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347)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先把饴糖隔水融化,再加入桂花搅拌,然后密封在罐子里,等上数日,这桂花蜜就便做好。

等桂花酒和桂花蜜做好,张铁狗成亲的日子到了。

他带着桂花酒和桂花蜜,还有阿旭阿锦他们去百里村参加张铁狗的婚礼。

张铁狗置办完彩礼,手里头剩余的银钱不多了,但依旧将破旧的房屋翻了新。

作为新郎官,张铁狗今日穿了崭新的窄袖长衫,头上戴着方巾,簪着一朵鲜艳的杜鹃花。

许黟惊讶地看着他,原来成亲是要簪花的啊。

虽然经常在茶楼里看到头戴簪花的文人雅客,但作为好友,他还是头次看到张铁狗簪花。

“哥哥我今日俊不俊?”张铁狗看到他来了,欢欢喜喜地来迎接他,一只手揽着许黟的肩膀,交头接耳道。

许黟替他感到高兴:“是很英俊。”

“你先进里面吃酒去。”张铁狗搓了搓掌心,“吉时要到了,我得去接梦娘了。”

他说完这句话,媒妈妈便从屋里出来,一面交代着各种注意的地方,一面往他们的方向过来。

媒妈妈喊道:“新郎官呦,你怎么还在这儿,快去接亲的喜车去,迎亲的队伍很快就要出发了。”

普通百姓家娶亲,没有大户人家那般隆重,穷一些的,连席面都不办,雇一辆牛车就可以把新娘子接回家过日子。

好一些的,就比如张铁狗,他重视新娘子,会按着礼节将纳采、纳币、亲迎的步骤,体体面面的给到女方家。

他今日雇的是披红绸的轿子,请了两名轿夫,敲锣吹呐,风风光光地将李梦娘接回来。

沿路,迎亲的队伍还会撒糖豆给凑热闹的小孩。

小孩子讨到喜糖,恭恭喜喜地说几句吉祥话,说得好的,张铁狗便又多塞几颗。

今日,新娘子李梦娘穿着对襟红裙,面抹胭脂,画黛眉,手里举着一面绣着鸳鸯的圆扇,羞红着脸坐在轿子里。

她与张铁狗拜完天地,在媒妈妈的牵引下,先进了新房。

接下来,热闹的席面开始了。

张铁狗除了请许黟和刘伯外,村里人也都请来吃席了。

陶清皓和鑫盛沅没见过寻常人家的婚礼,两人也带着贺礼来捧场。

他们和许黟一桌,见着许黟带来的贺礼是桂花酒和桂花蜜。

事后,两人去许家讨了好些回去。

许黟对友人向来大方,他跟阿旭他们采回来的桂花还有不少。

两人没有白拿,被许黟拉着做了几日的苦力。

做出来的桂花酒,许黟没有让阿旭拿去卖,留着一部分自己喝。

其余的,许黟皆送了出去。

桂花酒不同于药酒,它更受青睐,喝着又香又甜,并不醉人。

可惜桂花的季节很快过去,深秋后,桂花林里的桂花越来越少,天气逐渐变冷,又一年的冬天要来了……

第127章

秋风萧瑟, 凉得刺骨。

一辆灰色驴车从遂宁府出发,沿着官道,往西北方向而去, 驴车走走停停,每到一处县城就会在城中落脚一二日。

车厢里钻出个戴着帽子的少年,少年穿着厚厚的布衣,他望见近在咫尺的城门, 高兴地钻回到车厢里。

少年喊道:“师父, 秋林镇到了,我们今夜要在秋林镇住下吗?”

被称作为师父的, 是一名看着精神抖擞的老者, 穿着身宽厚的大袖衫, 盘腿而坐。

听到少年的声音,喝着茶水说道:“秋林镇离盐亭还有多远?”

少年摇摇头。

他连忙出了车厢,问外面的车把式, 得到了答案, 才告诉老者:“有五十里地,今天怕是赶不到盐亭县了。”

“不急。”老者说道,“今夜就在秋林镇落脚,明日一早,再前往盐亭县。”

得了吩咐,少年便乖乖地坐在老者旁边, 给他斟茶,一面心有困惑地问道:“师父, 我们为什么这么大老远的来盐亭县啊?”

这一路, 他们行了几百里路,天气萧瑟寒凉, 他们这趟出门,备的炭火,已经用得七七八八。

老者笑道:“不是跟你说了嘛,我们来见那许大夫。”

“可……”少年不理解,有些不满地小声说着,“那个许大夫,传得邪乎得很,师父,我总觉得这人不像说的那般好,更像个招摇撞骗的。”

老者看着他:“哦,那你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

少年正了正脸色:“我听传的人说,这许大夫不仅卖药丸药酒,还会炮制香丸,听着就是个卖药的。”

自从补法逐渐盛行,那些卖补药的大夫,比真正行医治病的大夫还要多。

有的药理都不懂,便招摇撞骗,举着卖补药的招牌,走街串巷的吆喝,专门骗那些有钱人家。

“你说得不错。”老者点了点头,他话锋一转,却道,“可惜你说得也不对,若真只是卖药的,却能传到遂宁府来,这人怕也是不简单。”

说着,老者从旁边的柜子里翻出一个木盒,打开盖子,取了里面的药丸出来。

“这是那许大夫炮制的消食丸,你且看看。”

少年惊讶:“师父,我怎么不知道?”

老者眯起眼笑道:“若你什么都知晓,我就不是你师父了。”

少年闻言羞红起来脸,连忙说是师父厉害。他打开黄麻纸一闻,闻到药香味,里面有五颗如桐子大小的药丸,每颗都是圆润光滑,少见瑕疵。

“这药丸……”他愣住,比师父老人家做得好。

……

许黟在庭院中,摆弄着从药房里拿出来复晒的药材。

他挑挑拣拣,将品质略有些差的挑出来,还有发霉长粉蠹虫的,能用的继续留着,不行的就叫阿旭碾碎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