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291)
陶氏嘴微微一撇,自己儿子还是清楚的,压根不是读书的料子,不明白许四海为何想要他走这条道。
夫妻两人商量了一番,为了安抚孙锦语的情绪,让小两口尽快回门。
孙锦语得知此事乐坏了,爹升官了,这自然是大喜事,再来她也不用再瞒着婆母给爹娘塞银子了。这毕竟不是光彩的事,让婆家知道,她在婆婆妯娌面前都抬不起头。
赶紧准备回去的东西,打算两天后启程。婆母送来了茶叶,还有一对玛瑙手镯说是给孙秀娥的。大嫂送了几匹上好的料子,三嫂送来一套彩瓷茶具,都是让她带给爹娘的。
许修远也求之不得赶紧离开家,这几天陶氏每日让他去主院,偷偷给他吃牛鞭。这整个人每天精神亢奋,尤其到晚上身子跟个火球一样。他自己倒没什么,而是怕孙锦语那小巧的身子扛不住。
第169章 赔罪
花岱延和杜南秋从临安出发,一路往北游山玩水抵达京城,在卓天曜府上落脚。
正是下午,卓天曜携妻儿出门来迎接。
杜南秋看到任氏时忽的愣住,多年前曾见过几次,是卓天曜刚归降不久,有两次在祠堂巷见过,任氏是特地下山来找石慧英学刺绣针法的。
眼前的妇人半张脸被灼伤的痕迹,手指处也被烧伤。还记得八年前的任氏,一副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做派,她的样貌算不上出众,但温婉典雅,气若幽兰,待人随和,那个时候倒是与石慧英挺合得来。
见她愣住,任氏淡淡一笑,温声问道:“是不是吓到你了?”
她忙摇了摇头,回应了个笑容与花岱延缓缓走上前。
几人寒暄中,花岱延注意到旁边默默站着的小郎君,“这是昱儿?”
卓天曜道了声是,忙把儿子叫过来:“快叫人,这是舅爷舅奶奶。”
卓昱恭顺地上前来叫了人,看着眼前的两位生人,眼里有一丝丝畏惧,也没有太多话,只是默默跟着大人们的身后进门。
得知他们这次来还想看看王婉儿,卓天曜忙说道:“还好你们来了,再晚两日就怕是要错过。陈南王妃正打算去一趟临安,想把婉儿顺道也带回去看看,说是后日便要动身。”
卓天曜先带着他们到客房休息,到晚饭的时候,任氏牵着王婉儿来了,她特意上陈南王府把孩子接过来。
看到眼前的小姑娘,杜南秋在她身上仿佛看到了石慧英的影子。
王婉儿还不知是过来干嘛,以为是像往常一样过来跟卓昱玩的,一进门便朝着卓昱跑去。
“卓昱哥哥!允柔方才喊我姐姐了,她喊姐姐了!”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听得出来很高兴。
杜南秋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眼里渐渐闪起泪光。
一旁卓天曜轻声解释道:“她好像挺喜欢弟弟妹妹,王妃头胎是个儿子,第二胎生的是一对龙凤胎,正是学说话的时候。”
杜南秋吸了吸鼻子,上去拉住王婉儿:“婉儿,还记得表姨吗?我是表姨啊!”
王婉儿微微一愣,看着眼前的妇人似曾相识,有种很亲近的感觉。她反映了片刻,终于想起来,神情逐渐委屈,嘴一撇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还记得当初她只是在沈贵妃宫中的院子里玩了会儿,等回屋的时候四爷爷已经不见了。见她哭闹不止,沈贵妃和王妃都劝她说四爷爷过几天就来接她,可是四爷爷再也没出现,就连表姨和虎子哥也没来找她。
她扑在杜南秋怀里,泪水如雨而下,瞬间湿了杜南秋的衣衫。
用晚膳的时候,杜南秋两眼一直注意着王婉儿,感觉这孩子身子比以前好了。之前瘦瘦小小的一个,三天两头生病,一看就是身子有不足。如今个子长高了些,小脸蛋粉嘟嘟的,头上梳着两个小鬟,扎着粉色的头绳,身上的藕色衣裙也是绣花缎子的,看样子她过得很好。
吃完饭没多久,王妃派丫鬟来接王婉儿,说是该回去喝药了。
杜南秋感觉跟婉儿团聚没多久,正有些不舍,那来的女使说道:“王妃知道杜娘子想念姑娘,若不介意,今夜就过去和姑娘一同歇吧。”
原本今下午才到的京城,花岱延和杜南秋打算明日送了拜帖后,再登陈南王府的门。
那女使话一说完,王婉儿便拉着杜南秋往外走:“表姨跟我来,带你去看我的弟弟妹妹,他们可乖了。”
杜南秋跟着走了两步后停住脚,回头看向花岱延。
“你去吧,明日我再登门去拜谢王爷王妃。”
……
是夜,花岱延和卓天曜点灯对弈。对于花岱延辞官一事,卓天曜为之惋惜。
“当初科举入仕,为得就是保护家人,然而……”
卓天曜眸色一沉,“抱歉,若不是我给你写的那封信,或许就不会出这事。”
花岱延淡然地摇了摇头:“这不怨你,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你也深受其害。”
“对了,肖克岚升任文溪知县。”
花岱延愣了一瞬,他们二月底先回了一趟临安,也去文溪看了看,那时候还不知他升官的事。不过想来这也是他应得的,修筑河堤的官员倒是不少,但自掏腰包垫付银子的确实少见,柳兰生把话传到陈南王耳边,那自然陛下也会知晓此事。
六月底,孙锦语和许修远乘船回文溪。
孙秀娥看到女儿喜极而泣,兴奋地哭爹喊娘,抱着女儿哭着怨道:“你这死丫头,怎么这么久才知道回来啊?知道还有你老爹老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