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83)
他想说的自然不是什么历史进程的耽搁。
林思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她撩开被风吹乱的长发,眨眨眼睛:“我来猜一猜,大概是因为技术含量低,市场稳定,他们不需要有进取心,只要按着多年来形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去设计企业经营,他们就能生存很久。
“但,只是生存。
“它们很难强大,更难鲜活。”
胡巧英眼中透露出欣赏,看来巧月如此推崇自己的宝贝孙女,的确有她的自信。
“所以你那个校办工厂也一样,产品老旧、不成系列,东一榔头西一棒,很难让人有进取心。”
林思危笑道:“其实我早就有了想法。我们学校这个厂子,我要生产国内最好的啤酒。”
“哦?”胡巧英不由眯起眼睛,重新打量这个小姑娘,“据我所知,国内都不流行喝啤酒。”
昨天欢迎宴会的确没有啤酒。
啤酒在当年社会就是这么尴尬,一方面它是舶来品,听上去很时髦很新潮,另一方面国人没有喝啤酒的习惯,也形成不了这样的习惯,对它的尊重就仅限于“时髦和新潮”,简单说,压根没有喝啤酒的氛围。
林思危却道:“不流行,生产能力才弱,竞争才小,谁敢出头当先,谁就能接住这第一波流量。”
“流量……”胡巧英玩味着这个词,听懂了林思危的意思。
“刚刚你说,你的想法?你才十八岁,你的想法,能在你们校办工厂实现?”
问得犀利。
林思危自信满满:“不瞒爷爷说,我们厂目前才三个人,我负责日常工作,可以理解为常务负责人。接下来有大量工作要做,最重要的有两桩,研发,和招工。”
三个人,胡巧英都被逗笑了。
但笑完后,他心里也佩服。光从林思危的那些谈吐,他就能听出来绝不是吹牛,甚至他觉得林思危有一种这里的人并不具备的、自成体系的筹谋。
她会成功的。
“这一面能看到鱼骨巷。”庄音蓉的声音响起。
他们终于顺着围廊转到了这边。
“你们在聊什么?”胡幸之见一老一少倚着栏杆聊这么久,也觉得新鲜。
胡巧英意味深长:“听她说校办工厂,有空的话我都想去看看了。”
庄音蓉对这些不感兴趣,她还沉浸在“看见鱼骨巷”的兴奋中,拉着丁翰文说他们庄家老宅在鱼骨巷,不过当年他们走时全部卖掉了,不像阳川路,现在还能都发还回来。
说着说着,庄音蓉有些惋惜了,遥望鱼骨巷,轻轻叹息:“当年鱼骨巷住的全是书香门第,当我们庄家就出过两个状元,五个进士。”
…
鱼骨巷,的确有人想考“状元”。
那天林思危和顾洽救了林家欢,顾洽严格执行林思危的命令,在43号没人回家之前,将林家欢安置在自己家。
顾淮下班回来,看到林家欢在做题,好奇过去看了一眼。
这一眼,不得了,他就稍稍指点了一下,林家欢顿时把后面几道题一起给解开了。
势如破竹。
从此,林家欢眼里就没有了顾洽,偶然在家说到学习,她就会说,要像小淮哥那样聪明,那样博学,那样有出息。
她答应了林思危,要把自己的病情如实告诉父母,寻求治疗。
但父母听闻,似乎并没有多么震动。
甚至母亲刘玉秀还劝她考完毕业考再说。说她学习压力太大才会这样,只要考完试,出去旅游一下,她就会好的。
母亲还抱了她。
抱完又说,不要胡思乱想,你没病。
林家欢疑心,母亲是在编织一张巨网,要网住自己,所以都愿意抛下林家乐来拥抱自己。
她时而特别想上劲,要是能考到全市状元就好了,她一定能得到更长久的拥抱,得到更多的夸赞。
她时而特别颓废,觉得考到全市状元又怎样,父母喜欢的也还是她的成绩,而不是她林家欢。
更多的时候她独自叹气,叹自己就算告诉父母自己有病,父母也不相信。
真是心都要死了。
但心死了,她的人却不怎么想死。投湖之后,她突然发现死亡比想像的恐怖。
不过,这个家比死亡还恐怖。
这天她状态还不错,一早在院子里背古文,效率也高,但听到刷牙的父亲隔着窗户跟卧室里的母亲说话。
“奇怪伐,老肖昨天来学校找我。”
“他找你干嘛。”
“说阳川湖不拆了。”
“啊?”刘玉秀立刻从卧室里出来,冲到水池边,逮住刷牙的林正清,“你昨天怎么不告诉我。大清早的吃准我来不及闹是吧?”
林正清苦笑:“不拆有什么好闹的。昨天你为了评职称的事心情不好,我也不敢惹你,所以等你睡一晚再告诉你。没别的意思。”
刘玉秀已经不想管职称了,问:“怎么就不拆了。花园新村还有好多房子没分呢,而且还在造花园二村,规模比一村还大,听说最大的房子有大房,三个房间呢。”
林正清看看四周……
其实也不用看,四周没人,只有在角落里背古文的林家欢,他们都没发现。
“最近我不是在活动嘛,大概可能,是被我活动成功了。”
刘玉秀顿时小眼睛都瞪大了:“落实政策的事?你们林家的家产,政府要还给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