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弱万人嫌重生后(52)
女墙无烽火、守城无士兵,正值欠收粮运中断。突如其来的围剿给燕安王府杀了个措手不及,大火又将其灭门。
没人知道天降的精兵是从何而来,只是活下来的人记得,那夜灼烫的大火染红了天边的云霞,死生两茫茫。
时人揣测如此精准的策划、又能在短时间出兵的人,必定是燕安王身边最熟识的人,便将苗头放在了卿咏才的身上。
那年天下缟素,万人悲恸,七日不绝的雪夜中,尚任同知的卿咏才被叫到了金鸾殿待诏,本来他想问清那只兵的由来,却被秉笔太监阗何忠故意晾在冷若寒冰的丹墀长跪一夜。
前半夜,卿咏才还在愤懑中郁郁,但一夜风雪将他胸腔的怒火彻底浇熄,他忽然明白阗何忠的刁难到底是何目的。
天边熹光骤明,应当是霁雪初晴,一声尖细的声音涌入卿咏才的耳畔:
“宣,都督府同知卿咏才觐见——”
卿咏才拖着僵硬的身躯走入,对上景祐帝疑问的目光,他知道,面前的新帝畏他有谋逆之心,便问起当时燕安王受难时,他是否出兵迎敌。
景祐帝知道,卿咏才是唯二知道那支精兵正是谢玉砌和鞑靼族密谋亲派的。
所以,无论选择“是”与“否”都会被盖上“不忠”或者“谋逆”的帽子。
当时的卿咏才长长稽首,许久才抬起头,只是颤抖着唇片,只是回答了一句话:
“燕安王谋逆一事已盖棺,城外敌军未至,卑职恐生变故,故此……先诛其寇,退而为陛下守城。”
他的额头重重磕下,滚烫的鲜血染红白玉石阶。
听到此句龙颜大悦,景祐帝连忙赐下封赏。
“所以,谢玦恨我的恨没错。我若是死了,他自然会放下许多。”
在父亲书信的最下层,还垫着一封信,他一目十行地扫过,只是看到半截,一阵酸楚漫上心头。
萧瑟的秋风将落叶吹散满案,黯淡的烛火下,他轻轻放下信件,忽然释然:
“……原来是他。”
容陵不住地摇头:“侯爷不是那样的人。世人皆知侯爷赤胆忠心。怎么会侯爷杀的?”
门外不知何时已经下起瓢泼大雨,银练惨白的光亮斜入书房中,料峭刺骨的寒意穿梭过卿玉案的衣袖。
一行身着夜行衣的刺客,卿玉案秉烛而望,这群人的腰间无一例外的纹着黑蝎印,卿玉案将父亲的绝笔书合上。
果不其然,又是斩情楼的刺客。
不出意外的话,应当也是萧霁月的授意吧。
他要与自己不死不休。
“是与不是,都是父亲亲笔所写,事实早已无法改变,容陵。”
他摩挲着信上父亲所写的“愧”字,浅淡的目光停留在几人身上,见到了几位颇为熟识之人,卿玉案不自觉地轻笑一声:
“正如阿努娇娇。”
站在人群最后的阿努娇娇有意地躲避目光,眼角余光瞥向她,她不禁怔忡,卿玉案正微扬着嘴角,可是笑意却丝毫不达眼底。
可当看见为首之人后,容陵脸色却愈发变冷:
“又见面了。容兰。”
十年同窗与同僚,久别三年再相见,却不料是如此场面。
容兰眼神微动:“我不认识你。”
“……你说什么。”
即便一如他在六扇门对待容陵那般的语气,但容陵听到这句话还是怔了怔神,语气携带怒气。
但他们原本不是这样的。
有些人生来在明处,受万人敬仰,但是有的人却始终藏匿于暗处的泥沼里,而容兰就是这样的人。
当年六扇门以“试青锋”作为考核,虽然经历坎坷磨难,但两人彼此扶持,容兰的名次屡屡和容陵平齐,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
还是学砚的他们,在最后一次揭榜时,容陵笑盈盈地说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以后我们同谋同行,必当称霸六扇门!”
容兰也附和着展颜:“这里又不是江湖。”
沉迷武侠话本的容陵拍上他的肩膀,笑道:
“只要你想,整个京城都是江湖。等我们都接受了同知的命令,就是要去‘闯荡江湖’啦。”
本以为两人可以光风霁月此生,那场所谓春风得意的“江湖”却给了容兰当头一棒。
三年前燕安王府的那场大火,协助汝南侯夫人护佑燕安王之子谢玦平安,这种所谓光鲜的任务都会为容陵接取,而容兰却只能作为幕后,去暗中保护、去承受疼痛与刀光剑影。
等到身负重伤的容兰交接二人时,汝南侯夫人以及谢玦却不见其踪,容兰除去一切名衔,而容陵却荣升总旗之位。
伤痛、危险从始至终笼罩容兰身边,他只能看着容陵一步步攀升,受人青眼。
凭什么。容兰一直在想。
明明他付出的努力从不少于容陵,为什么结局天差地别?凭什么。
这份仇怨在容兰心里生根发芽,腐烂后长出爪牙,日复一日啃噬他的内心,成长为他不顾一切想要报复回去的理由。
一柄长剑从容兰袖口亮出,他目不斜视地盯着容陵,低声说道:
“动手吧。”
……
这里腥风血雨将起,彼方却也有杀机四伏。
密令忽下,有人邀萧霁月在太子殿别院一叙,竹林下青叶伏案,身着白衣的人正端坐在棋桌前,拈着一枚黑子看着棋局思索。
此人正是太子身边的大伴殷雪,如今是二十有一,会负责照顾储君的教育和日常起居,亦是从小的伴当,与太子关系十分紧密。
殷雪将手收回,黑子迟迟未落:“指挥使大人棋术果然精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