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灿烂人生(264)
虽说国家提倡晚婚晚育,这些人没到年龄也领不到证,但老一辈的观念很难改变,十六岁说亲的比比皆是。
所以,林家欢说有同学订亲,还真有可能。
“你是高材生,不兴这么说。好好读书,以后要去京城读大学,要建设祖国的。”
“停住停住,不要给我戴高帽转移话题嘛。”
林家欢明显比之前活泼了,挽住林思危的胳膊:“知道我刚刚为什么看出来你想小洽哥了吗?”
又给绕回来了,这小丫头今天明显活泼得过分了。
林思危只得配合地问:“怎么看出来的?”
“你会莫名其妙地笑,视线会看向远方,眼中还有光芒。”
“嚯哟,专家嘛。林大师。”林思危笑话她,引得林家欢嘿嘿直笑,“你哪里学来的啊,一套一套的。”
“不用学。”林家欢又压低声音,好像要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思危姐,我跟你说一个秘密,今天我去问小淮哥题目,我发现,小淮哥也这样。”
“因为小淮哥也谈恋爱了啊。”林思危道。
“真的?!”林家欢惊呼起来。
猛地又觉得自己声音太大,赶紧又向四周张望。
林思危道:“小淮哥有个刚谈上的对象,写信跟顾洽说了,时机还不成熟,还没跟家里长辈说。可能还要再相处一段时间吧。”
林家欢有些失落,又有些莫名的兴奋:“他对象,是什么样的人啊?你认识吗?”
“是顾洽在省军总治疗时的医生,我见过,很好的一位姑娘。”
“医生啊,好厉害。”林家欢发出由衷的赞叹。
“可要为小淮哥保密,他肯定要经过人家姑娘同意,才能告诉自己父母。不过我敢保证,要是顾家爷爷奶奶知道,兴奋得把屋顶都掀了。”
林家欢猛点头:“肯定的!我是说,肯定保密,不是说肯定掀屋顶。”
说完,自己都觉得好笑,捂嘴偷笑起来。
第174章 能火
良效厂第一批麦芽出仓, 质量完全达标,这意味着工厂终于可以进入实质生产阶段。
数月的辛劳筹备,终于要变成现实。
啤酒酒标签样本送到林思危手里。图案是请市美术馆馆长、著名画家所绘, 金色的麦浪为底色, 冲出绿色的浪花,搭配绿色瓶身显得十分和谐。字是浅金色, 有略微的浮雕感。
当下所有的啤酒瓶标签都是薄薄一层纸,泡点水甚至会整张糊掉,从没有哪家啤酒厂会在标签上花这么大的成本。
但林思危不这么想, 她要让新产品面世,就有极强的冲击感,标签是第一印象。
“金牌啤酒。”吴山海拈着标签, 止不住地称赞, “听着就十分霸气, 金牌, 就是第一名的意思。再配上这么漂亮的标签, 一看就非常高档。”
“当然了, 小林老师起的名字, 就是有创意。”庞建萍反正已经是林思危迷姐,这种话题她一定不会缺席,“我们去工商部门注册商标, 人家还说, 这名字怎么想到的啊,喝了能扛三十斤大米的感觉。”
“哈哈,别说, 还真有点这意思。就是活力满满嘛。”吴山海将标签还到林思危手上,“我还以为咱们这价钱比普通啤酒高, 会不好找销路,没想到供销社那边已经来问了,什么时候能给第一批货。”
林思危想了想:“就冲咱们这标签,成本就比普通标签要高,你这么看……“
她拿过一只空啤酒瓶,将标签贴上,又拿过五六只其他品牌的普通啤酒瓶,并排放一起:“怎么样,显眼不?”
不得不说,金牌啤酒在一众纸标签里,的确是十分亮眼的存在。
“当时跟馆长说,我想要的效果就是,能在所有啤酒中跳出来。供销社也不傻,他们也想推新品牌新产品。所以我们定价时就很谨慎,既要比普通啤酒贵,又不能贵太多。要让消费者觉得这是高档啤酒,但又是自己能消费得起的高档啤酒。”
“能消费得起的高档啤酒……”吴山海咂摸着这几个字,不由连声赞叹,“别说,回头就往这个方向宣传,让人觉得日常喝也买不起,拿来招待客人也上档次,小林老师你的确是懂人心。”
林思危微微一笑:“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就等第一瓶啤酒下线。”
吴山海拍胸膛:“品质上,我来保证,我跟梁师傅他们反复试验过了,咱们这啤酒我敢说,口感上绝对不输进口高档啤酒。”
“好,咱们的金牌啤酒,以后是要出口去和国际上的知名啤酒竞争的,可不是盘下晋陵一亩三分地。你们有信心吗?”
“有!”
办公室几个人纷纷坚定地回应。才几十人、刚刚起步的小小啤酒厂,已经有了要去闯大风大浪的雄心。
盛夏时节,第一批金牌啤酒经由供销合作社和糖烟酒公司的渠道,出现在全市各副食品商店和小卖部的货架上。
全市人民都发现,晚上七点半晋陵电视台转播《新闻联播》结束,开始播《晋陵新闻》之前,赫然出现了一则全新广告——
四位芭蕾舞女演员跳着欢快的《四小天鹅舞》,随即镜头一转,最漂亮的那一位白天鹅手握一瓶金牌啤酒,嫣然一笑:“金牌啤酒,金牌品质。今天你喝了没有?”
画面上还有一行大字:中外合资晋陵良效食品有限公司出品。