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陵观火(49)+番外

作者: 三月蜜糖 阅读记录

皇上可以给各地官员一道旨意,过程不计较在内,只要能达到最后的效果,一切方法,皆可实行,对于推行新政策所遇到的波澜阻挠,皇上可以设置依级上报,也可设置一个期限,令他们在这个期限内,自查,自找,不必按照皇上下达的旨意,只要能加倍完成,皇上应该大加赞扬,并且给与实际鼓励。”

皇上一直听着没有多言,我想了想,大概这些话就够了,言多必失,嗓子有些痒,我压了压嗓子,抑制住想要咳嗽的欲望。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背后高人的意思!”

陡然变脸,我的心都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关键时刻,怎么可能出卖夫子。

于是我两腿一曲,扑腾一声跪在地上,“回禀皇上,是微臣所思所想,与旁人无关。”

整个殿内一片沉默,继而是一阵爽朗的笑声,众人都有些懵,却没人敢问为什么,这就是帝王,让你又怕又恨又敬又怨的一个人。

☆、第四十五章

“口齿伶俐, 只是这气节差了许多,可惜了。”气节是什么东西,小时候我还懂得坚持原则, 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来,哪怕后来被人追着一顿爆揍,那时候好像气节就是不吃亏。

后来,气节变成了什么,在普贤寺吃了多少亏, 都要固执的, 当然也不排除是普仁师太发配,清理藏书阁,经书朴素无华,气节便是将它们修缮整理。

再后来,宋家因为宋婉牵连垮台,只以为莫须有的文字株连, 到此为止,气节对于我来说, 什么都不是。

“你是汪如意?”皇上走到右侧,一双金靴照的我俩眼晕眩, 他正站在我们前方, 比我高了有半头, 手中还捏了一份考卷,约莫着应该是汪如意的。

“回禀皇上,臣汪如意, 荆州人士。”汪如意气质很好,谈吐显得徐徐稳稳,给人十分柔和的感觉。

“不错,荆州前些日子水患,你对此事有何看法。”皇上转了个圈,坐在了下方不知给谁设的一张空椅上,两条腿自然地伸着,仿佛这不是朝堂,而是他的后院。

汪如意先是眉头蹙了蹙,似乎在心中打了几番草稿,这才不急不慢的回道。

“回禀皇上,此次水患,朝廷抚恤及时。荆州知府提前做好预测,以往每年这个时节,都会有一次大的洪水袭村,知府从一月之前便向朝廷上报过,朝廷回复及时,处理得当,此次水患,伤亡比之前几年,着实小了很多。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地方官员,实实在在为百姓谋福,一个好的朝廷上报体系,可以使事件妥善被安排,避免更大损失。上传下达,自古以来就容易在环节上出错,朝廷最近更新的一套传报体系,确实合理。

臣拙见,还望皇上明察。”

荆州知府是去年刚上任的,也是因为前任知府在处理水患一事,消极怠工,导致民怨严重,传到京城,皇上震怒,快马加鞭派去钦差斩杀了他,以谢民愤,刚上任的知府,怎么可能在一个地方再摔一个跟头,据说,这知府,跟谭相还颇有渊源。

个中利益,我们这些普通考生,又怎会知晓。

皇上的手摸在椅子的扶手上,两个虎头油亮生辉,看上去十分逼真,他轻轻拍了拍一边的虎头,起身又拿了一份考卷,这次他径直走到陈棉跟前,对着他打量了一番,我偷偷用余光瞧了瞧,又飞快低下头去,皇上嘴角翘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看上去阴森森的,怪吓人。

虽然陈棉平时嘴上没个把门的,容易闯祸,好吧,虽然我经常都想暴打他一顿,以平我多年来受得恶气,可是,看皇上那神色,似乎对陈棉极为不利,他怀归怀,可我还是觉得罪不至死。

“陈棉?长得倒是风流才子模样,看考卷风采卓越,尤其是对本朝国寺改善的描绘,着实精彩绝伦,不同于其他考生。朕以为,理当评为本年状元。”

我抬起头,不光是我,满朝大臣眼光唰唰的朝我们射来,唏嘘声不至于,夸张的语气总还是有的。

陈棉咧嘴一笑,拱手谢恩,“臣谢皇上天恩,本是小人拙见,难登大雅之堂,本无登顶之意,奈何一举成名,皇上,本朝国风,果然开明,谢皇上金口玉言。”

这就定了?

这已经定了?

我那两份状纸还没抽出来呢,我犹豫着,打算往前一步,起码给我个说话的机会也行,陈棉倒退半步,一脚踩在我左脚面上,又狠狠碾了一下,疼的我登时抽了一下,苏贤汝用几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无论你要做什么,我劝你现在不要动手。”

我心里早就乱作一团,胆怯,害怕,时机,内疚,希冀,无数的情绪涌到一起,我想诉说我们宋家的冤屈,又真的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时机,会不会得不偿失,没能帮得了宋婉,反而送了我的小命。

“本朝新科状元,长陵人士,陈棉。榜眼,潍州人士,李启,探花,荆州人士,汪如意。”

掌事的太监声音尖细,足以让朝堂上的每个人听得清清楚楚。

我们三人旨到谢恩,唯独苏贤汝,一个人清清静静站在那里,我心里有些为他尴尬,难道他就这样寂寂无闻,走了个过场,陪我们殿试了一把,然后回归长陵?

“朕还有一事要与众爱卿商议,谭相近几日身子有恙,没来上朝,可是,谭相这位股肱大臣,却向朕举荐了一名人才,说是才华出众,相貌不凡,一定要朕给安排个合适的官职,苏卿,你可愿,为朕效命?”

最后四个字,皇上说的很慢,尤其是最后一个字,几乎是在唇畔擦了无数遍才舍得吐了出来。

朝堂上没人敢言,却都纷纷望向那张空了的椅子,想来是给那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谭相准备的。

我看着苏贤汝,他不卑不吭,月白袍子勾勒出精瘦细长的身材,一双乌兰色朝靴,低眉顺眼,“臣为皇上效命,天经地义,肝脑涂地。”

他是怎么跟谭相勾搭上的,宋家养了他十几年,我竟不知道他有这样大的本事,一时间竟不知作何感想,只觉得这么多年,自己当真是糊里糊涂,傻里傻气的过来了。

自己身边的人,居然都看不清楚。

陈棉封了从六品的修撰,我跟汪如意皆为正七品编修,三人皆入翰林院,本朝翰林院,主要负责撰写诗文,歌颂本朝天恩天德的,以及起草诏书,有些诏书十分机密,当然,这都是皇上信得过的翰林学士方可有此机会。

这几年,翰林势力日渐强大,皇上允许他们参政议政,以往起草诏书之人,不得在朝堂之上多加妄言,此种举动无异于直接鞭打了谭相的脸面,在此之前,谭相可是一手遮天,整个朝堂,若非皇上有异,其他人都会点头哈腰,得过且过的。

刚才朝堂之上之所以如此震惊,是因为皇上给了苏贤汝一个封赏同样招入翰林院,封为从五品侍读学士,这可是前朝后朝多少年都没有过的特例,此言一出,众人再也控制不住的开始了交头接耳,此时,只有两个人十分淡定。

一个是皇上,始作俑者,一个便是那苏贤汝,似乎一切早在意料之中,无需惊讶。

大殿上,摆了许多好看的金色琉璃,盏内都是冰洁雪亮的大冰块,本来冒着悠悠凉气,很是舒服,这一消息搞的,冰块瞬间融化,添冰的婢女来来回回好几波,有个不小心的,差点就撒了满盆的冰,还好女子的福星,陈棉眼疾手快扶了人家一把,那小婢女面色赤红的匆匆离去了。

“皇上,有句话,臣不得不说。”呀,居然是诸葛青云,刚才一直顾着紧张,竟没有看到弹弹弹的诸葛大人。

“本朝状元,榜眼,探花,最高位者,莫过于从六品修撰,这已是皇上恩德,古往今来,从未有人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一举得到从五品侍读学士一职,于情于理,于体制,皆不合乎规矩,虽然是谭相举荐,臣认为,官职不应高于探花。”

上一篇: 世子公主恋爱记 下一篇: 琴师这朵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