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196)
以前林思危只觉得奶奶性格清冷, 为人有主见有想法, 想着这应该就是胡家的底蕴、以及她受过的良好教育。
如今与晋陵城没落的大户再聚, 听他们将晋陵的过去娓娓道来, 说天宁寺大雄宝殿柱子的来历, 说月亮穿过文亨桥洞的精妙, 说顶黄小笼包里的一口汤汁, 说秋风起时阳澄湖的蟹脚……
在他们的回忆里,皆是当年的平常。
他们还提起晋陵城里消散的那些旺族,说起买了庄家房子的柳家, 庄音蓉不由感叹, 回来去了好些地方,这鱼骨巷还真没去过。
这一说,大家就热络起来, 纷纷表示要明天有空,那就去一趟鱼骨巷?
欣然说定。
所以林家乐盘算着林思危有没有宝石手链时, 林思危刚刚抵达鱼骨巷口。她扶着胡巧月,胡巧英一家人看着巷口斑驳的白墙,兴奋不已。
“鱼骨巷。”胡幸之辨认着墙上的字。
林思危不由想起自己第一天到晋陵,也是这样站在斑驳的白墙脚下,辨认“鱼骨巷”三个字。
庄音蓉深情地抚摸白墙:“我小时候这里有爬山虎,挡西晒太阳,夏天家里厢也荫凉。”
丁翰文问:“外婆你小时候就住这个房子里?”
庄音蓉指指巷子:“我家在里头,巷口是汪氏兄弟几家。”
庄士敏跟他们一车前来,介绍道:“汪家几兄弟都过辈了,现在有几个小辈还住这里,也都不认识了。”
机灵小李这些天可谓鞍前马后,就连礼拜天也不例外,也陪同着来了鱼骨巷。见几位长辈追今抚昔,立即贴心道:“时间还早,汪老先生您家这边人还没齐吧?来来,大家在这里留个影,我来拍照,边拍边等啊。”
大家的确是说好在巷口集合的。因为侨办的面包车坐不下所有人,有些庄家的小辈住得也不远,就约了在巷口集合。机灵小李的确是非常会合理安排时间,总不叫他们有片刻的冷场。
于是众人在小李的调度之下,合影的合影,单独的单独,各种组合搭配,在“鱼骨巷”三个字跟前留影。
林思危是常来的。之前住过几日,后来也常来看望顾家二老,对这巷口并没有什么特殊感情,乐呵呵地看着众人合影,没想到丁翰文招呼她:“表妹,我们也合个影吧。”
丁翰文不喊她名字,总叫她“表妹”。
林思危也好奇地问过,丁翰文说,他觉得中文的“表妹”特别好听,比“思危”还要好听。
这理由听着奇怪,放丁翰文身上好像又不奇怪,因为他喊“表妹”二字,的确有一种夹生的亲热,非常有意思。
林思危大大方方走过去,和丁翰文站一起。
但这外国人合影吧,向来不会站得毕恭毕敬,丁翰文非常自然地伸手,揽住林思危的肩膀,笑得跟花儿一样,嘴里还得意地念叨:“表哥和表妹合影。”
“哎,好好,微笑——”小李驾轻就熟地指挥着。
突然,小李的镜头里多了一个人。
另一只手搭上了林思危的肩膀。
顾洽不知何时出现,自说自话地走进镜头,从另一边揽住林思危。嘴里同样得意地念叨:“表哥和表妹和表妹夫合影。”
小李都没来得及反应,快门已经按了下去。
按完才回过神来,哎呀呀道:“多了个人,重拍。”
林思危的笑意憋都憋不住:“不用重拍了,就这样很好。”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这位突然出现的年轻人,和阳光一样明媚,和丁翰文一样帅气。
不,和丁翰文不一样的帅气。
丁翰文是卷发高鼻,笑起来自带一种西方的浪漫气息,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潇洒。
顾洽不一样,他头发剃得短短的,眉目俊朗,是东方人的周正与英气,是四两拨千金的正道之光。
见林思危并不拒绝这位突然出现的年轻人,丁翰文不由问:“这位表妹夫是谁?”
真是难为他,中文都不利索,还要理清“表哥和表妹和表妹夫”这种复杂的关系,并将之记住。
见大家都望向这边,显然除了胡巧月,所有人都对这个公然揽住林思危肩膀的年轻人好奇,林思危索性大大方方道:“这位是我对象,顾洽。”
“哦——”长辈们顿时发出恍然大悟的起哄。
可怜的丁翰文,这又是他的盲点:“什么叫对象?”
林思危扬眉,笑得春光灿烂,索性跟丁翰文说英语,告诉他,这就是自己的男朋友,叫顾洽,是位军人。
听说是男朋友时,丁翰文还频频点头,接受度很高的样子。当时说顾洽是军人时,丁翰文明显肃然起敬,向顾洽竖了个大拇指:“佩服佩服。”
听得懂的自然知道他是佩服军人,刚刚赶到的几位庄家小辈不懂英文,心里还嘀咕,一个对象,有什么好佩服的?老外佩服的点真是奇怪啊。
不得不说,顾洽真是很会抢点。
他原本倒也不是来围堵林思危的,他压根不知道今天林思危会来鱼骨巷。他是打算去晋陵宾馆找林思危,看她有没有时间能单独呆一会儿。
毕竟我们令人佩服的顾洽同志,还有十来天就要归队了,想着一归队就是纪律严明的军营生活,想再见到林思危就得等很久很久,顾洽同志现在恨不得分分秒秒都跟林思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