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297)
她过去推开门一瞧,肖克岚已经困得趴在桌上睡着了,桌上摆着十来本关于农耕种植的书。
西南有一处连着的小山丘,他还希望把荒山也开垦出来,前日子在山上种了几棵果树。他找了几位擅长果树种植的老人问过,又但看了相关书籍,桃树、梨树、苹果树、李树、橘子树各移栽了一棵,想等两三年看看,这山地到底种哪种果树更合适。
她把肖克岚推醒:“相公,回屋睡吧,你明日还早起呢。”
肖克岚揉了揉眼睛,不知怎么看着看着都睡着了,打着哈欠起身跟着孙秀娥回房。
开春后,西南的荒地都开垦完了,肖克岚找人测算了下,公田多出二百亩。这些土地也算上成,多了这么多地,以后县里的粮仓和公账上的银子更加充裕。肖克岚得到知府和巡抚的夸赞,对于开垦荒山的事更有信心了。
起初开山清理杂草石块,肖克岚每日都上山巡视一番,两三个月下来,整个人肉眼可见的瘦了。
肖大郎也正是长个子的时候,孙秀娥每日在他们的吃食上不敢懈怠,还在厨房后边养了一群鸡鸭,每日三餐再加夜食。顿顿有鱼有肉,荤素搭配。
七月盛夏,入夜后肖克岚在书房整理案牍,肖大郎也在房里温书。
还记得前两日做的核桃包他们都爱吃,孙秀娥在厨房挥汗如雨。
揉完了面团正在分成小团,第一锅馒头已经蒸上锅,还剩了几个,包起来做下一锅。忽然听到有人敲门,赶紧放下面团,搓着手走出来。
打开门一看,是花岱延和杜南秋。
“秀娥姐……”
“这么晚了还在做饭呢?”
孙秀娥一脸惊喜,忙招呼着他们进门:“你们何时回来的?怎么这么晚来?”
开年后花岱延和杜南秋上京看了看王婉儿,接着往东北走,游历锦绣山川,到了边境又折返回来。
花岱延:“原是想回临安的,先路过这儿,南秋就说先往你这来。”
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一看就是还没到家。
肖克岚从书房里出来,肖大郎听见声音也出来打了招呼。
几人在院里的小木桌旁落座,孙秀娥忙着点灯上茶水。
杜南秋嗅到厨房里飘出来的香味,起身扒在厨房门口瞧:“这什么味儿?好香啊。”
孙秀娥包着包子回道:“核桃包,去年到泉州跟女婿学的,肖克岚和大郎都爱吃,待会儿你们也尝尝。”
杜南秋闻言欣喜,说着走了进门,挽起了袖子去水缸里舀水洗手:“我来帮你。”
孙秀娥心里一紧张,连忙打趣道:“姑奶奶,你别碰,可不敢叫你帮忙,一会儿别把我厨房点了。”
杜南秋嘴微张了张,愣了片刻说道:“我……我离灶口远点就行了。”
孙秀娥轻轻一笑,拿着装馅料的碗和面团,来教她包包子。
外头院子里,肖克岚注意到花岱延难得一见的一字胡,悄声问道:“这胡子怎么不剃了?以前不是最讨厌留须的吗?”
说起这事来,花岱延就觉着好笑,“三月里到京城住在我那外甥家里,一日隔壁御史大人家的小公子来串门,许是那日下午阳光刺眼,那小郎君见了我直呼‘哥哥’,殊不知我比他父亲还年长几岁。后来是南秋叫我留着胡子的,说男子上了年纪都要溜须,不然又得闹出这样的笑话。”
肖克岚一听笑成了眯眯眼,说笑道:“花大公子少时可是临安人人尽知的风流才俊,想不到如今年过四十,俊容亦不减当年。”
花岱延连忙看了看厨房里的人,悄声说道:“别再这么说,南秋听到又得说我不够沉稳老练。她都说我跟卓天曜站一块,他像舅舅,我才像外甥。”
肖克岚更乐了,笑了会儿把声音压低了些,“还真别说,你和卓天曜原本相差不了几岁,人家十几岁打理山庄,手里百来号人,武功盖世,走到哪里江湖上的人谁不尊一声‘爷’?倒是你,二三十岁还在流连花街柳巷呢。”
花岱延:“你也拆我台是不是?人生乐得一自在,少时不拥享大好时光,难不成等年岁已老还能放浪?我自认这一生吃的喝的玩的都享用了,到过殿试,也入过官场,还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最主要得一知己相伴余生,此生再无遗憾。”
第173章 钱袋
正当花岱延心里还觉得美时,肖克岚脸上笑容渐渐凝固,不敢说话。
“花公子若想图逍遥,何不休了我,再娶几房年轻貌美的妻妾?”
杜南秋端着切好的西瓜出来,恰巧听到他说的话。
这声音把花岱延吓出一身冷汗,连忙起身帮忙接盘子,殷勤地扶着杜南秋坐下,“夫人何出此言?这世间美人加在一块儿,也不及我家夫人一半的美貌。”
杜南秋轻声一笑,起身又去叫肖大郎出来吃西瓜。
西瓜还没吃完, 第一锅包子熟了,香喷喷的核桃包,众人一个接一个的吃,夸完孙秀娥又夸起许修远。
杜南秋在文溪待了两日,又同孙秀娥上临安找丁月梅去。花岱延闲来无事,有时跟着肖克岚上山看看,有时看看肖大郎的功课。
这天午后,花岱延独自在院里小憩,躺在树荫下的摇椅上打盹儿,忽然听到院子外头有急促脚步声。
他微微睁眼,看见初九急匆匆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