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当名医(676)
“改方需要时间,但这孩子情况看着不明朗,可能支持到那时候?”庞敏才摸了摸孩子的小手,冰冰冷冷的,已经探不到多少温度。
他刚刚有注意到,这婴儿的呕吐物变成了青色水状, 肚子里没有东西可以再吐了。
按此情况,必须先用方缓解才成。
几个月大的婴儿, 本身体质就很弱, 现在又生病,体质更差了。用成人方里的药物, 对他来说有一定的损伤性。
若是可以的话,许黟也不想直接套用这么的方药。
他思索了一会儿,提了个建议:“你们说用调中汤如何?”
调中汤可以治小儿春秋季节早晚气候冷,而导致的冷气入胃引起的下痢,或者单纯的治疗壮热、呕吐和下泄等。
方子里用的药材里有葛根,这葛根可是好东西,气微味甜,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还能用来充饥,但它性凉,不能吃太多。
它是甜味的,煎煮成汤饮用,也不难喝。
比起套用成人方,这个小儿婴孺方算是很好的急用方子。
“只能如此了。”庞敏才心情不佳地点头。
耳边,孩子的娘亲还在断断续续地哭着,整个屋里的人情绪都很低落。
随着压抑地起伏哭声,外面有民壮蒙着口罩来报:“许大夫,外面有新大夫来了。”
“快去请。”许黟回身,连忙带着人从里面出来。
几个人没有立即去见大夫,而是让民壮将人带去到义诊处。他们从安置房里出来,还要用贯众水洗手洗脸。
接着才去见那两名新来的大夫。
新来的大夫里面,有个叫齐鸣的,他目前来到安置坊里年纪最高的,已有四十六岁。这次收到召集令,他只犹豫了两日,就带上行囊前往蕲水城外的安置坊。
另外一名大夫,两人是在半道相遇,恰巧都要来安置坊,便同行了。
这大夫叫林秀惠,号青鹏,是蕲州医学院教授的民间学徒,曾在医学院的“方脉科”当过三年外舍生,因更喜游历学习,就从正规的医学院出来,当一名普通的行医大夫。
他是自荐而来,贺县令观他是蕲州医学院教授的学生,且医学扎实,在蕲州府周围都小有名气,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两人来到安置坊时,就被这里面的安置法震惊了片刻。
特别是林秀惠,他曾跟着老师去到惠民局协助救医,对瘟疫小有了解。
从进到这里后他就发现,这领导安置坊的许大夫,有些真本事。
“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林秀惠在问完了民壮安置坊里的情况,微微笑着看向齐鸣。
齐鸣捋着胡须点头:“当初我就怕这群人故弄玄虚,没想到呐,确实有几分本事。”
“对了,他们人呢?”
此话一落,外面响起几串脚步声。
屋外光线瞬间发暗,几个大夫从门口进来,双方人见过面,互相介绍一番,许黟就命阿旭去把大夫住的屋子清理出来。
“眼下安置房不够,剩余的民壮都被我派去协助工匠搭建屋子。”许黟面带歉意地看向两人,“赈灾银有限,医者的吃住一切从简,只能辛苦两位了。”
“我们又不是来享福的。”齐鸣挥挥手,表示不用如此。
林秀惠淡笑地看向许黟:“听闻安置坊里有大夫炮制了‘辟温散’,可是许大夫所为?”
“正是在下。”许黟颔首。
林秀惠眼神稍有变化,开口问:“这辟温散可否拿来一见?”
许黟道:“林大夫想要随时都可以,正好我身上还有些。”
他把腰间系着的小布袋解下来,递过去给林秀惠。
林秀惠也不客气,拿过来后当众打开一嗅,紧接着捏了点含在舌尖尝着,半眯着眼睛分析:“这里面有苍术,川芎 ,白芷,还有一个味是什么来着……”
这药粉的味道混杂在一处,令他短时间内想不起来。
旁边的齐鸣拿过布袋,同样浅尝了点到嘴里。须弥,齐鸣不确定地看向许黟:“零陵香?”
“是它。”许黟挑了挑眉。
他不说这辟温散用了什么药材,就是想要看看今日来的两个大夫能否辨别出来。
眼下来看,这两个大夫的到来,能分走一部分他们身上的担子。
结束完话题,阿旭领着两人来到医者宿舍。
这宿舍还不是单人间,里面进去有两张床,两张小小的四方桌,桌子正好能放得下药箱。
齐鸣和林秀惠看着眼前只一张床一张桌凳的宿舍,觉得许黟说的“从简”已经很美化了。这哪里是从简啊,这实在是穷徒四壁啊。
“幸好我带了被褥。”齐鸣擦了擦额头汗珠。
林秀惠就有些惨了,他的行囊不多,除了个随身带着的药箱,就只有两身换洗的衣物。别说是被褥了,连洗漱用品都没有。
他尴尬地看向带路的青年:“这里可会发被褥?”
“没有。”阿旭诚实地摇头,不过他话锋一转,“林大夫若没带被褥,家里还有,我给你送过来。”
林秀惠吁出一口气:“那就麻烦小哥了。”
阿旭憨憨地摆了摆手:“不麻烦,我先去给两位大夫拿洗漱的盆子和牙刷牙粉,两位要是还需要什么都可告知,安置坊里有的话,都给你们拿过来。”
“其他都不用,就是想问问可有油灯?”齐鸣出声问。
“都有的,我给你们取来。”阿旭道。
……
安置好新来的大夫,许黟回到小孩住的那间屋子。
这会儿功夫,阿锦把煎好的药汤小口小口地喂给了孩子,孩子在吃完药汤,哭累到睡着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