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57)
供销社和机电公司可以分批包销实践中心的五金件,但实践中心的课程需要根据五金件需求定期调整。
这不难,早先的金工实习也做过多种类产品,工艺要求不算高,只要把控好原材料。吴山海表示只需提前两周下达生产任务,课程由他来安排。
说完,林思危却没走,而是背着手,围着吴山海的各色试管配方打转。
“去年我第一次来实践中心,吴老师就在鼓捣调方,有成果了么?”
吴山海笑道:“什么成果不成果的,都是自己配着玩儿。”
说着,他端过一个玻璃杯,里边有半杯桔色液体:“我配的桔子水,你尝尝?”
换个人真不敢随便喝,但林思危却觉得,自己好歹都混上穿越这种幸事了,不可能在这种小事上挂掉,她胆大。
抿了一小口,意外的挺好喝。
这年头的常见饮料叫汽水,差不多就是桔子水的形式,但好喝的不多,常常过于工业糖水味道。现在市面上物资不丰富,大家还当个宝,等以后进口饮料一入市,这些国产汽水全都打趴下。
但吴山海配的这个,味儿挺纯正,尝着不算科技。
“吴老师你是真花了不少钱买桔子吧,味儿好正,像是桔子直接榨的汁。”
没有比这更好的夸赞了,吴山海听得满心欢喜,脸上皮都展开了。
“就我家两位老师,这点儿工资,吃桔子都得一家三口每人两片,还榨汁,梦里想想呢。”吴山海感叹,“也多亏还有这么个实践中心,还能让我弄到原材料鼓捣鼓捣。”
“那吴老师有兴趣鼓捣点别的么?”林思危笑眯眯地问。
“鼓捣什么?”
林思危变戏法似地,从桌脚拎出一个袋子,掏出五瓶啤酒。
“不不不,上班不能喝酒。”吴山海脸色都变了,一边死盯着啤酒,双眼放光,一边咬着牙,不仅要拒绝“小林老师”,更难的是拒绝自己内心的欲望。
“我可不会违反学校纪录。”林思危道。
“那这是……”
林思危将啤酒一字排开:“这五瓶都是进口小麦为原料酿造的啤酒,我想请吴老师来品一品,各有什么特色,跟咱们晋陵啤酒相比,有什么优劣。”
“小林老师啊,你怎么知道我爱喝啤酒?”吴山海眼中的光芒更加闪烁,快要冲破眼镜片、走向世界了。
“我看过你给酿造班上实践课,虽说咱们实践中心条件有限,没法真的酿酒,但你对啤酒的描述总结,实在太内行了。”
林思危心想,还有个重要原因,你在实践课上讲到啤酒时,眼睛就像现在这样亮。
当然,我就不拆穿你了。
林思危笑道:“爱喝不算本事,会喝才是本事。吴老师你就是又爱喝,又会喝。”
吴山海已经顾不上享受赞誉,他看着桌上的五瓶啤酒,目不转眼:“这些都是高级货,小林老师你哪儿弄来的啊。”
“市领导给的。”
“哈?”吴山海吓一跳,赶紧将啤酒往林思危那边推了推,“这是市领导给你的啤酒,我可不敢喝。”
“有什么不敢啊,是我求你喝。”林思危又推回来,“刚我说了,这酒不是白喝的,有任务的,你得写品鉴心得啊。”
林思危压低声音:“吴老师,咱们把酿造班的实践课搞起来,就生产啤酒怎么样?”
这密室,这耳语,顿时让这场谈话有了谋划未来的严肃与神秘。
吴山海也郑重起来,沉吟片刻,问:“啤酒……卖得动吗?”
毕竟酿酒总厂的啤酒已经垄断了晋陵市场,却依然不是酒类销售的主流市场。
林思危却自信满满:“肯定卖得动。现在大城市啤酒销量上升很快。现在又不用糖烟酒公司专销了,咱们自己可以找销路。”
吴山海扶了扶眼镜框,叹道:“小林老师,你这把会搞得很大啊。”
“要么不搞,要搞当然搞大的。”
林思危踌躇满志:“要想把实践中心办成企业,就一定要有主打产品,靠些小打小闹的五金件是不行的,何况五金件也不是咱们粮校的强项。”
不得不说,林思危说得有道理。
吴山海正色:“我明白了,你让我品尝这些啤酒,其实是要我搞啤酒配方啊。”
“配方要,设备也要。吴老师还得担个重任。”
“但说无妨。”人一有奔头,说话都文绉绉的。
林思危道:“你当年是搞粮食机械的,对这行应该比较熟悉,省内有哪个厂家出设备吗?不能太老,但要便宜。”
吴山海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林思危早就琢磨这个事,连设备都想过了。
新设备买不起,也的确没必要。省里每个市都有酿酒厂,像晋陵酿酒总厂这样有销量的也不多,大多数也就是维持一个本地销售,啤酒线砍得七七八八,肯定会有闲置的设备。
吴山海真是感叹,没想到丢失的那些岁月,竟然也要找回来了。
“工艺,设备,这些都不是问题。不过小林老师,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想过没有?”吴山海进入高速思考模式。
“还有什么?”林思危问。
“人。”吴山海郑重道,“仅靠学生的实践课,根本不可能完成整个啤酒生产过程。学生是流动的,实践课也是有课时限制的,真要把实践中心当企业来办,我们需要——人。”
林思危缓缓点头,深表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