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149)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而后卷起来,两指放在卷面这边,开始切面。

切出来的面条长短一致,但阿旭的刀工稚嫩,没法将所有面条都切得同样粗细。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只要面条好吃,能胜过一切。

用面粉加鸡蛋、盐巴再搓面,是陈娘子教给他的手艺,陈娘子说这样做出来的面条弹滑可口,味道更香。很多面馆里做的面条,都有秘制的方法,从来不告诉别人的,但陈娘子还是将这个方法告诉了阿旭。

虽不知道加鸡蛋加盐之后,这面条为什么会变得更好吃的原理,但许黟在吃过一次后,便爱上了。

好吃。

实在好吃。

阿旭看许黟喜欢吃,就变着花样想浇头。

市井里,一只家养的成鸡只卖八十个钱,算是肉价里面比较价贱的。

自从阿旭学会更多菜式后,他常会买一只杀好的鸡回来,烧、焖、炒他都会。昨日买的鸡还剩一些肉,今天做的鸡丝就是拿它来做的。

这会许黟过来了,阿旭把切好的面条下到呼噜滚动的开水里,拿着碟子夹了一块鸡丝让他尝味:“郎君这味可以吗?”

“可以!”

许黟吃后,满意地说。

待面条煮好,把这拌好的鸡丝铺在面条上,这午食便做好了。

今天多了一个刘伯,他们就在院子里的茶几边吃饭。

每人手里都捧着陶碗,皆是埋着头嗦面,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实在是这面条太好吃了,用花椒炸过的猪油又香又麻,筷子一拌,每根面条都裹上酱汁的油光,这面条还要比寻常的面条有嚼劲,味足量大,吃着特香。

“老夫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面食。”

吃完,刘伯擦了擦嘴,感慨的说。

许黟吃过的美食就多了,但依旧被这种朴素的食物惊艳到,这面条的麦香味十足,是以前他吃再多次面条,都没有吃过的口感。

“陈娘子说,哥哥做的面条都可以去市井里摆摊啦。” 阿锦自豪地说道。

阿旭面色微微发红,有些不好意思地没抬头。

许黟和刘伯都赞同地点头,这样的面条在市井里也是极其受欢迎的。

“阿旭要是当个厨子,想来也能有所成就。”许黟道。

阿旭一听,连忙摇头:“我不当厨子,我想跟着郎君学医。”

许黟哑然笑了笑。

他也就说说罢了,真的要阿旭去当厨子,许黟可舍不得。

食过后,刘伯没有在许家多待,时辰不早了,他还要去城门口接散客。

许黟把人送出门,便回到灶房里忙活药材去了。

另一边,离着许家只有三条巷子的庞家。

庞家是南街新来的住户,入住时很低调,没有引起任何的热闹,随从里只有一个老仆人和一个小厮,由两辆驴车装着箱裹。

庞博弈本是通州人士,致仕后他回了一趟通州老宅半载,接着就遣散了不少赁的下人,只留了几个卖身的家仆和家生子在老家伺候着。而他则带了家仆庞叔,跟另一个小厮四处游走。

这回他来盐亭县,纯粹是意外,因友人在这边任职县尉,也算是个安稳乐居之地,庞博弈这几年里奔赴各地,少有长留的地方,便决定在这里逗留一两年。

刚住下不久,庞叔就给他带了这么有趣的事。

庞博弈品着茶,看向坐在对面的友人,诧异地问:“你竟然也不知道这制消食丸的是哪个大夫?”

“不知。”潘文济摇头,说这种事,也许街道司比他更清楚。

“他们那边常和这些大夫打交道,你要是想知道,我就差人去给你问问。”

庞博弈却笑道:“你要是一问,乐趣岂不是少半。”

潘文济:“……”

“这么多年你倒是没变化,想必致仕对你来说也是一件小事,这么久了,难道你还不回去吗?”

“非也非也,人生得意者多,少吾一人,有何不可?”庞博弈自觉他这一生,多数时间在读书,后考取功名利禄,从未像这几年如此畅快。

“你道我是苦中作乐,又怎知我是乐在其中?”

潘文济目光深然地看着他,见友人不是说的玩笑话,浅浅地自嘲笑了笑。

“你不愿回去,我也不劝。”他踌躇片刻,问出实际问题,“行路开销大,这些年里你一日无收,银钱可还够用。”

潘文济虽是小小的县尉,不过宋朝的官员月例高,像朝中大臣年薪可得上万贯,他是县尉,品级从八品,月例也有十贯钱。加上家中还有铺面等经营,在县城里的日子过得还算滋润有余。

他知晓友人这两年里也到囊中羞涩的地步,拿出一张五十两的交子递过去。

说这是乔迁礼,让庞博弈务必收下。

庞博弈罢罢手地说道:“这乔迁礼太重,伯母下个月寿辰,我可没这么多银钱置办寿礼,你这是让我为难呀。”

潘文济:“……”很好,很好。

他咬咬牙,问他收不收。

“不收。”庞博弈道。

潘文济气笑了,激将法道:“你这会拒绝我,就不怕我以后生气不理你,没人给你解闷了?”

庞博弈闻言,微微皱着眉沉思,眉宇间似乎有所动摇。

这时,庞叔回来了。

庞博弈看过去,见庞叔步履轻快,便笑着对潘文济道:“也许你不来,我也有新的有趣事解闷。”

潘文济心里咯噔一下,再看庞叔,果然看出几丝不同。

很快,庞叔来到两人的面前,先朝着潘文济行礼,而后对庞博弈道:“大郎,那陈氏消食丸买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