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258)
官舍大门开在副街,倒是很清静。虽然这里不常住人,但大门门房处一直雇着两个老头看门。
从大门进去,穿过一条长长的过道,两边各有两道门,曹知县解说道:“前边两个门,这头是给门房的人住的,那院子背后过去就是马厩。这道门里是厨房和浴房,不过你们用不着,后面你们住的小院里有独立的厨房和浴房,不必跑老远过来。这后面两道门,每个院子有四间小屋,都是给临时短暂过夜的官吏用的。”
再走过一道木门,狭长的过道仍在延续,横向也是一条夹道。
曹知县站在原地,指着纵向尽头处的大门说道:“那个门通常不开的,过去就是衙门后面了。以前这里没人什么人住,锁都锈了。你若是想往后下衙方便些,找个人来把锁换了就行。”
说完又侧身面向夹道一边:“这后面是两个院子,比前面的大一些,就是家眷的住所。原是一家一院,但目前也只有你们家进来住,若是有需要,都收拾出来用也行。”
走到西侧的小院门口,看到这院门漆色油亮亮的,像是才刷不久的,有还有股桐油味。
曹知县:“先到西院来吧,这院子上月才叫人修缮过的,你们先收拾东西。肖大人先歇两日再上任吧,若有需要,可到前头衙门来找我。”
众人谢过曹知县,孙锦语好奇地先踏进院子大门。
虽说是修缮过的,但这比起他们在临安住的宅子,感觉老旧许多。院子空空的,只有一棵老银杏树立在东屋前。
正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落在院子里,孙锦语站在树下,倒是觉得挺凉快的。这银杏树枝叶繁茂,银杏叶子也好看,不过她还是更喜欢家里的葡萄架和石榴树。
两个衙差帮着把行李和箱子都搬进来了,守门的俩老头也来说已经给马和驴喂过草了,他们守门的平日要看守门户,还要负责马厩打扫喂马一干事务。
肖克岚夫妇连忙道谢,孙秀娥还给他们每个人塞了两钱:“辛苦了,这点钱请各位喝点茶。”
几个人拱手道:“谢过肖大人、肖夫人。”
那几个人离去,孙秀娥还愣在原地。
肖夫人?
以前她是孙掌柜、孙大娘,即便是肖克岚中举之后,阿旺和康子他们改称肖克岚作“老爷”,她依旧是东家、掌柜。
“肖夫人,呵呵……还头回听人这么叫。”孙秀娥一脸无奈的笑了。
肖克岚听见她的嘀咕声,又走了回来,小声说道:“不乐意啊?那行,以后喊你孙大人,叫我孙夫人。”
孙秀娥轻声嗤笑:“说的什么?也不怕让人笑话?肖夫人就肖夫人吧,谁让我相公有出息,当上官了呢。”
说完后孙秀娥一脸得意的进去,跟着孙锦语和大郎一块儿看屋子。
这院子里有四间卧室,还有一间书房,他们几个住着也挺合适。
快到傍晚了,前头看门的胡老头拿了些肉和菜来,还有半袋米,是从前头大厨房拿的。
孙秀娥让女儿把堂屋桌椅板凳擦一擦,她先到厨房生火做饭。
肖克岚和肖大郎也不闲着,这院子里没有水井,得到前面大厨房院子里打水,两人挑了几担水,把两个水缸都填满。
第150章 酿酒
十月初,丁月梅按照花岱延的吩咐,送虎子去武学堂。
三郎也跟着一块儿送哥哥去,一路上丁月梅不停叮嘱:“进去之后要听先生的话,不可再鲁莽大家生事。里头饭不好吃也多忍耐些,你是进去学本事的。等你旬假回家来,娘给你做好吃的。”
武学堂每十天放一次假,放假头晚下课后便能出学堂大门,次日晚课前得回去,平日吃住都在学堂里面。
别人都是花银子才能进来学的,那天花岱延说过了,把虎子送去便是,无需再缴银子。
到了门口,正向站岗的侍卫询问,里头出来一名男子。
“虎子来了?”
丁月梅抬眼一看,是房捕头,诧异道:“呀!他房叔啊,你怎在这儿啊?”
房捕头回道:“我在这里兼差,每隔两日都会给学员们指导刀法。”
听到这里,虎子两眼放光问道:“房叔,我也能学刀法了吗?”
房捕头一脸慈祥笑了笑:“是啊,不过你进来要从第二年才开始学,刀枪棍剑、骑马、射箭都会教的。但先提醒你,这苦头可不是一般人能吃下的,你能坚持下去吗?”
虎子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他从小就想进武学堂,没想到自己还没到年纪就能进去。
丁月梅仍有些担忧,犹犹豫豫地开口问:“我看他们有的学了半个月就回家的,虎子还小点年岁,他能适应吗?”
房捕头:“虎子都不怕,你还担心什么?况且……这孩子我也清楚,体格比那些十五六岁的都强,也是块练武的料子。孩子交到这儿,你就放心吧。”说完又左顾右盼看了看,声音放低了些:“花大人都打点过,交代要好好栽培这孩子。”
丁月梅闻言笑了几声,把包袱交给了虎子:“来,跟房叔进去吧,要听话啊。”
把人送了进去,丁月梅再带着三郎回娘家。
济世堂后面便是丁家人住的院子,丁老先生年迈,已经不坐堂了,把医馆的事务都交给了两个儿子。
对于三个外孙子,丁老先生尤其喜欢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