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226)
这倒不错。胡巧月也想过,一般这些小打小闹的泥瓦匠活,都是喊些熟人帮忙,工艺什么的不能讲究。对胡巧月这种大户人家出身的,眼里一看便知好歹,只是以前没有资格讲究罢了。
但现在房子已经发还,胡巧英也带了一点现金回来给她。胡巧英的一点小心意,搁这里就完全可以整几间楼房了,她完全有条件讲究了。
国营建筑公司的工程队,手艺自然比熟人帮忙要好太多。何况顾洽还说,他还有一周归队,这一周他可以现场监工,争取把大工程都做完,收尾交给他同学负责,一定给办得妥妥当当。
林思危给他递去一个赞赏的眼神。别看顾洽同志平时吊儿郎当,关键时刻特别顶用。
胡巧月当即拍板,就这么定了。
“天井里加盖的全拆了,这种屋子就图个有天有地有院子,原本这造型是四水归堂,风水上有说法的,要尽量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前后两个外楼梯也拆了,以后就住我们一家人,可以直接从屋里的内楼梯。临街的一楼做客厅和厨房,二楼隔一个套间,后面这栋一楼二楼各一个套间……”
顾洽好奇地问:“奶奶,你们只有两个人,要三个套间?”
胡巧月非常坚决地点头:“要的,我得预备一间客房,家里万一来客人。”
“哦,对对,有道理!”顾洽立刻嘴甜点赞。
林思危心中一动,顿时知道了奶奶说的这间客房,心中应该已经有了人选。
顾洽在晋陵闲逛了这么久,终于在快归队时接到了这么“神圣而庄严”的任务,当晚就去他同学家,几乎是下通碟似的,要求同学明天就把人拉过来。
这位有能耐的同学叫岳剑锋,跟顾洽一样,也是读书非常一般的主儿。那时候两人“臭味相投”,彼此都觉得也不是一定要读书好才有出路,于是双双参军,保家卫国去了。
但岳剑锋所在部队没有上战场,当了三年兵就复员回家,分配到了建筑二公司。
要说他们有一点认知的确是对的,的确不一定要读书好才有出路。岳剑锋到了建筑二公司,很快就当上了项目经理,虽然做的工程都不大,但他项目上的工人,过得最舒坦。
没别的原因,就是他特别会接私活。
没多久,他就俨然一个小包工头,油水相当肥美。公司里也有其他项目上的同事很是妒忌,暗地里举报他。但岳剑锋本事大,他可不是自己肥美,他将油水的相当一部分都返还给了公司几位主要领导。
他称之为提成。
领导们于是心照不宣,对于那些举报,从来都是视而不见。真举报狠了,就说岳剑锋又没自己拿,你们以为每月发一次的电影票是哪来的,都是人家岳剑锋上缴的。
得,你没本事,你不上缴;人家有本事,人家给全公司职工谋福利。
你闭嘴吧。
所以岳剑锋只比顾洽大一岁,社会经验却比顾洽强了不止十岁。
听闻顾洽要给对象家整修房子,岳剑锋义不容辞,将胸膛拍得哐哐响。
第二天一到单位,就跟手下工程队说,一个新活啊,战斗英雄家的,也是归国华侨家的,还是老革命家的,非常重要,非常紧迫。
这不仅是钱的事,也是对他们的敬意。
小话说得一套一套的,工人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有个工人比较清醒,问:“所以是三个房子?”
“一个。”
“住三家人?”
这问得也对,你不是说,战斗英雄家的,归国华侨家的,老革命家的?
岳剑锋一脸严肃:“归国华侨就是解放前的地下党,你说是不是老革命,要不要敬重?战斗英雄是他家孙女婿,是挨过子弹,受过伤,死里逃生的解放军,你说要不要敬重?”
工人们肃然起敬,纷纷觉得这样的人家太崇高了,这活必须得好好干啊。
于是,也就到中午吃过午饭的功夫,岳剑锋已经拉着工程队到了现场,而顾洽作为全权代表,已经在阳川路265号等候。
原来这位就是战斗英雄。
工人们向顾洽问好,表示十万分的敬意,立即开始量房的量房,画图的画图,抡大锤砸墙的砸墙。
半小时后,水泥,黄沙,石子……一大批建材陆续运到,轰轰烈烈的改造开始了。
第152章 弟妹
顾洽十八岁当兵, 成年后的岁月几乎都在部队里度过,造房子这种事对他来说,也实属人生头一遭。
但他好学啊。
岳剑锋算是被他逮到, 顾洽拉着他问东问西, 从一锤砸下去露出的钢筋怎么处理,到水泥黄沙石子如何配比才最合适, 一样一样问得特别细致。
问到特别细节处,顾洽还从军用挎包里掏出圆珠笔和本子,认真记录。
“你小子, 当年读书都没见你这么认真啊?”岳剑锋啧啧啧,顺便探过脑袋去看他的小本子,“咦, 字比以前漂亮了啊。”
“特意练的。”顾洽得意。
“你们那里还练字?我们部队怎么不教这个啊?”
岳剑锋不服, 大家都是参军, 顾洽还上前线了, 自己一直在营区做保卫, 怎么他们还有练字课?这自己不就吃亏了嘛。
没想到顾洽道:“想什么呢, 我们一直在前线, 哪有这闲情逸致。这是我去年回了队里,要跟我家思危写信,人家字多漂亮, 我那个字, 拿出去跟狗爬似的,我不要面子啊。我就偷空练,练可苦了。不过……嘿嘿, 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