切题的不同,引申出不同的答题思路,不单单是心如金石,意志坚定一种。

当然,往往是这种题目,会让自忖才高八斗的士子,开始放飞自我,非要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让天子见识自己的才华,结果犯了忌讳,触了龙颜。

所以此时此刻,就连公孙策都沉下心来,反复告诫自己不能大意。

这个年代的殿试,并非全部录取,还是有落选可能的,但这种落选一般情况下是发挥太过失常,亦或是自己作的,踏踏实实答题,千万要注意忌讳,不自作聪明,即便殿试文采表现得比较平庸,也顶多是名次靠后。

到了这一步,公孙策也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保住倒数第三的位置,发挥一定要稳定啊!

如他这般只求榜上有名的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希望进步的,盼着能写出一篇佳作,即便不高中头名,最好也能位列前十,让官家亲自阅卷,记住自己的名字。

还有的人则奋笔疾书,求一个快字,通过早交卷,来吸引注意力。

这并非突发奇想,要知北宋初年的殿试,录取状元的衡量标准,谁先交卷是一大关键。

赵匡胤认为,士子先能漂亮地答完卷子,就证明士子才思敏捷,因此“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

由此还发生过趣事,两个考生同时交卷,文的不成,上演武行,打赢后的成了状元,被戏称为“手搏状元”。

此人叫王嗣宗,还有一件壮举,就是皇城司在地方查探,被他抓了起来,械送京师,并直接给赵光义上疏,“陛下不委任天正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脸打得啪啪响。

王嗣宗六年前病逝,当年的手搏壮举已成绝响,但如果能又快又好地答完试卷,也有机会博得官家和众考官的瞩目。

所以一个时辰不到,已经有士子开始交卷,然后人越来越多。

考官将他们的卷子优先封弥,请示官家,如果官家愿意批阅,也会挑选几份,亲自批阅。

但此时赵祯的心思,都在坐在最前面的那个人身上,只是轻轻摆手。

别说他了,就连众臣子都时不时侧目,希望看看这位的反应。

毕竟如此多的士子交卷,对于省元来说,或多或少也有些压力吧!

然而这一观察,倒是有些理解,官家为何刮目相待了。

众士子是跪坐在蒲团上的,尤其能展现出书写时的身姿,不少人起初还能保持肩背挺拔,但写着写着,平日里的习惯就出来了,有的视力不太好的,更是恨不得把头凑到桌案上,那弯腰驼背的观感十分不好。

上一篇: 金枝 下一篇: 女神的当打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