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遍地修罗场(89)
他很上进,也很得他老师赏识,对他大加扶持,那几年他势头很劲。
直到四年前,他代替他突染风寒的老师,做了会试主考。原本以他的资历是不够格做会试主考的,但他的老师为他人品和才学一力担保,这才破格启用了他。
但他的老师并未想到,自己的信任却换来了他的背叛。
他利用自己主考的身份,收受大笔贿赂,为取悦权贵替自己仕途开路,泄露会试考题。
此事被揭露后,天下寒士震怒。他们质问陈守义:你也是寒士出身,怎么能背叛自己的出身,做出这种事?
在各地士子讨伐之下,陈守义被押入大牢候审。
天下寒士,提写请愿书,要求立刻处死陈守义,以正公允。
皇帝赵庸为平众怒,处死了陈守义,并作废先前考生录取结果,重新加试。此事才最终得以平息。
“以上便是我所知全貌。”荀子微道。
赵锦繁道:“您不觉得奇怪吗?”
“寒士出身的江亦行,为何不惜自缢,也要让一个背叛了天下寒士之人的尸骨重见天日?”
第48章
荀子微道:“我的合理猜想是,这具枯骨怀有莫大冤屈,而他希望借由自己的死,让埋藏在地下多年的真相重见天日,还枯骨主人一个清白。”
赵锦繁亦想到了这一层。
只不过一个背叛了信任自己的朋友,背叛了对自己提携有加的老师,背叛了自己出身之人,又会怀有怎样的冤屈?
“若能看到当年的案卷,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赵锦繁道。
荀子微道:“很可惜,我方才命人去寻了,此案卷宗已无。而且没有的很彻底,连一点相关记录也寻不到。可以肯定有人不想让此事重提,从中动了手脚。”
赵锦繁道:“谁?”
*
沈谏刚从署衙回到丞相府,便接到了宫中传召,匆匆赶往长阳殿。
长阳殿内,荀子微收拾完碗筷,又煮了消食健胃的酸梅饮给赵锦繁。
赵锦繁也不白吃他做的饭,取了堆积的公文,提笔帮他把不怎么重要的琐事折子给回了。如今他眼睛大好,要务公文是不假人手的。
江亦行的事固然重要,然天下之大,除了此事以外,还有许多要事需处理。
琐事折子易解决,赵锦繁回完一堆琐事折子,抬头见荀子微还在忙,搬了藤椅坐到他身边,看他如何处理要务。
她低头看得认真,也不知自己呼吸正一下一下打在荀子微回公文的那只手上。
见到不解之处,她忍不住发问:“这里您为什么这么回?”
问完,她忽觉自己在别人专注时出声打扰唐突了些,但问都问了……
荀子微停笔,朝她看去,目光落在她红润柔软的唇瓣上,盯了
许久。
赵锦繁被他盯得有些不知所措,抿了抿唇。
荀子微收回视线,指着她提问的地方,耐心答道:“你问的这里,我如此回复的理由是……”
他的声音很平稳,语速不疾不徐,明明是极深奥偏门的问题,他的回答却很通俗易懂。
沈谏来时正见赵锦繁仰头专注盯着荀子微的样子。
他扯了扯嘴角,轻咳了几声,走近几步朝二人行礼:“君上,陛下,臣打扰了。”
赵锦繁淡定地朝他看去:“沈卿免礼。”
荀子微瞥他一眼,道:“坐。”
沈谏扫了一圈院子,没见到第三张藤椅,这就显得他有点多余了,不过他脸皮厚,就近坐在了院中小池旁的石凳上,正对着前边挨着坐的两人。
小池中几条被养得肥硕的鲫鱼见人走近,甩尾溜走,卷起阵阵水涡。
荀子微道:“我想你应该知道今日找你前来是为何事。”
沈谏笑着回道:“昨夜陛下提到赴诚山无名碑,臣便猜到今日会被您二位宣召。”
他语调一顿,道:“二位是想知道关于那个人的事吧?”
沈谏用了“那个人”指代陈守义。
赵锦繁意味深长道:“你不直呼其名?”
沈谏道:“守义这个名字太好,他不配。”
赵锦繁叹了一声:“理解。”
沈谏道:“臣同此人相识于微末之时。他是个极为上进之人,只要是能看见他的时候,他都在用功,无一日懈怠,这一点臣实为钦佩。”
“他为人爽朗,同人打交道分寸拿捏很准,因此人缘极好。他极懂看人眼色,左右逢源,尤其会讨先生的喜欢,因此在读书时先生一直对他颇为看顾。之后他入朝为官,也很讨他上级喜爱。臣想这或许与他幼时在街边讨钱,受尽人情冷暖有关。”
“不过他这人看似圆滑,在某些方面却不懂变通。如果说张永为人外圆内圆,那他则是外圆内方。”
赵锦繁道:“比如说?”
沈谏道:“比如他在街上看见有地痞欺辱老弱,明知打不过地痞,还要上前为被欺负的人仗义执言。说得好听点那叫正直不畏强权,说的难听点叫不自量力,多管闲事,死脑筋。臣知道那是因为他幼时与母亲孤儿寡母常被叔伯欺凌,因此看到同样被欺凌的弱者,没法坐视不理。”
“他是个很有野心的人。从前众友人一道喝酒谈及心中抱负,我们之中大多数人都说是为了兼济天下,呵,这也无可厚非,读书人谁不是受圣人言圣人训,心怀治国之志呢?可他却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