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81)
可成海青觉得巧月小姐抱着儿子上街的样子美极了,她温柔娴静,一点都不放荡,是最最体面的富家千金。
只可惜,他来了阳川路好多次,一次都没遇见过巧月小姐。只知道她过得不好,很苦,她脱不了胡家的“罪孽”,并独自承受。
今天他遇见这群人,完全不敢想他们就是胡家兄妹。胡巧英是那样的人啊,他怎么可能堂而皇之出现在晋陵的街头,而且还有这么体面的人陪同。
可那位穿着丝绒旗袍的女人很像巧月小姐。虽然她瘦了,苍白了,脸上生了很多皱纹,头发也不如年轻时那样蓬松,但她站在胡家码头夕阳下的模样,和几十年前一模一样。
他一路跟着他们。他耳朵已经不如年轻时灵光,隐隐约约听到穿着中山装的体面的男人称呼胡先生,又说这以前是胡家的产业,他终于确定,那个挺拔儒雅的老人,就是他的巧英少爷。
二人在路边长久地拥抱,成海青激动得结巴。胡巧英说,我住在晋陵宾馆,你要是不着急,咱们回宾馆仔细说?
侨办主任许伯平已经在宾馆等候,准备了一桌接风宴,却没想到多了一位客人。
一开始以为是胡家哪个远房亲戚,胡巧英一介绍,许伯平肃然起敬。又听说是当年跟着胡巧英一起干革命的,如今却在乡下务农,许伯平连连说,没想到晋陵还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英雄,必须立刻跟组织上汇报。
胡巧英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随手的邀请会有这样的作用,当然如果能就此改变成海青的境遇,胡巧英也非常高兴。
成海青则直接被吓到。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农村生活,就是个最最朴实的庄稼人。因为胡巧英的历史问题,他甚至对自己的过去避而不谈,以免牵连到自己的家人,没想到胡巧英不仅平反了,还被市里请回来探亲。
他上前相认,完全是出于对巧英少爷的思念,从没想过从中得到些什么,更没想过自己也成为了“英雄”。
这一晚,成海青喝醉了。
胡巧英留他在晋陵宾馆住一晚,庄音蓉知道他们是一同出生入死过的,一定有许多许多的话要说,很体贴地去和女儿胡幸之同住。
而机灵小李还是惯常的机灵,主动去成海青的亲戚家报信,说成海青在城里遇到了故人,要在故人那儿住一晚。成海青亲戚诚惶诚恐将机灵小李送走,然后私下嘀咕,猜不透表舅到底遇上了什么大人物。
成海青不再称呼胡巧英为“少爷”,因为许伯平说新社会不作兴这么喊,大家可以称呼胡巧英为“胡先生”、“胡同志”、或者“胡老”。成海青觉得哪个不合适,门一关,还是叫他“巧英少爷”。
一夜叙旧,漫长岁月浓于一席长谈,彼此唏嘘不已,又为兜兜转转终能重逢而难眠。
成海青老伴于年前病逝,女儿嫁于邻村,他跟着儿子生活,家中一个孙子两个孙女儿,大孙女已高三,说是成绩不错,有望考上大学,小孙女读初中,也是个聪明孩子。就是孙子读书不太行,但据说力气大,特别能干活,是挣工分的好手。
听成海青带着酒意絮絮叨叨说家里的事,胡巧英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问他为啥来晋陵,找亲戚什么事,成海青又支吾着不肯说。看来他是醉了,却也没完全醉。
第二日,省市领导要在晋陵宾馆为胡巧英召开隆重的欢迎仪式。成海青很识趣地告辞,去了亲戚家,胡巧英问他要了亲戚家的地址,又说自己要月底才走,约了过两天再聚。
作为陪同家属,胡巧月和林思危也有幸出席欢迎仪式。在晋陵宾馆的会堂里,林思危看到跟后世电视新闻中一模一样的布置,宏大的山水背景,端端正正摆放的单人沙发上铺着缕空针织的蕾丝布。
胡巧英和□□坐在最中央的两张沙发上,其余陪同人员按席次一一落座。顾念申也来了,负责接待的同志巧妙地安排他和胡巧月林思然坐在一起,气氛亲切友好。
省里来的同志当场传达了省里的平反意见,整个会堂人员并不多,却掌声雷动。胡巧英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更激动的却是胡巧月。
毕竟胡家带来的所有“灾难”都是她在承受,最该被平反的其实是胡巧月啊。
随即□□宣布了一个重要决定,经过慎重研究,市里决定发还胡家当年的罚没资产,主要包括阳川路的数十间房屋和家具等,另有有据可查的古董字画,也会在核实清查后一一发还。
纵然早就有所预料,听到这个消息时,所有人都恍若梦幻降临,不敢相信。
“恭喜你们,终于有了好消息。”顾念申侧过身来,低声向胡巧月说。
胡巧月深深地望他一眼,淡漠清冷了半辈子的老人,哽咽道:“谢谢……”
顾念申却惭愧:“不用谢,这是应该做的。”
短短一句,一切尽在不言中。
宣布完重要决定,气氛变得轻松。□□半真半假地面露难色,说政策是下来了,但这些房子里现在住了几十户人家,清腾难度非常大,市里也有类似的情况,清腾两年还没有完全结束。
但,话锋一转,又说,胡家的情况不一样,胡巧英同志的情况更不一样,这是省里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尽快解决的头等大事,市里一定会排除万难,把这项工作落实早、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