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600)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这些话……自是无人应答他了。

王同在嫋娘病好后,便提着一小篮子茄子来送予许黟。

茄子本身味美,若是再用清油煎熟,拿小刀划开一道,浇上炸过的蒜蓉酱,其味道堪称一绝。

许黟不会做饭,但他点子多,他教阿旭怎么做,阿旭就将许黟说的做法研究出来。

当天夜里,阿旭就把蒜蓉茄子做了出来。

众人心满意足地吃到蒜蓉茄子,平日里抢着吃的肉菜,到最后还剩了不少。

阿旭挠挠头:“……”

肉菜没人抢,但茄子被抢光了。

许黟笑道:“这茄子烤来吃,更加美味。”

阿旭“啊”了声,好奇地想知道郎君怎么会有这么多食肴点子,但凡别人,他都不带信的。

可许黟说的话,从没骗过他们。

第二天,他们就把烤茄子做了出来,虽然也是加了蒜蓉和茱萸,但得撕了皮吃,只吃里面,风味却与煎的不相同。

二庆喜欢吃煎的茄子,郎君和娘子他们则是偏爱烤的。

因而,后面剩余的茄子,阿旭毫不犹豫地用炭火烤,根本没考虑二庆的意见。

当然了,二庆有的吃就行。

……

白日炎阳,天气越来越热了。

许黟他们屋里用上了冰盆,香饮子也备上了。

屋里闷热,外面酷烈,许黟他们把隔壁没人睡的屋子清扫出来,连日准备,家里几个小的个个神疲,累得汗水湿哒哒地挂在身上。

许黟就给他们准备了枇杷薄荷饮,叫他们解暑消渴。

“多亏了陈娘子去年备的糖渍枇杷,要不然这口饮子是喝不到了。”颜曲月喝罢,舒畅地眯着眼。

说起陈娘子,许黟估算了下时间,余秋林应是要到了。

余秋林正在来的半路上,途径桑树林,见有老媪推着木板车卖桑果,就要了两竹筐。

他带着桑果来时,阿旭等人与他面面相觑。

“秋哥儿怎么想着买桑果?”许黟拿着瞧了瞧,看这桑果都熟透了,吃着酸甜可口,便洗了一些拿给颜曲月吃。

余秋林道:“那老媪年迈不已,还在沿途卖桑果,瞧她可怜,就把桑果都买了去。”

许黟道:“正好阿旭会酿桑酒,这些都拿去酿了。”

“行,听黟哥儿的。”余秋林点头。

寒暄几回,两人携手进入书房说正经事。

余秋林语速飞快地交底道:“你让我备消食丸,我都备来了,就是只来得及炮制了两千丸。”

“够了。”许黟颔首。

接着,他就将自己的计划讲给余秋林听。

这计划和之前在普安一样,便是要在梓州抢了对方消食丸的生意。

“他沈家一包消食丸卖四十文,那我们就只卖二十文。”他道。

余秋林蹙眉:“那要是他也只卖二十文呢?”

许黟冷眼笑了起来:“这不正合我们的意。他们要是不想失了生意,那自要跟着我们打价钱。”

只要他们降价,那这场贸易战,就是他们赢了。

他们要是不降价,那更好。

想明白这点,余秋林就知道许黟打的是什么主意了。

余秋林也笑了,说道:“这回沈家算是踢到铁板上,对了,庞先生叮嘱我,说这事你不要出面,他已写了信去往熟药所监管处,想必不久,就会有官医下来监察。”

许黟眯了眯眼,道:“好,依先生的。”

商量罢这事,不过半日,转眼余秋林就在梓州找了几个帮手,命他们在城中各处吆喝,将其“陈氏消食丸”的消息传出去。

又半日,消息就传到了沈家主宅。

沈少东家气得将屋中摆件摔得一干二净,这事传到家主耳中,沈少东家被罚了跪祠堂。

此时余秋林租赁了个铺子,指挥着工人将招牌高高地挂了上去。

那“陈氏消食丸”的招牌过于显眼,坊间已有不少百姓议论。

“你们不晓得咯,咱们梓州的‘沈氏消食丸’是偷了人家的方子,还卖一包四十文钱嘞。”议论的百姓里,有个汉子有声有色地描绘,“当年,这沈家忒不要脸,把这许大夫的消食丸偷去了后,还给改了名字,这事在盐亭早就传开了,听闻不止盐亭,像那梓潼、普安还有昭化,早就知晓这事了,也就咱们瞒在鼓里。”

“这事与我们有何关系?”人群里,有百姓不以为意道。

那壮汉道:“以往是没干系,可这回‘陈氏消食丸’来咱们梓州开分号了,那药丸我吃过,比沈氏的还要好,价钱还便宜,只要二十文!”

“什么,你说只要二十文!”

“骗你作甚!”

“……”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不出几日,整个县城的百姓,乃至梓州知州都晓得这事。

梓州知州还来不及过问,先有一封告罪信送到他府上。

看完告罪信,知州做严肃状,沉着脸道:“来人,将沈家家主和其少东家,请来衙门审问。”

“老爷,是出了何事?”师爷看知州发火,连忙上前询问,“这沈家可是梓州大户,老爷这样轻易将其带回衙门审问,恐有不妥。”

“你先瞧这信写了什么,再来与我说这话。”知州把告罪信丢到师爷身上,冷哼地甩了甩官袍。

师爷弯腰拾起信件,粗粗看完,额头惊出冷汗。

知府冷瞥他一眼,说道:“你给我老实交代,可是拿了他送上门的银钱?”

师爷闻言,赶忙跪在地上,拱手磕头道:“老爷,小的糊涂,万不该私下拿这孝敬的银钱,是沈家的说想在梓州得老爷庇护,小的才将那钱收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