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308)
花岱延狡邪一笑:“是啊,天道有轮回,我如今坐在你当初的位置上。你为讨好王璋害我夫人的时候,可有想过今日的下场?”
姜宗晟又默默低下头,他如今这副模样,花岱延早期盼已久。
正要离开时,姜宗晟忽的挪到围栏边,“放过我女儿!”
花岱延闻言停下脚转身。
姜宗晟仰望着他:“放过我女儿,我知道你有办法。她才十二岁啊,是无辜的!她自小锦衣玉食,如何吃得了开荒的苦楚?”
案子最终判定,姜宗晟夫妇处以死刑,儿子在宿州为官,被革职发配边疆。家中还有一个幼女,年仅十二,将被发配琼州岛开荒。
花岱延冷冷地看着他:“你的女儿无辜,可我那夭折的孩子呢?他又何其无辜?”
说完后转身离开牢房,姜宗晟望着他的背影大喊道:“你也是做父亲的,就为孩子积点功德吧?”
花岱延并没理会,加快步伐离开。
回苏州的途中,夜里花岱延在客栈房间中惊醒,想起了家中的妻儿,又想到姜宗晟在牢里最后说的那句话。
儿子出生后体弱多病,这段日子虽然好些,但他是真怕有何报应会落到自己儿子身上。苦苦冥思了半宿,翌日一早又折返回扬州找张则行,把姜宗晟的女儿从流放名单中划出来,卖到西北为奴。
琼州岛大片的荒地,到大户人家中为奴,也好过去那边搬石头。
一转眼许婵两岁了,孙锦语想带孩子回临安看看。孙秀娥只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抱过,这都一年多了,每次来信都说很想念外孙女。而肖克岚则连外孙女什么模样都还没见过,可惜自己走不开。
二月的时候她曾收到京中来信,是王婉儿寄来的,说是想清明的时候回临安为父母扫墓,希望也能见到她。
孙锦语原本是想清明的时候回去,可碰上许婵生病,没能回去。
这次回临安,孙锦语吩咐阿珠准备马车。她知道自己生下女儿后,陶氏对她的态度有了转变,她也不想再去求着要用船,坐马车也没什么不可,不过是颠簸了些,晚上还要找地方投宿。
许修远想再去母亲那里试试,结果没能说服母亲借船,反而又挨一顿训斥。一是骂他不肯纳妾,二则是说他不作为,读书或是行商,一样不沾。
孙锦语正收拾衣物,看到许修远垂头丧气地回来,屏退了左右。
“怎么样?我说她不肯去借吧!咱们坐马车一样的,不就是累点吗?慢慢来,回去多陪我爹娘一段日子,到腊月再回来。”
许修远一脸歉意说道:“对不住啊娘子,要让你和孩子受苦了。”
孙锦语不以为意,也坐了下来:“说什么吃不吃苦,这几年婆母多少次想给你纳妾,都被你挡回去,她骂我你也为我出头。因为我,害你也被她训了多少回。”
话说完,许修远一脸动容,不禁抓住她的手,微笑着说道:“这辈子有你真好,爹娘都总怪我无能,还是娘子体谅我。”
听这话的意思,孙锦语猜出他又在主院受训斥,公爹多次叫他读书考功名,婆母也让他跟着三哥学着经商。但她清楚许修远的秉性,这两条路都不适合他。
孙锦语安慰道:“没事儿,咱们就算不拿家里的月银,手里的田产铺面也能够我们一家过日子的。你不想读书那便不读,不想经商也不学,我相公开心最重要。”
许修远傻傻一笑,站起身来:“那娘子忙着,我上厨房给你喝阿婵做点心去。”
七月底,孙锦语一家三口回到临安。
正是下午,肖克岚还在衙门内处理公文,家中小厮来报说女儿女婿和外孙女都回来了,快马加鞭回家。
堂屋上孙秀娥正抱着外孙女爱不释手,笑得眼角都皱出褶子了。
肖克岚风风火火地赶回来,孙锦语和许修远连忙迎上去。
打过招呼后,肖克岚注意到孙秀娥怀里的小丫头,脸上掩不住的喜悦。
孙锦语教女儿喊外祖父,许婵乖巧地跟着母亲学。
一声“外祖父”娇软稚气,把肖克岚心都融化了,连忙伸出双手来:“乖,来外祖父抱抱。”
许婵乖乖地伸出两只胳膊,投入外祖父怀抱。
此刻的肖克岚两眼微红,这几年想念女儿,也盼着见外孙女,这一刻总算如愿了。
傍晚,丁月梅和三个儿子也过来吃饭,还没上座,肖家三个儿郎抢着抱许婵。
许婵丝毫不认生,旁人一逗,笑起来眯着眼,可爱极了。
中秋过后,杜南秋带着儿子回临安,一群人欢欢喜喜聚在一堂。
她知道孙锦语带着孩子回临安来了,临走前在苏州童蒙斋看到一副璎珞,上面串着十八颗小小的珊瑚珠子。
之前孙锦语出嫁她没能赶来,这次又是头回见许婵,便买下这副璎珞送给她。
孙锦语看她把璎珞给孩子戴上,忙说道:“秋姨,这东西太重了,给孩子不合适吧?”
杜南秋:“东西不管贵不贵重,你瞧阿婵戴着多好看?”
难得四个女人凑齐,这天午后,几人在祠堂巷打叶子牌。杜南秋出门时,花煦知还在午睡,想着他一会儿还要喝奶,便没带上他,家里两位乳母和几个丫鬟婆子守着,她也放心。
肖三郎从医馆回来,年前丁老先生去世,上月他便在街上弄了个铺子,打算开始行医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