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174)
“洪刚哥,不瞒你说,我亲舅舅就在煤厂上班,自打煤凭票供应之后,每年过冬的时候,他都会给我们家送来一些蜂窝煤。
对,就是成型的蜂窝煤,那是煤厂发给职工的福利,只是,取暖方式多种多样,像是木材厂的人,就可以把刨花或者裁下来的边角废料带回家去烧。
有的人家里过得艰难,更愿意把蜂窝煤换成钱,至于取暖,凑活凑活、想法子节省一下,这个冬天也就过去了。
所以,我们家每年过冬取暖,才不用怎么发愁,只是,自今年起,情况不同了,我总不好两个家的蜂窝煤,都指着我舅舅一个人来解决,这才特意问了你。
刚才听你说,先前倒腾的都是些煤渣,想到我舅舅每年的做法,倒是让我有了个主意。
我相信,这么大的食品厂,为着取暖的事情发愁的,肯定不只我一个人。
后勤部是给大家伙儿提供劳动保障的部门,这个时候,谁要是能解决、或者说是缩小蜂窝煤供应缺口的话,肯定能得到厂里的表扬,往远了说,提一级工资,估摸着也是不在话下的。”
徐元都暗示到这个份儿上了,洪刚也知道,他肯定不会平白无故地说起他舅舅的事情,只不过,解开一道谜题,往往需要的就是那乍现的一抹灵感,而洪刚,或许真的在这方面欠缺了点儿吧。
所以,拧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好一阵儿,洪刚不得不承认,“术业有专攻”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动脑子的事儿,还是得由聪明人来做。
而要论起动脑子,还有谁会比得到厂里两次表彰、年纪轻轻就分到了福利房的徐元更擅长吗?
想到徐元刚刚画下的“大饼”,洪刚承认,他心动了,所以,也不等徐元继续“考验”他,便赶忙催促道:
“行了兄弟,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好主意,你说出来,我照做就是。”
“我的办法呢,就是公对公、厂子对厂子,这样一来,也就少了被人举报的风险。
咱们厂有面包、有饼干、有点心,都是能垫肚子、营养高的东西,煤厂有多余的蜂窝煤,如果他们愿意交换的话,两个厂各取所需、不就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吗?
如果他们不愿意交换,那也没关系,跟他们借一块儿地方,这总能答应吧?把咱们食品厂的东西往那儿一摆,咱们直接跟工人同志换,总会有人愿意的!
虽然说,咱们厂的职工福利,向来都是由工会和采购科一块儿负责的,但是,你这回做的事情,主要目的是为工人们解决取暖问题,这事儿本就该后勤部来管,工会内部就算有少量意见,也找不到你头上来的。”
国营厂子的各大科室,向来都是各司其职的,徐元想到这个主意的时候,就估摸着,洪刚可能会担心工会那边有想法,这才专门解释道。
当然,退一步来说,真想得到厂里的表彰,不冒半点儿风险、只想享受胜利果实,这可能吗?天底下哪儿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能不能下定决心,就只看洪刚的了。
而事实证明,洪刚能够在这么紧的形势环境下,想到跟人一块儿倒腾煤渣,足见其魄力。
所以,并没有犹豫多久,洪刚心下一横,应道:
“成,兄弟,你放心吧,这事儿就交给我来办了,也谢谢你替我出主意,等事情结束,我一定准备一桌好菜答谢你!”
“行了洪刚哥,这话就外道了,咱们俩可是认识好几年了呢,你给我帮忙的次数也不少呢,谢来谢去的,可就见外了!”
听徐元这样说,洪刚也只得先将所有的感谢埋于心里,等忙完了这阵儿,打算叫上林东正和田家瑞,四个人凑在一块儿吃顿饭。
话说回来,正因为徐元给洪刚出的这个主意,那张煤炉子票,洪刚硬是不愿意收钱,只不过,五块钱已经不少了,徐元哪儿能这么去占兄弟便宜呢?
要知道,洪刚去年结了婚,眼看着媳妇儿就要生孩子了,家里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呢。
所以,眼看着洪刚态度十分坚决地不愿意收,徐元跟他说着话的同时,也悄悄移动着身子,把那张五元钱压在了本子下面,又跟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黄小月对视一眼,这才离开了。
送完徐元回来,洪刚便被黄小月提醒了一句,按着她的话翻到本子下面,看到那张五元钱的时候,他登时就明白过来,这是谁留下的了。
心里默默记下了徐元的好意,洪刚也打定主意,要尽快把这事儿提上日程,不让徐元的苦心白费。
事实上,这也正是徐元大费周章给洪刚出主意的主要目的所在,拉兄弟一把,只是原因之一罢了。
毕竟,他一个财务科的会计,跟技术科打了两次交道,已经足够惹眼了,再插手工会或者后勤部该干的事儿,出的风头就太过了些,难免会让人心里不太舒坦。
怎么着,这么大一个食品厂,就你一个能人儿呗?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能理清楚呢,整天管别的科室的事情,这么能的话,怎么不干脆去当厂长呢?
徐元敢保证,要是他把活儿揽过来的话,整个厂子里,这样想的人就不会是少数了,他只想和家人平平安安地度过这最后两年,然后和媳妇儿一起去上大学,多出这一阵儿的风头,没那个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