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309)
走到祠堂巷门口,听见身后熟悉的声音。
“三郎!”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轻快地跑来,手里还提着一个篮子。此人姓董,名唤莺莺。
肖三郎迎上去,“这是什么?”
董莺莺把盖着篮子的荷叶翻开:“我爹今下午在河里捞了几条鱼,我来看看婶子,叫我带两条来。”
杜南秋正看着手里的牌,远远瞧见肖三郎身边的少女。
肖三郎和董莺莺走到她们打叶子牌的桌前。
“娘,莺莺送了两条鱼来。”
丁月梅回头看了看篮子,董莺莺说道:“婶子,这是我爹刚从河里抓的。”
“替我谢谢你爹啊,三郎拿厨房去吧。”话说完丁月梅又赶紧看牌。
待肖三郎和董莺莺进去,杜南秋悄声问道:“这便是三郎瞧上的那姑娘?”
丁月梅讪讪一笑,点了点头。
孙锦语方才也多看了几眼:“模样生得真秀气,倒是跟三郎挺般配。”
肖家三兄弟中,当属肖三郎的模样最为清秀,当初还在舅舅的医馆帮忙时,就有好些小姑娘守在医馆门口张望。
有一段日子董莺莺上医馆来抓药,每次都是肖三郎给她抓的,还有两次董老爹病重,他还去家中看诊。两人一来二去暗生情愫,肖三郎知道自己和王婉儿有婚约,但确实与董莺莺情投意合。
起初两人走得近,丁月梅是不同意的,她还想着三郎娶王婉儿,何况肖三郎还想到董家做上门郎,她更不可能答应。后来是肖三郎软磨硬泡,又哭又求还绝食,丁月梅心疼儿子,这才答应的。
肖三郎把鱼放到厨房里出来,跟丁月梅说了一声,同董莺莺上戏院看戏。
等他们走了,丁月梅叹息道:“也不知这小子中了什么邪,偏偏要赶着上董家做上门女婿,可惜了婉儿……”
杜南秋:“嗨,这算什么事?孩子们情投意合最重要,婉儿也会有自己的好姻缘。”
……
许婵也在家中午睡,起来跟乳母玩了会儿,乳母起身给她倒水时,她一个人摸摸索索走到了肖克岚的书房外。
今日肖克岚休沐,正在书房翻阅古籍,忽然听到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声响,抬起眼来望出去,什么也没看到。
也不知外头是什么东西,心里正起疑,许婵歪着脑袋探进屋内,双手还紧紧扒在门边,眼睛环视着陌生的屋子。当看到桌案上坐着的肖克岚时,顿时笑眯了眼。
发现肖克岚注意到她时,慢吞吞地躲到了门外边,不一会儿又看进来,望着肖克岚嘻嘻笑。
肖克岚放下书,起身走出来,脸上满满的喜色,把许婵抱了起来。
“阿婵睡醒了?你来找外祖父玩吗?”
说罢抱着外孙女进屋,常人都说隔辈亲,这果然没错。肖克岚一看到这乖巧的外孙女,官中琐碎的烦心事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许婵两只眼珠子不停转悠,看着这陌生的屋子,看到桌子面前的纸和笔,伸手就去抓,拿着毛笔在纸上随意乱画。
肖克岚瞧外孙女玩得这么开心,也不顾上纸上写的字,任由她玩。
腊月初,肖克岚和孙秀娥依依不舍地送走了孙锦语一家三口,没过几日肖克岚升职文书下来,如今是五品知州。
来年临安府城以南的两个小县城将化入临安府,管辖区域变大,吏部下达文书,特意又在知府下再添知州一职。
第180章 双喜临门
又一年春日,肖大郎正月初六踏上赶考之路。
从今年的会试起,每位考生都将上京考试,之前京城贡院容纳不下全部考生,一部分考生在江南贡院,一部分在京城。听闻两年前京城贡院扩建已经完工,江南贡院便不再做会试的考场。
这一次,肖大郎抱着必中的信心。去年夏季,肖克岚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是越州通判罗大人家的长孙女,已经下了聘礼。
去年六月,罗大人到临安来公干,在肖克岚家里碰上了肖大郎,一眼便相中了这个孙女婿。
未婚妻是出自书香门第的姑娘,这次考完试就要回去结亲了,肖大郎不容许自己再落榜。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肖克岚和丁月梅也整日心神不宁,就怕肖大郎再落榜,不好与罗家交代。
虽说肖大郎是罗大人亲定的孙女婿,觉得他学识渊博,彬彬有礼,将来必有大为。他与肖克岚相识几年了,当初肖克岚还在文溪做县丞时,便敬佩他带领百姓修筑何地的坚韧秉性。他也知道肖大郎之前是跟在肖克岚身边的,觉得他养出来的孩子,肯定不会有差。不管肖大郎这次考不没考中,他都会放心地把孙女嫁给他。
三月初,等到会试的榜,肖大郎终归不负众望,丁月梅和孙秀娥这下能放心准备婚事了。
虽然不知最终殿试肖大郎表现如何,但肖克岚交代过他,要上陈南王府去拜见王爷王妃,回来的时候顺道把王婉儿也带回来喝他的喜酒。
月底的时候,没等到肖大郎回来,临安府衙内先收到了皇榜名单和肖大郎的官凭文书。
肖大郎殿试成绩在二甲三十六名,任命为临安府昌化县县丞。
得知这一消息,肖克岚马不停蹄地跑去给丁月梅报喜。
昌化是临安最西边的县,丁月梅一听这消息,乐得满面红光,赶紧进屋给肖宴上香。双目喊着激动的泪水,对着肖宴的牌位,一边拜一边念道:“相公,咱们家大郎有出息了,你看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