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103)
荀子微道:“他虽得了官位,然有冯文在,他也得不了什么好差事。授官旨意下来,毫无意外,他被派去了北方沿边一处荒芜地界任知县。”
赵锦繁问:“去了何地?”
荀子微凝视了她一会儿,道:“浮州。”
浮州位于黄河以西,在十余年前大周位于北狄议和之前,战乱频发。由于连年战乱致使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
明眼人都知道,想在这种地方做出政绩十分艰难,做不出政绩,就无法被调任回城,去了那里几乎等于有去无回。
当然,艰难不代表没可能。
赵锦繁道:“浮州从前因战乱,致使土地荒芜,然胜在地势平坦,由西至北连延数百里皆是平川,土壤肥沃,倘若能加以利用开垦,未必不能有所成就。”
荀子微道:“沈谏亦是如此认为的。”
言怀真道:“但此地位于沿边地带,且想要把数百里荒地变成良田,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想成事恐怕不易。”
荀子微道:“的确。不过沈谏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之人,虽知不易,但他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将浮州变成富饶之地,让当地百姓富足安居乐业。”
“为此他起早贪黑,穿着单薄旧衣,吃着隔了好几夜的馒头,亲力亲为,顶着烈日挑水、播种,带领当地百姓开垦屯田,日夜耕作,为节省人力物力,想方设法利用地形之便,引水入田。”
“虽然辛苦,但想到当地百姓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他觉得再累也值得。几经周折,付出多番心血,好不容易一切有了起色,但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噩耗。”
楚昂刚狠吐了一顿,接过赵锦繁递来的素帕擦了擦嘴后,问:“什么噩耗?”
荀子微盯了他手上那方素帕一眼,回道:“黄河西岸要重修堤坝。”
“这为何算是个噩耗?”楚昂道,“我虽不是文臣,却也知修筑堤坝有利农田灌溉,避免耕地遭受水淹。”
荀子微道:“问题在于此地的堤坝,前年才刚修缮过,坚固异常,没有重修的必要。”
赵锦繁午后才刚看完几篇关于黄河堤坝修建及沿岸百姓徭役相关的策论,立刻想通了其中关节。
浮州位于黄河西岸,倘使修缮堤坝,必定少不得要征召壮丁,前去服堤役。
所谓堤役顾名思义,就是指修筑堤坝所产生的徭役。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上头要你无偿替他们修堤坝。
朝廷大兴土木对百姓而言是沉重负担。
壮丁都被征走去修堤坝了,家中的田地便无人耕作,百姓顾不上农时,农田也就荒废了,沈谏所筹谋的一切也将功亏一篑。
楚昂又道:“既然没有必要,为什么还要重修?岂非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做无用功?”
这其中的门道正经解答起来有些复杂。
赵锦繁思索片刻后,对楚昂道:“子野你去灶前取块肥肉过来。”
楚昂依她所言,站起身走到院中小厨房里,将摆放在砧板旁的一块肥瘦相间的猪肉拿了过来,问:“陛下要这肉做什么?”
赵锦繁看了眼他捧在手上的肥肉,道:“不做什么,你现在再将这肉重新放回原处。”
楚昂照她的话又将这块肉重新放回了砧板旁。
他放好肉,从小厨房回到池旁,莫名其妙道:“好端端的把肉拿过来又拿过去的,这肉不还跟方才一模一样是块普通的肉吗?”
赵锦繁道:“肉的确没什么变化,不过你看看你手上多了什么?”
楚昂低头去看自己空空如也的手,懵道:“我手上什么也没有啊。”
荀子微道:“你再仔细看看。”
楚昂认真看着自己的双手,月光下他的掌心正泛着油光,那是因为他摸过肥肉沾上了一层猪油。
他愣了愣,恍然道:“你是说……”
“你想得不错。”赵锦繁冲他眨眼,“肉是原来那块肉,你的手上却多了些旁人难以察觉的东西。”
荀子微道:“油水。”
赵锦繁道:“修建堤坝涉及石料采买,人情往来,这一来一去,涉事官员能从中摸到不少好处油水。这便是为什么重修堤坝明明没半点好处,当地官员还乐此不疲每隔几年就翻修一次的缘由。”
荀子微道:“此事让当时的沈谏很愤怒,他厌恶极了那群贪官污吏的所作所为。尤其是在知道,此事幕后主使正是冯文之后,他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楚昂道:“那然后呢?”
荀子微目光一沉,道:“彼时一心为民的他想到了对抗之策。”
第56章
楚昂问:“什么对抗之策?”
荀子微道:“这要从他去浮州上任一事说起。”
当年的沈谏满怀报国之志,爱民之心,前往浮州上任。
那会儿他全身上下盘缠不足十两,这十两还是他厚着脸皮去青楼门前替嫖客代写情诗攒下的。
他带着少得可怜的积蓄,文书官印,风尘仆仆到了浮州。当地百姓看见新任知县穿着一身洗了又洗的旧衣来上任,皆是一惊。
因为以往他们见过的官,无一不是锦衣玉食,高高在上,没有像这样浑身上下透着穷酸气的。
县丞和县尉还在面面相觑,沈谏已经放下包袱开始忙碌了起来。暗访查税,平冤明诉,主事农桑,休沐日不忘跑去田间查看开垦近况,不论雨雪风霜,从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