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468)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后面,摊主又喊了几道题,有的被他人抢了先,有的被阿锦答对了。

场面气氛热烈激荡,众人笑语连连。

半个时辰过去,阿锦不负众望,先他人一步答对十道题。

众人唏嘘,竟是被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娘子拿了头筹。

很快,摊主在众目睽睽下,将那彩莲灯取下来拿给阿锦。

阿锦兴高采烈地接过,提着灯笼回头寻找郎君。

许黟站在人群外,温柔的双眸看着她。

……

重阳一过,余秋林拿着许黟寄来的书信赶到梓潼县。

他根据信里写的地址来到许黟之前住的那家客栈,客栈的店保早得了许黟的吩咐,知道有这么个人来问话,就把他们如今住的地址告知给余秋林。

余秋林辗转两趟,来到许家小屋院外。

他背着行囊上去敲门,片刻后,里面无人应答。

余秋林还想继续敲门,蓦然听到后面传来质问声:“你找谁?”

他闻言回头,看到是个穿着灰色棉袍的中年男。

中年男是秦掌柜,他是来请许黟去家中复诊的,正巧就碰到余秋林到来。

两人互相报了名讳,得知彼此都是来找许黟的,然而许黟不在。

秦掌柜想了想,说道:“许大夫若是不在,想来是在翠小楼。”

“翠小楼?”余秋林狐疑地皱起眉稍。

秦掌柜笑道:“余小哥,我带你过去。”

余秋林拱了拱手,没拒绝:“多谢秦掌柜引路。”

两人相视一笑,去往翠小楼的路上像是认识多年的好友,一路妙语解颐,侃侃而谈。

不多时,余秋林和秦掌柜来到许黟看诊的凉棚前。

这会儿许黟正在给病人看跌打损伤,眼睛余光见到余秋林,只稍稍顿了一下,接着自如地与面前的病患温柔说道:“你这扭伤得不重,拿着两贴药膏回去,贴两日就能好。”

说罢,就朝着阿锦抬手。

阿锦了然地走过来,捡了两张跌打损伤的药膏,用糊的废纸包扎好,递给这病患。

病患感激地说了几句,从钱袋里数出十一个铜钱给到在旁的阿旭。

目送病患离开,许黟起身,扬眉笑着望向风尘仆仆的余秋林。

“黟哥儿在梓潼也混得风生水起,看来是我娘白担心了。”余秋林笑着打趣道。

许黟晃了晃脑袋,下巴轻抬:“那是婶子心疼我,知晓我在外,总归是不易的。”

余秋林闻言,嘁了一声,想着他来到梓潼的正事,微微有些激动地说道:“我前几日拿到你的书信,正好是重阳节前,便过了重阳再过来,你在信里说的,可是真的?”

“真的。”许黟颔首。

还有个秦掌柜在,许黟和余秋林两人没再多说其他。

他们俩简单聊了几句,许黟就问秦掌柜过来是有何事。

得知秦掌柜是来请他复诊后,就说收了摊就过去。

秦掌柜得到准信,再看那背着行囊来寻找许黟的青年,很是知情识趣地先告辞了。

许黟问余秋林:“你自个是什么想法,觉得这买卖跌打损伤的药膏如何?”

胸有成竹的余秋林心里已盘算好计划。

别说是跌打损伤的药膏了,哪怕是其他名不见传的药丸、药膏,他都缺啊。

如今他做生熟药的买卖,在盐亭已然算是小有名声,不少大客户找他买卖消食丸不说,有的还问他有没有别的好东西。

余秋林说道:“如你信里所言,我做这买卖,自不会乱抬价,但我也要挣钱,一贴药膏至少得按四文钱卖。”

四文钱卖的话,卖出一贴他就能得两文钱。

若是能以量取胜,刨除食宿费和路费,他就能挣些薄钱。铢积寸累,点点地积攒下去,这利润并不会低到哪里去。

余秋林就是想到这里,才毫不迟疑地跑来梓潼县见许黟。

第162章

“小友能守信前来, 老夫甚是欢慰。”老大夫看到许黟真的带着人来,虽激动,却笑容慈蔼地朝着他们道, “小舍简陋,只有这粗茶接待,还请两位小友莫要嫌弃。”

老大夫口中说的粗茶,是他上山采的野山茶, 亲手炒制而成的秋茶。

许黟入座, 端着粗粝的茶碗,微微一闻, 眼里显出惊艳的神色。

这茶, 味香怡人, 比不上上好的春茶清香,但与市井货郎里挑担卖的散茶、与茶肆里便宜的碗茶相比,这浓淡相宜的茶汤, 在舌尖久久回甘。

“好茶。”许黟真挚道。

余秋林也抿了一口, 惊讶问道:“这茶……老大夫可是从哪里买来的?”

老大夫呵呵笑着,就说他自己炒制的。

余秋林夸奖:“好茶啊好茶,老大夫这制茶的手艺,可不比那些制茶师傅差。”

“羞煞我也,老夫不过是为了省些银钱罢了。”老大夫连连摆手,满脸惭愧。

他见许黟和余秋林对这制茶感兴趣, 起身去到屋里,翻找出来那本被他反复翻阅的书籍。

这书籍里记载着制茶之法, 老大夫道他当时也是尝试炒制, 没想到制成了。便是许黟他们想学,只要稍加尝试, 也能炒制出来。

听着老大夫所言,许黟立时皱了皱眉头,短短三言两语,里面藏了不少心酸。

他似乎随意地说道:“既然前辈都这般说了,那我等怕是要多叨唠几回。”

老大夫:“既来,我便教你们。”

一行人谈罢闲话,余秋林端正坐好,神色肃然,与老大夫谈起买卖跌打药膏的生意。

说起他擅长的事情,余秋林滔滔不绝,根本不需要许黟插嘴。

许黟看着余秋林胸有成算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