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长明(381)+番外
然,重重帷幕后长明模糊的身影,连凤冠的形状与翟衣的颜色都无法辨认。
长明这回仍没有受众人的礼。
*
十月十二晨,东宫。
薛以低首奉以素纱中单,长孙曜抬起双臂,稍一抬眸看向陈炎。
陈炎垂身禀告:“正和殿尚无动静。”
长孙曜大婚,亲迎太子妃前,当于太昭殿醮戒,按礼长孙无境应出席为长孙曜醮戒,但到了这个时候,正和殿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长孙无境今日并不欲出席醮戒。
虽然朝中都知道父子两人现下关系恶劣,但长孙曜大婚,长孙无境不出席,有违礼制,亦是不认可这大婚,太难看。
长孙曜原含着喜气的眉眼冷淡下来,道:“安排人去一趟。”
陈炎应是,又想应当如何去更为妥当,便听得长孙曜冷淡再道。
“便问,孤的父皇,”长孙曜话音稍停,抬起淡漠的眼眸,“还有没有气儿。”
陈炎眸底微变,面上并未显露过多,低首恭敬:“臣领旨。”
陈炎出去交代,半个时辰后,影卫又回了靖国公府司空岁那方的动静,陈炎听罢,不禁皱起眉头,只碍于长孙曜先前有令,司空岁举动都得呈禀,只得又硬着头皮将靖国公府之事向长孙曜禀告。
这方长孙曜已经穿戴罢九章衮冕。
长孙曜听着陈炎的禀告,手执影卫所记录下书着司空岁于醮戒时所言的密折,九旒冕后的眼眸稍稍一敛,眸色渐深,一声并不明显的冷哼溢出唇角。
“他只说错了一点。”
陈炎瞧出长孙曜并没有对司空岁如此不敬的话动怒,但也并非是全然不在意。
但未待陈炎细品,长孙曜已经掷了密折。
大周永安三十一年十月十二,皇太子大婚。
太昭殿前搥鼓三次后,长孙无境戴通天冠,着绛纱袍,御驾太昭殿,鸿胪寺礼官请长孙无境升座,文武百官盛服叩拜,又由赞引与侍从官导引身着衮冕的长孙曜出帐幕。(注1)
长孙曜于丹陛四拜,由赞引导引,从太昭殿左门入殿接受醮戒。(注2)
长孙无境面色难看,冷着脸坐在高座,目光未有落在长孙曜身上,长孙曜同是面无表情地在礼官的指引下,饮祭酒进果食。
待长孙曜饮罢祭酒吃罢果食,赞引导引长孙曜至长孙无境座前叩拜,这方长孙曜长眸稍抬,冷与长孙无境对视。
高范面上发白,战战兢兢立在一旁,大气不敢出。
长孙无境垂眸,睥向长孙曜,毫无起伏的声音极其冷淡的响起:“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勖帅以敬。”(注3)
四下都听得出,长孙无境的声音没有一丝感情,便是有些感情,也绝不是那等慈父怜爱之意,长孙无境像是为完成个任务般,冷漠地出场,冷漠地说完自己该说的话,众人都可以想像出长孙无境待会又当以什么模样离开太昭殿。
天家父子如今到底是怎么个情况,朝中都清楚得很。
众人战战不敢出声,冷汗连连,并未等待,便又闻得同样冷漠无情的声音响起。
“儿臣谨奉制旨。”
父子二人面无表情行罢醮戒,长孙曜起身阔步而出,又至丹陛四拜,长孙无境面色沉沉,待长孙曜下丹陛便起身大步向外。
高范看得出长孙曜其实对长孙无境这般表现不甚在意,又或者说,长孙曜不屑。
纵然长孙曜面色冷淡到无甚表情,但高范仍能瞧到,长孙曜眸底的畅快欢喜之色,长孙曜今日心情很是愉悦,这是极少见的。
如此诡异地遵循礼制又无甚礼制的醮戒,是大周开国以来碰到的第一次,恐怕也是唯一一次。
在长孙曜与长孙无境离开后,礼部尚书陈寅的身体还在发颤,这般还行什么醮戒,再不曾见过这般的醮戒,无奈高座二人都是那等权势身份,无人敢置喙。
乐作不休,高范低首垂身快步跟在长孙无境身后,只怕有什么不妥当之处,今日就没了命,前头疾步的长孙无境脚下蓦然一顿,高范屏息瞪目止步,幸而老天垂怜,没叫他把脑袋撞了出去。
高范悄悄抬起眼往前瞧。
长孙无境沉默立在太昭殿前,终还是侧身遥看向长孙曜即将驶出皇城的辂车,久久未收回视线。
那仪仗的队末消失在宫门很久以后,他方见长孙无境垂眸,落寞地回身。
*
听得外间乐作起,卫国公夫人陈氏便看了一眼后头立着的女侍,示意女侍去往昭院准备请长明出阁,她瞧了瞧面无表情的司空岁稍稍顿了顿,到底是没上前去与司空岁说话。
主婚人由长孙曜定的她与姬承钊,但长明以司空岁为尊长,长明出阁时司空岁自当也是在此的。
姬承钊未也去顾面无表情的司空岁,不多时,东宫仪仗队的礼官进来,同姬承钊行礼,姬承钊还之一礼。
姬承钊见司空岁全然没有动静,想起长孙曜事先说的,不必管司空岁,随着司空岁去,便也不多说,只身阔步出去,待到府门西面站定,面向东面。
待长孙曜出帐幕,姬承钊低首,叩拜行礼,正声:“请皇太子殿下吩咐。”
随后便闻礼官高声答。“皇太子殿下奉制行亲迎礼。”(注4)
“恭迎皇太子殿下亲迎。”姬承钊起身恭敬请长孙曜入中堂。
捧着聘雁的两名内侍与拿着礼单的内侍低首垂身跟在长孙曜身后。
待长孙曜入中堂,陈氏又向长孙曜行了一礼,司空岁这方也冷淡地与长孙曜行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