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668)
“这还差不多。”颜曲月说罢,就问她能帮上什么忙。
许黟想了想,确实有一事要她帮忙,他所用的“白头翁汤”,君药就是白头翁,他们现存的药材不多,只能勉强给老王家和王癞子服用。
要是诸事顺遂,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可能要常常去往王家村。
他想在王家村暂时住下,不再往返县城,以免真的变成了移动感染源。
到时候就需要颜曲月从中做中间人,给他们带药材和提供蕲水城中周边消息。
……
短短两日,变得煎熬起来。
许黟、庞敏才和杨修谨三人,在王家村外一户有钱人家,租赁了间房。
庞敏才心思细腻,负责观察两个病患的恢复情况,杨修谨在周围村庄都是熟面孔,他负责访问周边村庄,查看是否有相似病情发生,许黟则是去到山上,检查周围水源情况。
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山上碧绿生机,春花绽放,暖阳令人陶醉,若不是时下情况不对,许黟倒是想漫步踏青。
他穿过林中小道,来到老王家捡到狸獾的地方,这处有条浅浅溪流,流向往下,盘绕山体,周围有动物爬过的痕迹和残留的兽便。
许黟蹲身检查,忽而听到有脚步声。
抬头看去,是个上山砍柴的柴夫。柴夫不是王家村人,而是隔壁的杨家庄。
杨家庄有一百多户人口,生活人数是王家村的三倍有余,那边的无主山砍柴的人多了,山上的木柴不够村民砍伐,这个柴夫就跑来这边了。
“咱也不常来的。”柴夫担心许黟会跑去揭发他,连忙解释,“就是家中缺柴火了,这位郎君可不要乱说了去。”
许黟只好说他不会揭发,问他:“你近来可有听过谁家生了病?”
“……”柴夫扯扯嘴角,没听过这般问问人的。
但他又想,还真的听到有人生病了,就在今早他要出门前,听到隔壁的货郎家里还有动静,去问了才知道,这货郎坏肚子了,今儿连出门卖货的力气都没有。
许黟这么一听,不禁道:“他家在何处?汉子可否带路?”
“啊?你要去看他?”柴夫不解。
许黟便道:“我是个大夫,若是那人病了,我兴许能治他。”
时当正午,许黟跟着柴夫来到隔壁的杨家庄,货郎家正在庭院里用饭,看到邻居带着个大夫来,他家娘子连忙带着许黟去见货郎。
“我家夫君昨日回来,到晚间就忽然又吐又泄的,吃了家中备的胃肠药散也不见好。”他娘子说罢,撩开里屋帘子。
旋即,许黟就闻到了一股熟悉的恶臭。
他娘子忙不迭地大喊:“你这冤家,怎么才一会儿又吐了,这这这……还吐了这么些。”
看着货郎将适才刚吃完的食物都吐了出来,他娘子又急又心疼,急忙地端着那一盆装满呕吐物的盆子出来。
其他等人闻到那难闻的气味,纷纷捂住了鼻息。
许黟却直愣愣地看着躺在病床上喘气的货郎,脑子嗡嗡作响。
“是谁来了?”货郎撑着精神起身,看着是个陌生男子,有些懵然。
他娘子就跟他解释,来的这个是姓许的大夫,听到他病了,要来给他治病。
货郎虚弱道:“我家中没有多余银子,白让你跑一趟了。”
许黟道:“不收钱。”
货郎愕然:“哪有不收钱的?”
“嗯,若你乖乖听我的医嘱,此次治病,诊金和药钱都可免去。”许黟放下药箱,提出要求地看他。
货郎怔愣片刻,还是应了下来。
这次腹痛来势汹汹,他又吐又泄,还隐隐发热,感到手脚发凉,此时撑着精神回答了许黟几个问题,就又虚脱地趟了回去。
从对话中,许黟得出这货郎连着几日去过王家村吆喝卖货,口渴时,会去河流装水喝。
许黟沉默许久,给他布置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不可再饮用任何生水,与家人的餐具分开使用。
第二个要求就是货郎一家在病还没痊愈时,不可接触外人,无论是他家娘子还是他家哥儿姐儿,都要吃煮熟的食物,勤洗手换衣。
他的这些要求看似刁难,实则在现有的条件下,已经是努力在做相关的防护措施。
若不是看到货郎家的房屋少,只有区区两间,他还想让货郎和家人分开居住。
可显然,这个要求他们做不到。
许黟遗憾地放弃这个想法,给货郎开了白头翁汤,监督着他服用后,又取了带来的消毒的艾香给货郎娘子。
要求货郎娘子每日去夫君屋里伺候结束,都要点上艾香熏房屋。
交代完,许黟看着神色戚戚的货郎夫妇:“明日我再来,你们万万要听我的嘱咐。”
等他走了,货郎娘子担忧地看向货郎:“夫君,我们真听这大夫的话?”
要真不接触他人,那货郎出了什么意外,她和孩子们该如何是好。
货郎半靠床榻,哑声道:“这位许大夫瞧着不像那等诓骗人的棍子,这两日我们且听他的。”
何况,这药汤才服肚不到半个时辰,他就觉得身体的难受好了些。
……
与此同时,许黟匆匆赶回王家村,将这消息告诉了庞敏才和杨修谨。
去查看情况的杨修谨同样带来糟糕的消息。
王家村另有一户人家,三口人都得了相同病症的病。
便在这时,屋外里长来访。
第236章
里长那日后便留心此事, 王家村人口不多,出了点事如何能瞒得住。
他过来路上就让家中哥儿给坐的牛车熏了艾香,依旧惶恐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