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292)
许久不见女儿,肖克岚也是老泪纵横,别人家嫁姑娘,送出门第三天还能见到,他这可是等了大半年了啊。
看他们一家三口相聚,许修远心里动容,但又有些发怵。陶氏一次又一次不让她回门来,确实事有巧合,且她出身商贾,最信风水,诸事上都会卜上一卦。
这是确实是他们家做事不地道,但他又不想明面违背母亲,因此托在现在才带她回门。不知会不会被数落,许修远赶紧去卸车,拎着大件小件的东西往里面送。
孙秀娥挽着女儿的手往屋里走,这时才想起姑爷来,回过头看到许修远走近,忙呵斥道:“你们家有这么做事的吗?即便亲戚朋友再多,哪有不让新妇回门的道理?”
许修远心里咯噔一下,终究是逃不过训斥,把东西递给身后的三七,连忙过来给岳父岳母作揖道:“是小婿做事思虑不周,这便向二老赔罪。”
肖克岚欲言又止,想着女儿女婿难得回来一趟,不想在追究。
孙锦语怕母亲难为许修远,连忙解释:“娘,家里实在走不开,前日子我又病了,这刚好些不是就回来看你们了嘛!快进屋吧,相公和我婆婆嫂嫂们给你们带了好多东西。”
说完便拉着母亲进屋,让许修远把东西都搬堂屋上来。
他们这次回来,是陶氏回娘家接来的一艘船。想着马车过于颠簸,还要每晚停留借宿客栈,便给他们弄来这艘船。没有当初接亲时那艘船大,但他们主仆四人,还有船上三十几名船夫护卫和随船郎中,住着完全够了。
出来时孙锦语跟陶氏商量,说等过完中秋再回去。陶氏答应了,他想着儿子那病,如今对孙锦语无有不依的。船送他们到了文溪后又返航,等到中秋再过来接他们。
从婆家带来的东西放满了整个堂屋,孙秀娥看着这些东西,很快气也消了。孙锦语把婆母给的一对玛瑙手镯给她戴上,孙秀娥笑得合不拢嘴了,忙说道:“你婆母真是,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等我跟人打叶子牌时戴着,那些官眷还不都羡慕死我!”
许修远拿了个精美的盒子呈给肖克岚,“岳父大人,这是我父亲送给您的。”
肖克岚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条云鹤象牙雕刻腰带,他认不出这腰带上白色的是何物,只是觉着上面的仙鹤和云纹挺别致。
“哎呀,你爹这么客气干什么?你雕工真不错,不过这是什么做的?怎么好像没见过?是白玉吗?又不太像……”
许修远不紧不慢道:“是象牙,是我舅舅从南洋带回来的稀罕物,送了一块给我爹。他拿去做了这腰带,还没用呢,想着如今送给岳父正合适。”
肖克岚顿时感觉手上的东西沉甸甸的,人家千里迢迢送过来,又不好拒收,迟疑了片刻,忙说道:“怎么拿这么贵重的东西?回去替我好好谢你爹。”
没想到他还没亲眼见过大象,如今就有了一块象牙腰带,这东西在他手里,他都舍不得戴了。
许修远还给岳母准备珊瑚手串,给岳父送了一只紫毫笔。
收拾完东西,许修远记得岳父爱吃自己做的千层糕,赶紧又到厨房干活,肖克岚脚步紧紧跟着,总觉得不合适。
“你快歇一歇吧,大老远过来,刚到家第一日,怎么让你进厨房呢?”
孙锦语劝说道:“爹,你让他做的,他呀一天不做点心手就痒,哪怕你这会儿不然他动手,半夜他都得起来偷着做。”
从泉州到文溪这一路船上,孙锦语和许修远都是自己下厨,一人做菜,一人做点心糖水,两个人在厨房一起干活儿,还能说话聊天。
孙秀娥看了屋里的茶叶、布匹和茶具,拉着孙锦语悄声问道:“感觉你那婆母和嫂嫂们人怎样?可还是好相与的人?对你还好吗?”
孙锦语忙点了点头:“她们都对我挺好的,婆母还说你和爹何时得闲了,过去玩几日。”
孙秀娥长舒了一口气,之前女儿没回来,一直担心她过得不好,如今看到是她多虑了。瞧她这气色,越发的红润了。
到了傍晚,肖大郎从书院回来,一家子热热闹闹地坐一块儿吃饭。
知道大侄子读书上有天赋,特地也给他挑了两本书。
今日算是小两口回门,虽然这次是回来长住,但还是要守回门的规矩,他们不在东院住。孙秀娥把西院的屋子收拾了下,到天黑前让他们从东院回到西院去,住一晚上,这就算是回门了。
第170章 买宅子
孙锦语和许修远回来,孙秀娥这下更松快了,每日女儿女婿做饭,家里还有阿珠洗衣服、打扫收拾。她想搭个手吧,孙锦语都不让她动。
孙秀娥:“你这是要把你娘养成废人了?”
“怎么能说是废人呢?我娘精通厨艺,还会酿酒。爹都说给你雇一个丫鬟,你说不要,家里没多少活儿。我们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你也好好歇一歇,等我们走了,自然没人与你争。”
有事下午闲得无聊,孙锦语和许修远回去河滩边看看。
这边还在赶工,肖克岚升官没多久,京城还派了工部的人过来指导修筑堤坝。
还记得之前这里的百姓比兵多,如今士兵人数已经远超于百姓,感觉比之前的进度快多了,瞧这样子明年大潮来之前应该就能竣工。
七月底京城的减税文书下来了,今年不收地主们的田税,明年则收一半。看大百姓们高兴,肖克岚心里也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