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29)
见省粮校来学习的竟然是如此年轻的小姑娘,化校接待的老师也是始料未及。当然也就难免怠慢,都懒得跑一趟,直接指了个方向,让林思危自己去了。
这倒反而称了林思危的心。
她在厂里转了一个多小时,还跟门卫织毛衣的阿姨聊了半小时。
这种织毛衣的阿姨,向来熟知前生今世,半小时信息量管够。等厂里的主任发现她时,她已经将厂里的人员身份、工资分配、场地性质、设备归属、产品销售等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阿姨的毛衣也织了五圈,对她还颇有些恋恋不舍,浑然不知对方是偷师来的。
当然,这年头的工厂也没什么保密意识,并不觉得这些“不可说”。主任看了她的介绍信,还开了句玩笑:“省粮校培养人才都从娃娃抓起了啊?”
下午再去省职业教育中心就更顺利了。
职教中心,一听这名字就很新潮,以前是省城一家职高学校,去年作为职业教育试点,刚刚挂上新牌子。职教中心的实践大楼比绝大部分工厂的厂房还气派,因为要培养行车工,实践大楼的模拟车间甚至还有真正的行车可供使用,羡煞一众参观者。
没错,这回林思危堂堂正正当了一回参观者。
因为职教中心作为试点单位,现在是省城职业教育的一个对外窗口,林思危去时,正好外地有个学校过来交流、学习校内实践课开办经验,林思危直接跟着人家的参观团走了一圈。
但说实话,两家考察下来,倒是前者更有借鉴价值,后者是一家前程远大的校内实践中心,却不是一家校办工厂。
…
回到医院,正值护士交接班,一名护士给胡巧月收盐水,另一名拿着笔在纸上写写划划,见林思危进来,便笑着跟她说这一天的情况。
也亏得是单间,能住进来的都是有身份的人,都是特殊护理级别,林思危才能这么放心将奶奶交给她们。
胡巧月精神状态挺好,在护士的帮助下也能在床上做一些简单的复健动作,林思危认真跟护士学了几招,然后笑着尝试。
彼此都是年轻人,倒是不一会儿就混熟了。
然后就听到护士一边将笔别回白大褂口袋,一边神秘低声向另一位道:“嘿,楼上那个英雄今天据说下楼了。”
另一位顿时来了精神:“他能走路了?”
“不能吧,走电梯呗。英雄要走电梯,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林思危也就听到“英雄”二字,心中悄然一动。想起顾洽出街,就是被这么围观和称呼的,既有些恍若隔世,又有些心生温暖。
这年头电梯也不是寻常物,不像后世,但凡是个大楼就给配个电梯,恨不得还要一楼一户,这年头的电梯就和公交车一样,也是有“司机”的。电梯按钮前会坐一位操作员,通常是上了年纪的阿姨,阿姨觉得你有资格坐,你才有资格坐。
这位“英雄”听上去腿脚不太方便啊,好像是不能走路?
只听那小护士嘿嘿笑道:“以后你想看他,跑西边窗户去候着,不用有时没时找借口去四楼啦。”
另一位小护士脸一红:“呸,你明明也想看。”
那小护士撇撇嘴:“谁不想看啊,好看的男人当然是大家都想看啊。我还想调到四楼去呢,可惜不能。只要他能看我一眼,我才不嫌他是坐轮椅的。”
林思危听她们旁若无人的聊着,心想,这是什么样的英雄啊,难不成比顾洽还好看?
看来好看的人都交给国家了啊。
第096章 蛋糕
连续两天往省轻工局打电话, 直到第三天,终于联系上了郁建秀。
出乎林思危意料的是,郁建秀竟然给了她家中地址, 邀请林思危去她家做客。
这是私人关系的意思。
跑惯江湖的林思危有一种预感, 郁建秀对自己的“另眼相看”,除了是校友之外, 大概还有一些其他原因。
胡巧月在积极恢复中,虽然还无法行走,但医院给她配了两把拐, 她耐心摸索着,居然也能撑着拐在室内小挪几步了。
听说林思危要去郁建秀家,胡巧月倒也没有意外。
“这个郁副厅长对你倒是有知遇之恩, 你去她家做客, 手上不能太轻了, 买点像样的、拿得出手的礼物带去。”
“知道的, 奶奶。”林思危柔柔地答应着。
她来省城前就已经想好了, 郁建秀这样的身份, 见识广阔, 晋陵市面上能买到的东西,人家并不缺,省城只会更多更好。而晋陵的这些企业去省里, 少不得都会带土特产, 郁建秀家里也不会缺各地土特产。
所以林思危带的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胡巧月也知道林思危办事牢靠,无需多关照,便开玩笑道:“该不会这个郁副厂长家, 有个年龄相仿的儿子吧?”
好家伙,奶奶这联想能力够可以啊。
林思危直接被逗笑:“我还真不了解郁厅长家里的情况, 不知道有没有儿子啊。但有一点,你孙女应该没这么受欢迎吧?”
“谁说没有。我孙女人品相貌哪个不出挑,又聪明。就聪明这一点,最最要紧,可遇不可求的。”
真是个护短的老人家啊。
…
省城博物院旁的有一条林荫道,百米多长,走到头是一道高大的圆拱门,走过拱门,便是省直机关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