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49)
看着眼前机灵的侄子,小孩儿到底年纪小,也不知道掩饰,嘴角都快咧到耳朵后面去了,林东正心里最后的一点儿歉疚也消失不见了。
他知道,课本虽然不好买,但是,对于不做会计这份工作的人来说,就跟废纸无异,而且,说到底,书借出去了,只是在徐元手里走了一遭,最后还是他的书,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
同事,或者说朋友间,这样一点儿小事情,他觉得,最多也就收人家两张粮票,哪里用得上拿三张油票来做谢礼呢?
算了,总之,他在心里记着徐元的好就是了,平时在厂子里,也得再更多地照顾他一些。
第34章 舅爷
周末, 于晚菊带着徐来福和徐元,去了她大哥家,除了被徐元拎在手里的那满满一布兜的大蒜, 她还带了一斤红糖。
红糖适合给女同志补身子,另外,糖水也是家家户户用来招待客人的好东西,所以, 带上这一斤红糖去走亲戚, 已经是相当体面的了。
于晚菊的大哥叫于志全,老头儿今年已经六十多了,原先是国营饭店的大师傅, 还考了个一级厨师证呢, 凭着一手家传的好厨艺, 养活了一家六口人。
于志全之前是在市中心附近的这家国营饭店工作的, 跟黄卫英工作的地方其实距离并不远,不过, 跟外甥媳妇儿,到底隔了一层,所以,哪怕离得近, 俩人其实也没碰面过几次。
所有的国营饭店, 都是由省里的商业部开办起来的, 由于饭店地址分散,自然也就没了家属院、福利房这一说。
商业部也不可能无视同志们的住房需求不管, 所以, 由省上出面,命令层层传递, 最后到了街道办,于志全他们这些人的房子,就是由街道办出面租下的,至于房租,当然是商业部出钱了,部门对这一部分,是有专门经费的。
当初租房的时候,看于志全两口子,还有两儿一女,街道办就替他们租了老平房里的两间房,一间正房,还有旁边的一间面积稍小的耳房。
正屋面积大,有三个开间,中间的用来招待客人、平时吃饭,他们两口子住东侧的次间,俩儿子住在西侧的次间。
在当时看上去刚刚好、甚至比起旁人家已经算是宽敞许多了的住房,在于志全夫妻俩又有了个小闺女、俩儿子也相继结婚了以后,就显得逼仄了许多。
于志全从国营饭店成立起就在里面掌勺了,一直干到了退休,也没能分到属于自家的福利房,俩闺女都嫁出去了,在制药厂当工人的小儿子分到房后也搬了出去,家里的房子这才算是宽敞了些许。
西侧的次间住着老大夫妻俩,耳房原先是小儿子一家住着,他们搬出去以后,孙女住进去了,至于孙子,则是在他们老两口的屋子里,支了张小床。
就这,一家人都已经很满足了,毕竟,先前,他们各家的孩子都是跟着爸妈挤在一个屋里的,男娃跟女娃睡着的还是同一张床,最多中间挂一块布隔开来。
话说回来,于志全是发自内心喜欢做饭的,而不仅仅是把这当成了一个谋生的手段,退休以后,实在闲不住的他,干脆夺了家里老婆子的大权,接过了铲子,负责着家里一日三餐的伙食,也不怎么出门。
俩儿子怕他闷出病来,一合计,你出多一半儿的钱,我出票和剩下的钱,给老头儿买了个收音机,不算票,一百块呢。
于志全嘴上嫌俩儿子大手大脚、乱花钱,内心却是高兴的,也没刻意出门炫耀,只是每次放收音机的时候,都像是自己已经耳背了似的,非要把收音机的声音再往大调一些。
于晚菊三人坐着公交车,在市中心这一站下了车,走到自家大哥住的院子里的时候,就听见了从屋里传来的这声音,顿时会心一笑。
天气的确慢慢冷了起来,但屋子里烧着煤炉子呢,必须得通风换气才行,于志全就找人弄了块布,挂了个棉门帘,好歹能挡些风。
于晚菊是直接掀开门帘子进去的,果不其然,自家大哥正坐在那儿、闭眼沉醉于收音机里讲的故事呢。
“大哥!”收音机的声音确实大了点儿,于晚菊不由得放大了嗓门儿道。
“唉哟,是小菊呀!这大冷天的,怎么过来了?来来来,快坐下喝杯水。”
于志全起身,连忙招呼道,他其实骨子里是个讲传统的人,在他看来,爹妈已经不在了,俗话说,长兄如父,大妹嫁得远,他照顾不到也就算了,但是就在跟前的小妹,那肯定是得好好照顾的。
这不,即便于晚菊头上已经有了白发,可是在于志全这里,她依旧是“小菊”。
“妹夫也快坐吧,诶哟,元元也来了,坐着说话,别杵那儿了,舅爷给你冲麦乳精喝!”
对着徐来福,就是简单招呼了一句,看到徐元后,于志全却是登时要去翻腾柜子了,这前后对比,徐来福忍不住“幽怨”地看了徐元一眼,他就知道会是这样!
说起来,徐元小时候来舅爷家的次数也不少,因为这是妹妹唯一的孙子,再加上徐元长得白白净净,一看就跟家里的捣蛋鬼们不一样,于志全一直都很疼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