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82)
气氛终于到这儿了,胡巧英说,因为胡家儿女目前只有胡巧月在国内,他们一致决定,阳川路的家产发还,由胡巧月和林思危全权处理,并且当场签署委托协议。
这事并没有事先告知林思危。
但奶奶从容上前,并且微笑着对林思危说:“来吧。”林思危突然觉得,奶奶是知情的。
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授权书上,这应该是奶奶的意思。她怕林正清来抢。
十八岁,一个农村小姑娘,突然就这样拥有巨大财富。想到大半年前,自己从长途车站走到晋陵城,肚子饿得咕咕叫,鞋子走到张开了嘴,衣服短得能望见裤腰……人生之际遇,果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
重新落座时,胡巧月带着小伎俩得逞的得意,悄悄对林思危道:“别以为是福气啊,这是烦你。”
“我是怕烦的人吗?”林思危扬眉,给奶奶吃一颗定心丸。
胡巧月说得也没错,一纸文件下来,又有多少手续要跑,多少事情要落实,她这么大年纪确实已经力不从心,肯定需要林思危去一一操心。
更何况,还有林正清一家。只有林思危对付得了这一家人。
最重要的会见结束,该宣布的政策也已宣布,一切都尘埃落定,接下来的行程就自由很多。
因为昨天丁翰文提了文笔塔,侨办立即就安排好,说下午就可以去。
胡巧月到底是手术未久,不方便登塔,就在塔下休息,让林思危陪他们上去。
宝塔的每一层都有一圈观光围廊,庄音蓉和胡幸之走得快,一会儿就到了另一边,庄音蓉指着不远处给女儿和外孙介绍晋陵城的布局,胡巧英却有意无意地落在后头。
他跟胡巧月商量委托授权时,胡巧月说要加上林思危的名字。
虽然在信里听胡巧月提过这个孙女,也能感觉到祖孙俩感情非常好,但对胡巧英来说,林思然能不能担当这个大任,仅有善良是不够的。
他见过太多败落的世家,无一不是子孙不肖,所以他在培养孩子这一块异常严格。但他知道,林思危是在农村长大的,这孩子对奶奶的确很孝顺,但她有没有能力守住胡家?
不说别的,光是落实政策,发还家产这一项,就不是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能应付的。
“思危。”他笑吟吟地扶住围栏,“听你奶奶说,你在学校当老师?”
第126章 敏感
这是林思危第一次和胡巧英单独相处。
丰富的社会经验告诉她, 胡巧英是故意落后的,就是为了能和她单独说话,一开口却又没说什么私密之事, 而是问她工作。
这是对她的“打量”。
林思危很有礼貌地回答:“其实我要下个月才毕业, 现在只能算是见习老师。”
“留校。”胡巧英点点头。在他的认知里,必须是学业出众的学生才有机会留校, 林思危应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我对晋陵的学校都不认识了,以前我们读书时,都叫学堂, 这回看到牌子,校名都变了。不知道思危是在哪个学校任教?”
林思危道:“苏省粮食技工学校,就在咱们晋陵西郊。”
“粮食技工学校……”胡巧英喃喃地, 显然也并不清楚学校性质。
林思危解释:“不是大学, 是省轻工厅下属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 主要学习职业技能的。”
虽然胡巧英还是不太能理解什么叫“技校”, 但起码他有了概念, 就是专攻行业职业培训的学校呗。
“为什么选择当老师?”胡巧英问她。
林思危可不会说什么冠冕堂皇的空话, 她微微一笑, 道:“其实我是留在实践中心当老师,跟教文化课的老师不一样。国家刚出了新政策,以勤工俭学为依托, 学校可以开办校办工厂。我名义上是老师, 其实是粮校校办工厂的员工。”
“待遇丰富?”胡巧英单刀直入,从不拐弯抹角。
林思危摇摇头,坦然道:“我拿的老师工资, 不高的。我是觉得这时代百年未遇,是最好的生长季, 如果不能在这样的年代参与一家企业的成长,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人生会有些无趣。”
“你是觉得……有趣?”这回答完全出乎胡巧英的预料。
“有趣,非常有趣。”林思危的小脸上焕发出光亮,黑漆漆的眼珠剔透地像要望进人的内心。她说:“事实上我们厂就在上周拿到了营业执照,我们可是全省第一家恢复校办工厂运营的实践基地。”
胡巧英何许人也,当年出生入死,一身与敌周旋的智慧,后来又出国经商,生生在异国他乡扎根创业,若是别人来跟他讲这些,他会在心里默默将对方归到“画大饼”那一组。
但眼前这孩子天生有一种魔力,她说这些,就是最直白的炫耀也无妨,旁人都会觉得,她不是炫给我看,她是想带我们一起炫。
“你们厂子生产什么?”
“实践中心嘛,本来是根据学生的实习课程来制定生产计划,简单的五金件,标准件,和酒类酿造的半成品……”
胡巧英打断她:“你们的目标,是全省第一家恢复资质的基地?还是全省最最赚钱的基地?”
林思危顿时双目明亮,胡巧英拥有难得的企业家必须具备的高敏度感。
“当然是后者。”林思危道。
“那你们这些产品,不行。”胡巧英指着不远处一大片密密麻麻的低矮房屋,“这里以前是众多工厂所在,昨天开车经过时,我特意留意过,里面有些机械厂、五金厂,规模几乎和我当年离开前没有任何变化。知道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