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41)
顾明德支持之余不忘抬杠:“什么封建思想,重孙女也很好!”
王院长哈哈大笑,当场拍胸膛保证,什么重孙重孙女,那是早晚的事。
倒是顾洽在旁边听着感叹,原来自己这个沉稳内向的父亲,人脉还很广啊。王院长也是晋陵人,是顾念申高中学长,怪不得他能安排林思危奶奶过来动手术呢。
一番热闹之后,王院长带着一众人回去。病房里总算安静下来。
顾念申从大包小包中拎出几件来,章秀琴道:“快去看看胡老师吧。”
原来他们也是早有准备。
顾洽不知道长辈之前的历史纠葛,只以为顾念申是单纯地看望老师,当然这位老师也是林思危奶奶,林家长辈。
“我陪你去!”他积极得很 。
顾念申和章秀琴交换一个眼神,章秀琴心领神会,道:“奶奶都多久没见你了,不许走,在这儿陪奶奶。你爸去叙叙师生情,要你窜前窜后。”
“不是……奶奶……”
章秀琴不容他分辩,啐道:“要么你想见薇薇丫头了吧?你小子是不是有想法了?”
“奶奶……”果然一招以退为进,脸皮超厚的顾洽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胡巧月做完康复,林思危才把东西收拾好,顾念申来了。
祖孙二人很是惊讶,但也高兴。
林思危知道顾洽通知了家里,只是不知道顾念申来得这么快。
顾念申带来两个消息,一是市侨办邀请胡巧英返乡的日期已定,就在三月底,离现在也只有一个多月了。
二是这次来,正好一并把胡巧月和林思危接回家,他在晋陵帮胡巧月安排了病房,后续回晋陵继续康复,这样也不会耽误林思危工作。
至于顾洽,顾念申说不用担心,这小子已经翻不出我手掌心。他在这儿做完最后一个疗程,部队会派人送他回家。
如此安排真是再好不过。
本来林思危还愁怎么带奶奶回家,腿脚不方便去挤绿皮车实在有些遭罪,现在顾念申想得如此周到,这份心意实在沉甸甸的。
就是一件事。这也意味着她和顾洽明天就要短暂分别,回头晋陵见了。
这天晚上,顾念申订了一家餐厅,叫林思危和胡巧月也过去。
不过胡巧月最终以行动不便的理由婉拒。林思危知道,奶奶还需要时间。无论这个时间是多久,她都完完全全理解并尊重。
但她还有个小心思。
“顾伯伯,晚上能不能麻烦你司机一下?我要去一趟省委大院。”
“这有什么麻烦。”顾念申顺口问,“去找谁?”
“要回晋陵了,我去跟郁厅长告个别。前几天去她家做客,她还亲自下厨,手艺可好了。”
顾念申却另有想法。自己来了省城,索性不露面倒也罢了,但司机要送林思危过去,万一到时候林思危说起自己过来了,没和郁建秀问个好,倒显得自己失礼。
于是他道:“索性我给她打个电话,看看晚上空不空。说起来我也经常麻烦她,也该请她吃个饭。”
林思危眼睛眨巴眨巴,隐隐觉得自己又加了点功德。
第104章 大麦
郁建秀准时出现在餐厅。细心的林思危立刻发现, 她换了一双小高跟皮鞋,西装外套略显拘谨的上,加了一条素色真丝方巾, 很是典雅大方。
顾念申向她介绍了家人, 说来得匆忙、请得贸然,希望她别见怪。
林思危最会活跃气氛, 说这么匆忙都得见见我学姐,更说明顾伯伯有诚意啊。
这话说得,别人都没听懂, 郁建秀却是脸色微微一红。
简单的寒暄过后,服务员上菜,一动筷子, 这气氛就跟着话题一起来了。章秀琴和顾明德在省城也工作过一段时间, 说起省城的特产名菜简直如数家珍;郁建秀积极回应着, 时不时也和顾念申说几句工作上的事;顾洽乐得没人管自己, 殷勤地给林思危夹各种菜。
他今天坐上了餐厅的椅子, 终于脱离了长伴的轮椅, 他就觉得自己又恢复了三成。
一想到明天林思危就要回晋陵, 顾洽很是舍不得。再一想自己已经向部队申请转回晋陵的军区医院,又觉得相聚并不遥远。
林思危可不好意思在众位长辈跟前和顾洽没皮没脸地亲近,转头去参与顾念申和郁建秀的工作话题。
谈工作的郁建秀可谓熠熠生辉, 她从国家政策到地方布局、从行业趋势到具体难点, 侃侃而谈。
林思危好喜欢这样的女性。
上辈子的林总也交往过很多优秀的事业女性,或精明强干,或以柔克刚, 但郁建秀与她们都不同。
郁建秀是这个时代独有的,带着质朴和聪慧的事业女性。
听她和顾念申这一席, 林思危由衷叹服,对行业的熟悉不算本事,能在这个年代保持开放和远见,才是真正能为社会和人民带来福祉的干部。
恰好,这两位都是。
边吃边聊,大家就难免说到彼此的初识。让顾念申、郁建秀、林思危三人成为某种“共同体”的源头,就是酿酒总厂那次评审。
创优已经成功了,晋陵白酒和晋陵啤酒双双被评为国家级优质产品,就前两天还在《晋陵日报》上了头版。
不过郁建秀说,现在全国啤酒产量逐渐增加,对苏省的优质大麦虎视耽耽。省轻工厅跟农业厅为此专门开过会,要求首先确保省内酿酒企业的供应,但如果有外省企业过来高价收购,很难说情况会不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