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当名医(64)

作者: 爱吃咸蛋黄 阅读记录

*

把人送走之后,许黟继续打理他的药材,酷暑来临,他去山中挖药材的数次变少。

南方夏日雨水也多,雨后晴空时,许黟也会趁着凉意未消出门走走,散散心。只是,每次在街道看到乞讨的孩童,他总会想起那个叫牛粪的孩子。

说来也奇怪,最近去妙手馆里卖药材,也没瞧到那小孩。

问那学徒,学徒只道不知,说来馆里卖药的人那么多,他哪里记得过来。

许黟知道问他无用,也就没再多问。

这几个月他日子过得很平稳,南街的居民知道他会药理,偶有不舒服会来找他询问两句。他也适应盐亭县的气候,除每日练拳锻炼,还跑了好几趟深山。

不过他没有去碰那棵沉香树,家里的那几块沉香还放在木梁上,许黟依旧没打算碰它们。

只是这日,他半夜被惊雷和狗叫声吵醒,醒来后,听到豆大的雨水拍打木窗,发出惊人的声响。

许黟起身披上外衣,听到屋子里有水滴声。

“哒,哒,哒。”

是从房梁上端滴落下来的,夜色朦胧不清,许黟摸着黑把煤油灯点上,看清地面已经湿了一大片,不平的地方还积了水。

“汪汪汪。”

守在门口的小黄跑过来,焦急地像是要说什么。

许黟回过神,立马带着他出去,一打开房门,就被扑面打过来的雨水浇透脸。

但定晴一看,发现灶房那边有地方塌了。

许黟眉心猛地跳了下,想起里面还有没晒干的药材。

尤其是不能泡到水的药材,要不然哪怕重新晒干,泡过水也不能用了。

他心慌慌,提着煤油灯过去灶房,果然看到竹架上的簸箕里晒的药材里,有几种已经被雨水泡湿。

“汪汪汪!”

这时,小黄不安地咬着他的裤腿往外扯,想要他离开。

许黟皱眉:“怎么了?”

“汪汪汪——”

小黄还在锲而不舍地咬着他裤腿,这让他不由困惑,小黄以前都很乖的,不会乱叫。

这会叫得这么凶,许黟下意识地回头看向灶房,顺着它的意愿出来。

“轰”的一声,他和小黄刚出来,灶房的木梁应声折断,从中掉落下来,正好砸在竹架上。

许黟当场怔住。

毫无征兆的,要不是小黄,以他的反应想要毫发无损地避开,有难度。

“呜呜呜~”小黄蹭着许黟的裤腿,安定下来了。

“好了,多谢小黄救我一命。”许黟蹲下身,摸了摸它的脑袋,心有余悸地说,“现在太晚了,咱们留在这儿也没办法处理,先回屋吧。”

他回到屋里,拿了陶罐木盆去接滴落的雨水,煤油灯的光不够,他又翻出蜡烛点上。

拖着木凳来到木梁下,踩上去将上方的包裹取下来。

许黟打开包裹检查里面存放的沉香,雨水太潮湿,沉香没有被雨淋湿,却也沾到湿气。

看来是不能继续放在木梁上了。

许黟重新包裹好,将它放到箱柜里,想着灶房塌了,明天还要请个匠师过来修屋子。灶房要修,其他房屋要修,不少地方老旧破败,正好都给补好修好。

至于要不要去赁一座好点的宅子,许黟暂时没有这个想法。

只是不知道今夜这场大雨,会有多少户人家遭殃。

第36章

“咚咚咚——”

翌日晨早, 许黟在一片潮润的水汽中醒来。

外面,有巡逻的游街衙役敲锣打鼓,与以往充满烟火气的晨早不同, 一阵阵嘈杂声在南街里喧哗了起来。

许黟穿戴整齐地出门,就看到了邻居们都焦急地忙碌着。

隔壁的何娘子看到他出来,连忙走过来喊:“黟哥儿。”

“何娘子。”许黟应声,就听着她急忙忙地说, “昨晚雨下得太大, 好些屋子都塌了,我瞧你这边的灶房也塌了一些, 人可有事呀?”

许黟摇头说没事, 虽然损失了药材很可惜, 但人是平安无事的。

他问:“南街其他人呢?都怎么样了?”

何娘子道:“有衙差过来敲锣,说是来记塌坏的房屋,还不晓得嘞。”

两人说了几句, 便听到一阵哀嚎声。

他们互相看对方一眼, 跟着人群寻过去。等许黟到的时候,那处出事的人家已围上不少人。

围着的人们在小声议论。

“可怜呐,这家人昨晚有屋子塌了,正砸中家里顶梁柱,两条腿都不行了。”

“熬了半夜,说是起高烧, 人都烧迷糊了。”

“官府说派大夫过来,可来了?”

许黟听到有人问, 目光瞧了过去, 就听另一个人小声说道:“不晓得不晓得,上次也说会有大夫过来, 后头咱们谁瞧到人了?”

“你可别胡说了,小心你的皮。”

“那我不说就是了。”

那人撇撇嘴,围着看热闹的人似乎也都习以为常,对盐亭县的官府期待感不高。

许黟默默看在眼里,袖子就被人给扯了扯。

他垂眸往下看去,看到了个扎着童髻的萝卜头,正是杨官人家的儿子。

许黟扫了一眼旁边的人,没看到杨家的大人:“荣哥儿,你怎么在这里,你爹爹呢?”

“我一个人跑出来的,爹爹不在家,我娘在家里干活呢。”杨荣抬着脑袋,眼睛瞪得圆圆的,问,“许大夫,怎么不见小黄呀?”

许黟笑了笑:“它在守家。”

小孩子听到这话,眼里多出期许地问:“我可以去许大夫家里找小黄玩吗?我有吃的,可以给小黄吃。”

他在随身携带的小布兜里掏出一块蜜糖,花生米大小,像是平时里大人买来哄小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