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有酒家(364)
第212章 回家
“敲钟了?”
孙秀娥和杜南秋走到堂屋外,只见管事婆子缓缓走来:“夫人,宫里传出来的消息,陛下驾崩了。”
两人闻言慌乱起来,这一大早肖克岚和花岱延上朝去了,早上还没听说这事,这半晌的功夫怎么传出这事来?
纳兰元敬膝下没有皇子,唯有一位公主,宗室里长明王也无所出,另外周康王的独子是前两年才找回来的,且耳聋嘴哑,大字不识一个,断然不能上位。
孙秀娥忙问道:“老爷怎么还不回来?宫里这会儿有什么动静吗?有没有人打起来?”
刘婆子摇了摇头:“没有,官府倒是已经准备发放路祭的东西,奴婢已经让人去领了。”
听她说完,孙秀娥还是有些心慌,杜南秋宽慰道:“应当不会出什么乱子,如今广林王一党气数已尽,有陈南王坐镇朝堂,更不会出岔子。”
傍晚,肖克岚和花岱延回来了一趟。明日要到官署内进行斋宿,他们在京的官员,要穿着孝服哭丧、吊灵,直到龙体下葬,这段日子都回不了家。
肖克岚叮嘱她们二人,这几天最好不要出门。
为期三十七天的国丧过去,大街小巷恢复往日的热闹气象。依从先帝遗诏,陈南王顺理成章登基。
次年正月,改年号天和,大赦天下,册立后宫,论功行赏。
肖克岚这些年跟随陈南王,又有条条丰功伟绩,升为工部尚书,赏赐良田百亩,黄金千两。
他带着封赏高高兴兴回家,孙秀娥看着明晃晃的金元宝和一张张田契,心里乐开了花。
看她乐呵呵地笑,肖克岚也傻笑起来。
孙秀娥感觉这一切不太真实,像做梦一样。记忆里那个整天只知道闯祸的败家子,如今成了朝堂二品重臣。
她摸了摸这些金元宝,仔细看了看田契,又身契站到肖克岚跟前,伸手拽住他的耳朵。
肖克岚有些不知所措,脑袋跟着被拉下来,“娘子?怎,怎么了?”
孙秀娥:“疼吗?”
肖克岚:“疼。”
孙秀娥闻言松开手,两只手掌又朝他脸上不轻不重地拍了几下:“相公,我感觉像做梦,这是真的吗?”
肖克岚:“当然是真的,娘子如今是工部尚书夫人了,高兴吗?”
“当然高兴,只是……”孙秀娥欣喜的神情又暗淡下来,“你知道我最想要的,就是有生之年还能见到锦语。”
去年底她去了一趟益州,肖克岚因为还要帮陛下清查叛贼余党,没能与她同行。许婵生了个大胖小子,孙秀娥看到重外孙子,感觉人更有精气神了。只是闲暇一个人的时候,想念远在琼州的女儿,难免有些伤感。
肖克岚的神情也逐渐沉重,这次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然而许修远的罪行并不在赦免之列。
都察院的人曾查出,被卖的那些军粮,有些是在押送粮食途中被劫匪劫走的,这已经不是倒卖军粮那么简单。然而许修文和其家人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找不到任何行踪,有人推断是已经遇害了。
连着几天,肖克岚彻夜难寝,这天终于鼓起勇气求见陛下。
颐政殿内,刚走出来几位刑部和都察院的大臣,内官出来走到他面前:“肖大人,陛下召您进去。”
肖克岚跟随内官进到殿内,“微臣拜见陛下。”
“免礼,爱卿来得正好,正有事找你。”座上人放下手中的折子,示意内官退下。
前阵子清剿逆贼余党,原内阁辅臣有一位受王铮牵连革职。还有两位之前与王家关系较为亲近,但这次王铮造反,并未查出两人参与其中。陛下并没有降职或怪罪,但这两人还是主动辞官回乡。
冯阁老已是七旬高龄,前两年冯贵妃薨逝,身子本大不如从前,熬到新帝登基,也向陛下请辞。
如今内阁辅臣只剩下三人,纳兰闻染刚上位不久,还有诸多事务未来得及处理。
“冯阁老致仕,往后内阁还望爱卿主持大局。”
肖克岚惶恐道:“陛下三思啊,微臣入内阁不过两载,何德何能担此重任?”
纳兰闻染轻声一笑:“那天朕召冯科如相谈,便说起何人能担起首辅之位,都认为爱卿当之无愧。当日他就与朕打了赌,说爱卿对此事必会有推辞。”
肖克岚内心仍然忐忑不安:“厉大人啊,他任吏部尚书多年,不论学识成就还是声望,皆在微臣之上。”
纳兰闻染原本也想过此人,王铮谋逆一案有三十余名官员受牵连,在京官员就有二十多人,厉大人近日还忙着选拔有才之士,还要考核百官。且厉大人与纳兰闻染是姻亲,三公主允柔的驸马正是厉大人的长孙。又为避免百官说他任人唯亲,考虑再三,纳兰闻染还是觉得将大权交于肖克岚。
……
经过半晌劝说,肖克岚从颐政殿出来,脑子已经被纳兰闻染夸得飘忽忽,走了一截忽然停住脚转身愣住。
我不是来求陛下赦免女儿女婿的吗?
方才大殿上,纳兰闻染悉数肖克岚这些年的功绩,又夸他廉洁奉公,任劳任怨,忧国忧民……把他夸得都有些得意了,这下还怎么跟陛下开口?
……
年还没过完,这天孙秀娥和罗氏带着孩子们上卓家串门。卓天曜被封为永义侯,王婉儿作为纳兰闻染的养女,被封为嘉平郡主。
几个女人聊天时,孙秀娥无意提起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