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天毒妻:萌宝陪我来重生(261)

作者: 羽小灵 阅读记录

长孙皇后对萧云汐也有所耳闻,听说皇祖母对她赞不绝口,甚至连北冥候夫人、玲珑郡主和安阳公主都对她赞誉有加。她不禁微笑道:“皇上,皇祖母岂会害大庆?或许萧云汐真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未可知。”

长孙皇后的声音温柔如水,皇帝每每在心烦意乱时听到这样的声音,内心总能得到片刻的宁静。然而今日,他依旧觉得烦躁不安。

皇帝本就不是一个喜欢用兵的君王,这些年来的南征北战,大多出于无奈,更多的是在捍卫疆土,而非主动进攻。他深知和平的重要性,也一直在寻找着更多实现和平的方法。然而如今,皇祖母的举动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

“或许,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萧云汐这个人。”长孙皇后轻声提议道,“也许,她能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皇帝默然,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知道,自己需要时间去理清这一切的谜团。

皇帝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他知道,这个任务需要谨慎行事,不能轻举妄动。

一场关乎大庆命运的较量,在夜色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第455章 心生不满

当日在朱雀殿,萧云汐的一席话,在皇帝心中激起了千层浪。她描述的情景仿佛真实再现,感染力强烈得令人难以置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冷静下来,那番言辞开始显得荒诞,他甚至怀疑萧云汐是否故意妖言惑众。

或许萧云汐早已洞悉太皇太后的性情,知道她深信那些玄妙之事。这让皇帝不禁揣测,萧云汐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迎合太皇太后的心意,还是另有图谋?

“朕不想对岭南用兵。”皇帝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说道。

长孙皇后闻言,露出一丝诧异:“皇上难道还不信岭南王有野心?”

皇帝摇了摇头:“他当然有野心,也必然会造反。但朕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

长孙皇后轻声问道:“皇上是担心师出无名,会遭到天下人的非议?”

皇帝没有回答,只是轻轻叹了口气。他心知肚明,太皇太后可能已经对他心生不满,认为他如今做事缺乏魄力。

皇帝深知岭南王的野心和日益壮大的兵力,但奕寒已经成功摧毁了其火药库,这无疑是对岭南王的一次沉重打击。

在这个时候派萧云汐带兵出征,皇帝觉得并无多大意义,更何况只带四千兵马,即便是武安侯或林老将军亲征,也未必能击败东方郁清。皇帝心疼那些将士,不愿他们白白牺牲。

长孙皇后看出皇帝的忧虑,安慰道:“既然已经封帅出战,不如先看看到底如何再说。”她说着,手指轻轻地在皇帝的眉间打圈,试图抚平他紧锁的眉头。

然而,皇帝的眉头却并未因此舒展。他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岭南局势的担忧,也有对萧云汐的疑虑。

夜幕降临,皇帝照例前往朱雀殿给太皇太后请安。

他是个孝顺的皇帝,单日拜见母亲,双日拜见皇祖母,已是他的习惯。

无论是单日还是双日,都风雨无阻地前来拜见母亲和皇祖母。这既是他对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尊敬,也是他对先祖以仁孝治国宗旨的践行。

今晚,皇帝与太皇太后一同品茶聊天。太皇太后虽辈分很高,但她的容颜却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与皇帝站在一起,更像是兄妹而非祖孙。可她曾经的威严和魄力仍然刻在眉眼间,让人不敢直视。

然而,皇帝今晚却显得有些心事重重。虽然他努力保持欢快的神情,但太皇太后还是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样。

她命人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决明子茶,递给皇帝道:“皇帝日夜操劳国家大事,眼睛也需要好好保养。这决明子有明目之功,你多喝些。”

皇帝闻言,抬头看着太皇太后,眼中闪过一丝惊愕:“皇祖母此言何意?莫非是在责备朕看不清局势,太过糊涂?”

太皇太后看着他,眉头微微皱起:“皇帝如今怎么变得如此多心?我只是关心你的眼睛,并无他意。”

华妮姑姑这时端着决明子茶走过来,解释道:“皇上,太皇太后听说您最近眼睛不舒服,特意叫人准备了这碗茶。”

皇帝脸色一红,意识到自己确实有些敏感多心了。他连忙站起来道谢:“谢皇祖母惦记。”

太皇太后看着他,语气柔和地问道:“你是不是在怪我派萧云汐带兵出征?”

皇帝神色一凛,恭敬地回答道:“儿臣不敢。皇祖母的决策必定英明,儿臣只是有些担忧而已。”

太皇太后似乎对他的回答并不满意,她沉声道:“什么敢不敢的?你是皇帝,如果觉得我的决策有问题,可以直接说出来。我们祖孙之间应该坦诚相待,缺乏沟通只会让彼此产生猜疑。我不希望我们之间变成这样。”

皇帝低头不语,心中却是波涛汹涌。他知道太皇太后的话有道理,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和考量。岭南局势复杂,萧云汐的身份和动机又充满疑云,他实在不敢轻易做出决定。然而,他又不想违背太皇太后的意愿,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第456章 屏障

皇帝在沉思片刻后,微露犹豫之色,向太皇太后轻声问道:“皇祖母,皇后曾来过吗?”

太皇太后淡淡一笑,道:“皇后自然来过,但她乃你的人,若非你示意,她岂敢与我多言?你心中所虑,早已显于言表。”

皇帝闻言,默然不语,心中暗自琢磨如何应答。

太皇太后见状,继续道:“那日萧云汐所言,或令你心生疑虑。故而,我派她出征,你并未反对。一则,你敬我之意;二则,你亦知岭南王有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